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剧院作为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始终以传承、弘扬京剧艺术为己任,而其演出中心作为剧院艺术生产与传播的核心阵地,不仅是展示京剧艺术魅力的窗口,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艺术家与观众的重要桥梁,自成立以来,演出中心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理念,通过高水平的剧目演出、深度的普及推广与国际化的文化交流,让京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演出中心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大街,毗邻护国寺街区,周边历史文化氛围浓厚,建筑外观融合传统京剧元素与现代设计美学,青灰色主调中点缀脸谱、翎子等京剧符号,既彰显了国粹艺术的底蕴,又与周边古建筑群相得益彰,内部设施完善,拥有1200座的主剧场,配备360度旋转舞台、升降乐池及先进的音响、灯光系统,能够满足传统戏、新编戏、实验戏等不同类型剧目的演出需求;观众席设有VIP区、普通区及无障碍通道,兼顾不同观众的观演体验,剧院还设有排练厅、艺术展厅、学术交流室等功能空间,形成集演出、排练、展览、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空间。 上,演出中心构建了“经典传承、创新探索、名家荟萃、普及推广”四位一体的剧目体系,为观众呈现多元化的京剧盛宴,经典传承方面,剧院复排了《龙凤呈祥》《四郎探母》《锁麟囊》《定军山》等数十部传统骨子老戏,严格遵循流派正宗,邀请老艺术家亲授指导,确保原汁原味的艺术呈现,梅派传人李胜素主演的《贵妃醉酒》,以雍容华贵的扮相、婉转悠扬的唱腔,再现了杨贵妃的雍容与哀愁;裘派传人孟广禄在《铡美案》中,以其铿锵有力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将包拯的铁面无私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些经典剧目不仅满足了老戏迷的情怀,也让年轻观众感受到传统京剧的艺术魅力。
创新探索方面,演出中心鼓励新编历史戏与现代戏的创作,推出了一批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佳作,如新编历史剧《党的女儿》,以革命题材为背景,将京剧程式与红色故事深度融合,通过优美的唱腔、感人的情节,展现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该剧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现代戏《大宅门》则改编自同名电视剧,通过京剧特有的表现手法,将清末民初北京城的市井风貌与白府家族的兴衰故事娓娓道来,实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有机融合,这些创新剧目不仅拓宽了京剧的表现题材,也为京剧艺术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名家荟萃是演出中心的另一大特色,剧院汇聚了当今京剧舞台各流派的领军人物,如梅派的李胜素、史敏,程派的刘桂娟、李海燕,荀派的朱世慧、耿其昌,老生行的张建国、王蓉蓉等,这些艺术家定期举办个人专场演出,展示流派的独特魅力,剧院注重青年演员的培养,通过“新星工程”“名家传戏”等项目,让老艺术家与青年演员同台献艺,实现艺术代际传承,在“京剧名家演唱会”上,青年演员王璐与李胜素合作《霸王别姬》,既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又从名家身上学到了表演的精髓,获得观众好评。
在普及推广方面,演出中心积极践行“京剧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大众的普及活动。“周末京剧大家唱”活动每周六下午举行,邀请专业演员现场教唱,票友登板演唱,营造了“人人爱京剧、人人唱京剧”的氛围;“京剧进校园”活动每年走进百余所中小学,通过讲座、示范演出、互动体验等形式,让青少年近距离了解京剧;“京剧体验日”则让观众参与脸谱绘制、身段模仿、服装试穿等活动,感受京剧艺术的乐趣,演出中心还与媒体合作,推出“京剧云剧场”,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等形式,让京剧艺术突破地域限制,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作为京剧艺术传播的重要平台,演出中心还承担着文化交流与对外传播的使命,剧院多次赴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演出,参与“中国文化年”“欢乐春节”等文化交流活动,让世界领略中国京剧的魅力,演出中心与各地京剧院团合作,举办“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促进京剧艺术的交流与发展;通过举办京剧艺术节、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推动京剧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的结合。
运营模式上,演出中心坚持“市场化运作与公益属性并重”的原则,通过商业演出、剧目版权开发、文创产品销售等市场化手段,实现自我造血;推出“低票价惠民行动”,部分演出票价不超过50元,让普通观众能够走进剧场;设立“公益演出日”,每年为残疾人、老年人、学生等群体提供免费或低价票,践行文化惠民理念,演出中心还积极拥抱数字化,开发线上购票系统、虚拟现实(VR)体验项目,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演出类型 | 代表剧目 | 演出频次 | 受众群体 |
---|---|---|---|
经典传统戏 | 《龙凤呈祥》《贵妃醉酒》 | 每月2-3场 | 戏曲爱好者、中老年观众 |
新编历史戏/现代戏 | 《党的女儿》《大宅门》 | 每季度1-2场 | 青年观众、文艺爱好者 |
名家流派专场 | 李胜素梅派专场、张建国老生专场 | 每半年3-4场 | 戏迷、专业研究者 |
普及推广演出 | 《三岔口》《闹天宫》 | 每周1场(周末) | 青少年、家庭观众 |
北京京剧院演出中心不仅是京剧艺术的展示舞台,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多年的努力,它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京剧艺术传播的重要地标,让更多人在欣赏京剧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演出中心将继续以传承京剧艺术为己任,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京剧艺术的发展,让国粹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得更加绚丽。
FAQs
问:北京京剧院演出中心的门票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购买?
答:观众可通过以下渠道购买门票:1. 官方微信公众号“北京京剧院”,点击“在线购票”栏目选择场次与座位;2. 官方网站(www.bjjjy.com)的“票务中心”页面;3. 第三方票务平台,如大麦网、猫眼演出;4. 演出中心一楼售票窗口现场购票(支持现金、微信、支付宝),部分惠民演出需提前通过官方渠道预约,学生票、老年票等优惠票种需凭有效证件购买。
问:演出中心是否有针对儿童或青少年的京剧启蒙活动?
答:设有多个面向青少年的京剧启蒙项目:1. “京剧小课堂”:每月第一个周六上午开展,包含脸谱彩绘、身段模仿、锣鼓体验等互动环节,免费参与(需提前预约);2. “校园京剧季”:每年走进50余所中小学,开展京剧知识讲座、折子戏示范演出及学生体验课;3. “京剧夏令营”:寒暑假期间举办,为期5天,系统学习京剧历史、唱腔、表演,结业时举办汇报演出,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