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员叶盛章(1912—1966),原名瑞章,北京人,是20世纪京剧武丑行当的标志性人物,被誉为“武丑一代宗师”,出身梨园世家,父亲叶春善是京剧科班“喜连成”的创始人,兄长叶盛兰为叶派小生创始人,家族艺术氛围深厚,他自幼入富连成科班,先学老生,后改武丑,师从萧长华、王连平等名师,打下了坚实的功底。
叶盛章的艺术成就源于其对武丑行当的革新与突破,传统武丑多以插科打诨、辅助为主,而他提出“武戏文唱”,将武技与人物性格深度融合,赋予武丑独立的艺术表现力,他的念白清脆响亮如“珠落玉盘”,身段灵活矫健兼具舞蹈美感,尤其擅长“矮子功”“飞腿”“抢背”“旋子”等技巧,既能展现高难度的武打场面,又能通过细腻的表情刻画人物的机敏、诙谐或狡黠,在表演中,他注重“技为戏用,技为人服务”,绝不单纯炫技,而是让技巧成为塑造角色的手段。
代表剧目方面,叶盛章的《时迁偷鸡》堪称经典,他将时迁的市井气息与英雄气概演绎得淋漓尽致,偷鸡”“斗鸡”等段落,身手敏捷,表情生动,成为后世武丑学习的范本。《打瓜园》中他饰演的陶洪,通过诙谐的念白和灵动的身段,塑造出憨厚直率又武艺高强的老汉形象;《连环套》饰演的朱光祖,凭借精湛的“盗钩”技巧,将盗贼的机警与身手展现得入木三分;《三盗九龙杯》中的杨香武,则通过“盗杯”“飞杯”等绝活,凸显角色的胆识与技艺,这些剧目不仅丰富了武丑的表演 repertoire,更提升了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
叶盛章的艺术生涯中,最具开创性的是1930年代自组“金社”挑班演出,成为京剧史上首位以武丑挑班的演员,打破了武丑长期作为配角的局限,他还积极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创作新戏,如《东方夫人》等,推动武丑艺术的创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戏曲教育,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培养出张春华、谷子玉等一批武丑名家,为叶派武丑的传承奠定基础。
叶盛章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其个人技艺的精湛,更在于他对武丑行当的革新与传承,让这一行当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不懈的探索精神,为京剧武丑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
叶盛章艺术成就简表
| 项目 | 内容 |
|--------------|----------------------------------------------------------------------|
| 行当 | 武丑 |
| 流派 | 叶派(创始人) |
| 代表剧目 | 《时迁偷鸡》《打瓜园》《连环套》《三盗九龙杯》《刺巴杰》 |
| 艺术特点 | 念白脆亮,身段矫健,擅矮子功、跟头,武戏文唱,注重人物塑造 |
| 弟子传承 | 张春华、谷子玉、侯喜瑞等 |
FAQs
问:叶盛章的“叶派武丑”有哪些独特的艺术风格?
答:叶派武丑以“武戏文唱”为核心,强调在武技中融入人物性格,念白清脆响亮如“珠落玉盘”,身段灵活矫健兼具舞蹈美感,尤其擅长“矮子功”“飞腿”“抢背”等技巧,将武丑的“翻扑跌打”与“插科打诨”结合,塑造的角色既滑稽又富有正义感,如《时迁偷鸡》中的时迁,既有市井气息,又有英雄气概。
问:叶盛章为何被称为“武丑一代宗师”?
答:他打破了京剧武丑长期作为“配角”的局限,通过挑班演出、创排新戏,将武丑提升为独立展现艺术魅力的行当;创立“叶派”武丑体系,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影响深远;培养出张春华等一批武丑名家,为行当传承奠定基础;其艺术实践推动了京剧武丑从“技巧展示”向“人物塑造”的转型,对后世武丑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