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请问京剧屈原这部经典剧目的演员表,都有哪些演员出演了哪些角色?

京剧《屈原》作为新编历史剧的经典之作,以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为蓝本,通过“橘颂”“受诬”“被囚”“天问”“招魂”等核心情节,展现其忠贞爱国、坚守气节的精神风貌,该剧自创排以来,汇聚了众多京剧名家的倾情演绎,不同版本的演员阵容各具特色,以下梳理主流演出中的主要演员表及相关信息。

京剧屈原演员表

京剧《屈原》主要演员表(经典版本)

角色 主要饰演者 流派/院团 表演特点简述
屈原 李和曾 老生(高派)/国家京剧院 唱腔高亢激越,以“脑后音”表现屈原的悲愤与坚毅,念白苍劲有力,身段沉稳中见风骨。
屈原 叶少兰 小生(叶派)/国家京剧院 文武兼备,小生嗓音清朗,融入武生的英武气,刻画屈原文人的儒雅与抗争者的决绝。
婵娟 李维康 青衣(张派)/国家京剧院 唱腔婉转细腻,眼神戏动人,将婵娟的纯真、刚烈与对屈原的敬爱演绎得深入人心。
婵娟 刘长瑜 花旦(荀派)/国家京剧院 表演灵动活泼,念白脆亮,突出婵娟的少女情愫与无畏牺牲精神。
靳尚 袁世海 净角(裘派)/国家京剧院 嗓音洪亮,架子花脸功架扎实,将靳尚的阴险狡诈、趋炎附势刻画得入木三分。
楚怀王 王凤卿 老生/国家京剧院(特邀) 念白沉稳,表现楚怀王的昏聩多疑,在“朝堂争辩”一场中凸显君王的威严与摇摆。
郑袖 杨春霞 旦角/国家京剧院 唱腔妩媚中带狠厉,通过水袖功与眼神变化,展现郑袖的工于心计与狠毒。
渔父 谭孝曾 老生(谭派)/国家京剧院 唱腔质朴自然,念白带有隐士的洒脱,与屈原“渔父问答”一场中传递超脱与劝慰。
众卫士/百姓 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团队 群戏场面调度有序,通过肢体语言与口号式念白,展现民众的苦难与对屈原的拥戴。

演员阵容的艺术传承

京剧《屈原》的演员阵容体现了“名家传戏、流派纷呈”的特点,以国家京剧院1953年首版为例,李和曾作为高派老生代表,将高庆奎先生“唱腔激越、情感浓烈”的特质融入屈原角色,其“离骚”唱段的“导板、原板、快板”转换,成为后世演员学习的范本;叶少兰则以小行当塑造历史人物,突破老生“唱功为主”的传统,加入武身段,使屈原“行吟泽畔”的场景更具视觉冲击力,旦角方面,李维康的张派青衣与刘长瑜的荀派花旦,从不同角度诠释婵娟——前者强调“情”,后者突出“烈”,共同丰富了角色的立体性,净角袁世海的裘派表演,则通过“脸谱式”的夸张表情与“炸音”念白,将反派靳尚的丑恶形象推向极致,成为京剧“反面角色塑造”的经典案例。

除国家京剧院外,上海京剧院、北京京剧院等院团也曾推出不同版本的《屈原》,如上海京剧院的“麒派”老生周信芳也曾演绎屈原,以“麒派”特有的“沙哑嗓音”与“做功并重”,突出屈原的悲情与抗争;青年演员如张建峰(奚派老生)、李宏图(叶派小生)等也在复排中注入新意,在保留传统程式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使角色更贴近当代观众。

京剧屈原演员表

相关问答FAQs

Q1:京剧《屈原》中屈原的经典唱段有哪些?其唱腔有何特点?
A:京剧《屈原》的经典唱段包括《橘颂》《离骚》《天问》等。《橘颂》以“二黄慢板”为主,旋律庄重典雅,歌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反复咏唱,表现屈原高洁的品格;《离骚》则融合“导板、回龙、原板”,唱腔跌宕起伏,高派演员常以“嘎调”抒发“长太息以掩涕兮”的悲愤,叶少兰的版本则在“原板”中加入小生的“擞音”,更显文人风骨,整体唱腔以“西皮”“二黄”为基础,通过节奏、板式的变化,将屈原的情感起伏与戏剧冲突紧密结合。

Q2:不同版本的《屈原》在表演风格上有哪些差异?
A:不同版本的《屈原》因演员流派、院团特色而呈现差异,国家京剧院的版本注重“京朝派”的严谨程式,李和曾、袁世海等名家的表演强调“唱念做打”的规范,舞台布景古朴;上海京剧院的“麒派”版本则更侧重“做功”,周信芳通过眼神、身段的细微变化,突出屈原的“孤愤”,节奏偏快,带有海派京剧的“生活化”特点;青年复排版则融入现代导演手法,如多媒体投影展现“汨罗江”场景,演员在念白中加入方言元素,更贴近年轻观众的审美习惯。

京剧屈原演员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