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阳平关唱词

京剧《阳平关》是传统老生戏的经典剧目,取材于《三国演义》中黄忠、赵云等攻打阳平关、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的故事,该剧以老生唱腔为核心,通过激昂的唱词展现武将的忠勇豪情与战场风云,唱词兼具文采与气势,是老生表演艺术的重要载体。

京剧阳平关唱词

剧中唱词以文言白话结合为特色,既符合历史人物的身份语境,又通过通俗化的表达增强舞台感染力,老生黄忠的唱段尤为突出,如【西皮导板】“头戴着紫金盔齐眉赤脸”接【西皮原板】“猩猩战袍上绣龙盘”,以“紫金盔”“猩猩战袍”等具象描写勾勒武将威仪,“某家黄汉升威名震天”的直抒胸臆,则彰显了老将的自豪与豪迈,在表现战场厮杀时,唱词节奏加快,如【西皮快板】“阵头上闪过了张文远,某家阵前会一会少年男”,短促有力的句式配合快板唱腔,将战场上的紧迫感与黄忠的斗志展现得淋漓尽致。

赵云的唱词则以沉稳忠勇见长,【西皮流水】“幼习弓马刀法好,常随先帝建功劳”通过“幼习”“常随”等词追溯过往,塑造其忠心耿耿的老臣形象;而“阳平关前显身手,保国安民逞英豪”则直抒保家卫国的决心,语言质朴却情感炽烈,刘备的唱词则更显仁厚忧思,【二黄慢板】“忆昔当年走马,檀溪困陷不得回还”以追忆往事铺垫创业维艰,唱词低沉舒缓,体现其作为君主的深谋远虑。

以下是剧中经典唱段的角色与特点分析:

京剧阳平关唱词

角色 唱段名称 唱词片段 特点分析
黄忠 【西皮导板+原板】 “头戴着紫金盔齐眉赤脸,猩猩战袍上绣龙盘,某家黄汉升威名震天,七十不老老当益坚。” “紫金盔”“猩猩战袍”凸显武将身份,“七十不老”直抒老当益壮之志,西皮原板平稳叙事,配合黄忠沉稳形象。
赵云 【西皮流水】 “幼习弓马刀法好,常随先帝建功劳,阳平关前显身手,保国安民逞英豪。” 语言简洁明快,“幼习”“常随”体现忠勇履历,流水板节奏紧凑,展现赵云的果敢。
刘备 【二黄慢板】 “忆昔当年走马,檀溪困陷不得回还,幸得子龙救危难,创业艰难心胆寒。” 二黄深沉悲凉,“忆昔”“幸得”抒发感慨,慢板舒缓,表现刘备的忧思与仁厚。

《阳平关》唱词的艺术魅力还体现在其与唱腔的完美融合:西皮高亢激越,适合表现战场豪情;二黄苍劲悲凉,契合人物内心的忧思,唱词中“老当益坚”“保国安民”等核心情感,通过不同板式的演绎,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也让观众在唱腔与词句的共鸣中感受京剧艺术的独特韵味。

FAQs

  1. 《阳平关》中黄忠的唱词为何能突出“老当益壮”的形象?
    答:黄忠唱词中直接点明“七十不老老当益坚”,以“紫金盔”“猩猩战袍”等武将装扮强化身份,通过“威名震天”展现过往功绩,再结合西皮原板稳健的唱腔,将不服老的豪情与战场决心融为一体,使“老当益壮”的形象鲜活可感。

    京剧阳平关唱词

  2. 京剧《阳平关》的唱词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答:其唱词以古典白话为主,兼具文采与通俗性:“绣龙盘”“忆昔当年”等词藻典雅,符合历史剧的庄重感;“幼习弓马”“显身手”等表述直白有力,贴近武戏的激烈节奏,严格遵循京剧“十三辙”押韵,如黄忠唱段押“言前辙”,赵云唱段押“遥条辙”,确保唱腔流畅悦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