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群英会剧情中周瑜设群英会的核心计策是什么?

京剧《群英会》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剧目,取材于《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片段,以孙刘联合抗曹为背景,通过“群英会”“蒋干盗书”“黄盖苦肉计”“庞统献连环计”“草船借箭”“借东风”等经典桥段,集中展现了东吴大都督周瑜、蜀军师诸葛亮等人的智谋交锋与家国情怀,全剧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被誉为“三国戏”的巅峰之作。

京剧群英会剧情

剧情背景与起因

东汉末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亲率八十万大军南下,意图一举消灭割据江东的孙权与占据荆州的刘备,面对曹操的强势攻势,孙权内部主战与主和两派争执不下,鲁肃力排众议,建议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军,并亲自前往荆州请诸葛亮共商大计,诸葛亮以“舌战群儒”说服孙权,促成孙刘联盟,周瑜被任命为大都督,统率联军驻扎赤壁,与曹操大军隔江对峙。

核心情节展开

群英会初交锋

周瑜与诸葛亮虽同为联军统帅,却因各为其主而相互忌惮,周瑜见诸葛亮才华横溢,恐其成为日后心腹大患,欲寻机除之;诸葛亮则洞悉周瑜心思,却以大局为重,隐忍周旋,两人在联军帐中初次交锋,周瑜试探诸葛亮对曹军实力的看法,诸葛亮故意答“曹操兵多将广,但北方士兵不习水战,且荆州新降军心不稳”,暗合周瑜心意,却也让周瑜更加警惕,为试探诸葛亮,周瑜提出“需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却从容立下“三日之内造箭十万”的军令状,即著名的“草船借箭”情节(此情节在部分版本中独立成折,但《群英会》中常作为铺垫),周瑜派鲁肃暗中观察,诸葛亮却利用大雾天气,指挥草船靠近曹军水寨,曹操中计射箭,诸葛亮轻松得箭十余万支,周瑜感叹“诸葛亮神机妙算,真乃奇才”,杀心更重。

蒋干盗书定连环

曹操派幕僚蒋干以同窗之谊前往周瑜营中劝降,周瑜早已识破曹操意图,将计就计,设下“群英会”盛宴,故意与群将高谈阔论,宣称“只降汉帝,不降曹操”,并佯装大醉,与蒋干同榻而眠,蒋干见周瑜酒酣耳热,偷见案上书信,误以为是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的“降书”,连夜逃回曹营献书,曹操盛怒之下,斩杀蔡瑁、张允,等冷静下来才知中计,却为时已晚——水军失去熟悉水战的将领,战斗力大减,周瑜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了联军的军事优势。

黄盖苦肉计表忠心

为实施火攻破曹,周瑜与老将黄盖定下“苦肉计”,黄盖当众顶撞周瑜,周瑜大怒,下令将黄盖重责五十军棍,打得皮开肉绽(此即“打黄盖”情节),曹操派使者探望黄盖,黄盖诈降曹操,表示愿为内应,曹操虽生疑,但因蔡张被杀后水军无人统领,且黄盖乃东吴老将,最终选择相信,约定“火攻之日,黄盖举青牙旗为号”。

京剧群英会剧情

庞统献计锁战船

隐士庞统(号“凤雏”)见曹操为北方士兵晕船所困,主动献上“连环计”:将战船用铁环连锁,铺上木板,人马往来如履平地,可稳住船身,曹操大喜,立刻命军士打造铁环,将战船首尾相连,虽谋士程昱提醒“若用火攻,难以躲避”,但曹操自恃船稳,不以为意,庞统则趁机离开曹营,返回东吴复命。

借东风火烧赤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在七星坛设坛作法,实则是诸葛亮早已算定冬至前后将有东南风,故借“作法”之名掩盖其天文之能,周瑜见东南风起,立刻派丁奉、徐盛率军出发,接应黄盖;诸葛亮也提前安排赵云在南屏山接应自己,并留下锦囊妙计,让关羽在华容道设伏,黄盖率火船冲向曹军水寨,东南风助火势,曹军连环船无法移动,瞬间陷入火海,周瑜、刘备率主力大军夹击,曹操大败而逃,逃至华容道时,关羽念及旧恩,放曹操生还,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人物与主题

《群英会》通过精妙的情节设计,塑造了众多鲜活人物:周瑜的智勇双全与心胸狭隘,诸葛料的神机妙算与从容淡定,鲁肃的忠厚正直与调和矛盾,黄盖的忠勇刚烈,蒋干的自作聪明,曹操的骄傲多疑……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推动着剧情层层递进,全剧的核心主题是“团结抗敌”的家国大义,孙刘联盟虽有内部矛盾,但面对强敌曹操时,最终以大局为重,共御外侮,展现了中华民族“和则两利”的智慧,剧中对“智谋”的推崇——无论是周瑜的“借刀杀人”“苦肉计”,还是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借东风”,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精髓。

《群英会》关键人物与计策一览表

人物 性格特点 核心计策 实施效果
周瑜 智勇、狭隘 群英会设局、蒋干盗书 离间曹营,斩杀蔡瑁、张允
诸葛亮 神机、从容 草船借箭、借东风 解决箭支难题,为火攻创造条件
黄盖 忠勇、刚烈 苦肉计诈降 骗取曹操信任,为火攻做铺垫
庞统 足智、善谋 献连环计 稳定曹军战船,便于火攻
蒋干 自作聪明、急躁 中周瑜反间计 误盗假信,导致曹军损失水军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群英会》中“群英”具体指哪些人物?
解答:“群英”在剧中特指孙刘联军方面的核心智囊与将领,主要包括周瑜(东吴大都督,总领军事)、诸葛亮(刘备军师,运筹帷幄)、鲁肃(东吴谋士,协调联盟)、黄盖(东吴老将,执行苦肉计)、庞统(隐士,献连环计)等,他们在赤壁之战中各展所长,通过智谋与勇武的配合,共同击败曹操,展现了“英雄汇聚”的壮阔场面。

京剧群英会剧情

问题2:周瑜为何在《群英会》中多次想除掉诸葛亮?
解答:周瑜想除掉诸葛亮的核心原因有三:一是才华嫉妒,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计策屡屡技高一筹,让周瑜深感威胁;二是阵营对立,诸葛亮代表刘备势力,孙刘联盟本就是临时结合,周瑜担心诸葛亮助刘备壮大,未来东吴将难以掌控荆州;三是性格使然,周瑜虽为英雄,却心胸不够开阔,无法容忍“既生瑜,何生亮”的格局,故多次设计欲除之,但均被诸葛亮识破或因鲁肃劝阻而未果,最终发出“此计不成,奈何天意”的感叹。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