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上海戏曲学院本部有何独特魅力与传承使命?

上海戏曲学院本部坐落于上海市静安区华山路630号,地处上海市中心繁华地段,周边毗邻静安寺、南京西路等商圈,同时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等多所高校相邻,既享有都市的便利与活力,又浸润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作为培养高素质戏曲、戏剧艺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本部校区承载着上海戏曲学院数十年的办学历史,是学院教学、创作、研究及社会服务的核心区域,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同构成了中国戏曲艺术教育的重要地标。

上海戏曲学院本部

本部校区的历史可追溯至学院前身——1945年创建的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后历经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阶段,2012年学院在“上海戏剧学院”基础上恢复“上海戏曲学院”校名,凸显了以戏曲教育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本部校区作为学院最早的办学地,见证了新中国戏曲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从最初以话剧、戏曲表演为主,逐步拓展至导演、戏剧文学、舞台美术、音乐剧等多个专业领域,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传承”的教学特色,校区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元素,既有上世纪50年代的苏式教学楼,也有近年新建的现代艺术楼,红墙绿树间回荡着练功房的京胡声、排练厅的足尖声,成为城市中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在教学设施方面,本部校区配备了国内一流的艺术教育资源,满足戏曲、戏剧专业教学与实践的全方位需求,校区内建有多个专业剧场,实验剧场”可容纳300余人,配备先进的灯光、音响设备及舞台机械系统,既能满足传统戏曲演出需求,也支持实验戏剧、先锋话剧的探索性演出;“黑匣子剧场”则采用灵活多变的空间设计,鼓励学生进行小规模、沉浸式戏剧实践,培养创作思维与舞台表现力,针对戏曲教育的特殊性,校区内设有20余间专业排练厅,包括京剧身段排练厅(配备地毯、把杆、镜墙)、毯功训练房(铺设专业地胶与保护软垫)、戏曲唱腔教室(隔音处理,配备音响与录音设备)等,确保学生能在专业环境中进行基本功训练,校区还拥有“戏曲服装道具库”,收藏有明清以来的戏曲服饰、盔头、道具千余件,其中不乏梅兰芳、周信芳等艺术大师使用过的珍贵文物,为教学与创作提供了实物支持;“数字艺术实验室”则引入VR、AR技术,辅助舞台美术设计、灯光编程等课程,推动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本部校区的专业设置以戏曲教育为核心,覆盖戏剧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戏曲表演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培养京剧、昆曲、越剧、沪剧等地方戏曲表演人才为目标,实行“一对一”师徒制教学模式,聘请国内戏曲表演艺术家担任兼职教授,如京剧史依弘、昆谷音等,确保传统表演技艺的精准传承;戏曲导演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剧目工作坊”“导演创作坊”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执导戏曲作品的能力;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则强调“立足传统、面向现代”,课程设置涵盖古典戏曲剧本分析、当代戏剧创作、影视编剧等,学生作品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戏剧节中获奖,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戏曲方向)、戏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等,也依托本部校区的资源优势,形成了鲜明的戏曲特色,毕业生在国内外戏曲院团、艺术院校、文化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海戏曲学院本部

师资力量是本部校区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学院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60%,其中不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全国戏曲梅花奖得主”“文华奖获得者”等顶尖艺术人才,教师团队中既有尚长荣、计镇华等老一辈艺术家坚守教学一线,将毕生经验倾囊相授;也有中青年骨干教师活跃在戏曲创作与研究前沿,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学院还聘请了美国纽约大学、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等国际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定期开展国际工作坊、学术讲座,推动戏曲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在“传帮带”的传统下,老、中、青三代教师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学梯队,确保了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校园文化方面,本部校区以其浓厚的艺术氛围滋养着每一位学子,校区内常年举办“戏曲文化节”“国际戏剧日”“新生展演季”等活动,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戏曲专场、话剧片段、原创音乐剧等轮番上演,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戏曲博物馆”作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藏了大量戏曲文献、音像资料、老照片等,免费向师生及公众开放,成为普及戏曲文化的重要窗口,学院与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越剧院等专业院团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学生可参与院团剧目排演、舞台实践,实现“学演结合”,提前适应职业环境,这种“院团融合”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多数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戏曲院团、艺术院校、文化传播机构,成为戏曲艺术传承与创新的骨干力量。

作为上海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戏曲学院本部始终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新时代戏曲人才”的使命,近年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戏曲进校园”“非遗保护”等号召,组织师生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戏曲普及活动,年均举办公益演出、讲座百余场,受众超10万人次,本部校区还承担着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如“戏曲表演体系研究”“传统戏曲数字化保护”等,推动戏曲艺术的理论创新与当代转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上海戏曲学院本部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在坚守戏曲艺术本体的同时,积极探索与现代科技、国际艺术的融合路径,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戏曲艺术教育高地。

上海戏曲学院本部

上海戏曲学院本部主要教学设施一览表

设施名称 功能描述 特色亮点
实验剧场 可容纳300人,用于戏曲、话剧演出及教学实践 配备智能舞台机械系统、环绕立体声音响,支持3D舞台效果呈现
黑匣子剧场 灵活多边形空间,用于小剧场戏剧、实验戏曲演出 观众席可360度旋转,支持沉浸式演出模式
戏曲排练厅 400平方米,专供戏曲身段、毯功、唱腔训练 地胶防滑设计,墙面安装全景镜,配备把杆、软毯及录音设备
戏曲服装道具库 收藏戏曲服饰、盔头、道具千余件,涵盖京剧、昆曲、越剧等剧种 包含梅兰芳使用过的“鱼鳞甲”、周信芳戏服等珍贵文物,实行数字化管理
数字艺术实验室 支持舞台美术设计、灯光编程、虚拟场景制作 引入VR头显、动作捕捉系统,可模拟戏曲舞台空间效果
戏曲博物馆 展示戏曲历史、流派、艺术家成就,收藏文献、音像、实物资料 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有“戏曲脸谱互动体验区”

相关问答FAQs

Q1:上海戏曲学院本部戏曲表演专业的招生考试有哪些内容?
A1:戏曲表演专业招生考试通常分为初试、复试和三试,初试主要考察形象条件、五官身材及基本柔韧性;复试包括唱腔测试(自选戏曲片段)、念白测试(指定或自选片段)、表演能力(模拟情境或即兴表演);三试侧重综合素养,包括剧目片段展示(5-10分钟完整唱段)、乐理常识、文化课笔试(语文、英语),部分剧种还需加试传统剧目(如京剧的“唱念做打”基础),考生需提供县级医院体检证明,确保无影响戏曲表演的疾病。

Q2:非上海户籍考生报考上海戏曲学院本部是否有特殊政策?
A2:非上海户籍考生报考本部需符合教育部及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普通高校招生的相关规定,具体政策以当年招生简章为准,对于戏曲表演等特殊专业,部分省份可能设有“校际联考”或“省统考”要求,考生需提前参加并通过相应专业考试,学院在录取时,根据专业成绩(占比60%)和文化课成绩(占比40%)综合排序,非上海户籍考生与上海户籍考生执行相同录取标准,但需注意部分专业可能对身高、年龄有具体要求(如戏曲表演专业通常要求年龄在16-22周岁之间)。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