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儿童版豫剧朝阳沟全剧,魅力何在?有何传承价值?

儿童豫剧《朝阳沟》是在传统经典豫剧基础上专为少年儿童改编的剧目,以“劳动最光荣”“青春在奋斗中闪光”为核心主题,通过银环、栓宝等角色的成长故事,用通俗易懂的唱词、活泼生动的表演,为孩子展现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劳动的价值,兼具艺术启蒙与品德教育意义,全剧保留了原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精神内核,但简化了复杂情节,强化了童趣与互动,让小观众在欢笑中感受成长的力量。

儿童豫剧朝阳沟全剧

剧情围绕城市青年银环响应号召,与恋人栓宝一同来到朝阳沟农村展开,初到乡村时,银环面对陌生的农活和简朴的生活曾有过犹豫,但在栓宝的鼓励和乡亲们的帮助下,逐渐学会了锄地、播种、浇菜,体会到“汗珠落地摔八瓣”的踏实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剧中通过“银环学锄地”“二大娘教种菜”“丰收庆功”等轻松有趣的场景,将“勤劳”“坚持”“互助”等品质融入故事,让孩子在银环从“城市娇娇女”到“劳动小能手”的转变中,学会珍惜生活、脚踏实地。

艺术呈现上,儿童版《朝阳沟》在保留豫剧高亢明快的唱腔基础上,对唱词进行了儿童化改编:如“锄头尖尖闪银光,小苗排排站成行”既保留了豫剧的韵律感,又充满画面感;表演中融入舞蹈元素,演员模仿播种、收割的动作,配合轻快的音乐,让孩子忍不住跟着律动;服装色彩鲜艳明快,银环的碎花褂、栓宝的粗布衣、二大娘的格子围裙都充满乡土气息,舞台背景用布景画展现金黄的麦田、清澈的小溪,营造出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剧中还设置了“小观众互动环节”,比如邀请小朋友上台“帮银环锄草”,增强代入感。

儿童豫剧朝阳沟全剧

角色 身份 特点与教育意义
银环 城市知识青年 从不适应到热爱劳动,体现成长
栓宝 朝阳沟青年 勤劳朴实,乐于助人
二大娘 朝阳沟村民 热情善良,传递乡村温暖

这部剧不仅让孩子感受豫剧艺术的魅力,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劳动创造幸福”“青春需要奋斗”的价值观,帮助他们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学会用双手创造美好未来。

FAQs
问题1:儿童版《朝阳沟》和传统豫剧《朝阳沟》主要有哪些不同?
解答:传统版更侧重时代背景下的个人选择与社会意义,唱词较正式,情节涉及城乡观念冲突等复杂内容;儿童版则简化剧情,强化趣味性,唱词口语化、儿歌化(如“小锄头,手中拿,今天咱们学种瓜”),加入互动表演和夸张的肢体动作,角色造型更可爱,核心从“时代写照”转为“品德启蒙与艺术启蒙”,更适合6-12岁儿童的认知水平。

儿童豫剧朝阳沟全剧

问题2:孩子观看《朝阳沟》能获得哪些成长启发?
解答:首先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通过银环学锄地、种菜的经历,让孩子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会珍惜粮食;其次能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银环从怕脏怕累到爱上劳动的过程,会让孩子明白“成长需要尝试”;还能激发对乡村生活的兴趣,打破“农村=落后”的刻板印象,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不同的生活环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