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作为中国国粹,以其丰富的剧目、精湛的表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戏曲艺术的代表,其剧目体系庞大,涵盖历史演义、民间传说、公案传奇、神话故事等题材,既有传承数百年的传统戏,也有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以下从经典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个维度,详细介绍部分代表性京剧剧目。
经典传统戏
传统戏是京剧的根基,历经数代艺人的打磨,形成固定的表演程式和唱腔设计,其中以“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分工的剧目最具代表性。
(一)历史演义类
此类剧目多取材于正史或历史小说,展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故事,唱腔激昂、身段威武,凸显京剧的“气势”与“格局”。
剧目名称 | 主要行当 | 剧情简介 | 经典看点 |
---|---|---|---|
《定军山》 | 老生 | 三国时老将黄忠率军攻打定军山,斩杀夏侯渊,立下赫战功。 | 谭鑫培开创的“靠把老生”戏,以“刀马”身段和苍劲唱腔著称,京剧电影开山之作。 |
《空城计》 | 老生 | 诸葛亮西城驻防,兵力空虚,以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 |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唱段悠扬婉转,诸葛亮抚琴、焚香的沉稳气度,展现“以静制动”的智慧。 |
《群英会》 | 老生、净 | 赤壁之战中,周瑜设“群英会”诱蒋干盗书,诸葛亮草船借箭,孙刘联合抗曹。 | “对火字”一场,老生(诸葛亮)与净(曹操)的对手戏张力十足,展现智谋交锋。 |
《长坂坡》 | 武生 | 赵云在长坂坡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曹营,救出阿斗。 | 武生“长靠”戏,翻跌、打斗激烈,“观阵”“掩井”等桥段凸显赵云的忠勇绝伦。 |
(二)民间传说与爱情故事类
此类剧目贴近生活,情感细腻,以旦角、小生的唱做见长,展现人性的美好与爱情的悲欢。
剧目名称 | 主要行当 | 剧情简介 | 经典看点 |
---|---|---|---|
《贵妃醉酒》 | 旦 | 杨玉环在百花亭独酌,听闻唐玄宗移驾西宫,借酒消愁,醉后赏花、舞袖。 | 梅兰芳创排的“梅派”经典,“海岛冰轮初转腾”唱段婉转华丽,卧鱼、衔杯等身段尽显雍容。 |
《霸王别姬》 | 旦、净 | 项羽被困垓下,虞姬舞剑为君解忧,自刎明志,项羽突围后乌江自刎。 |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唱段悲怆缠绵,剑舞刚柔并济,成为“生旦”合作的巅峰之作。 |
《红鬃烈马》 | 老生、旦 | 薛平贵与王宝钤相赠“定情珠”,后薛平贵从军,王宝钤苦守寒窑十八年,终得团圆。 | “武家坡”“大登殿”等折子戏独立成篇,老生(薛平贵)苍凉唱腔与旦角(王宝钤)苦情表演动人心魄。 |
《白蛇传》 | 旦、生 | 白素贞与许仙相爱,法海阻挠,水漫金山,白素贞被压雷峰塔,许仙哭塔救妻。 | “断桥”一折白素贞的悲愤、小青的怒火、许仙的悔恨,通过唱腔与身段层层递进,情感饱满。 |
(三)公案传奇与神话故事类
公案戏以包拯、海瑞等清官为主角,彰显正义;神话戏则充满奇幻色彩,展现天庭、地府、妖魔等想象世界。
剧目名称 | 主要行当 | 剧情简介 | 经典看点 |
---|---|---|---|
《铡美案》 | 净、旦 | 陈世美中状元后抛妻弃子,秦香莲携子上京告状,包拯铡死负心汉。 | 包拯“黑脸”形象深入人心,“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唱段气势恢宏,铡美桥段的冲突激烈。 |
《三岔口》 | 武丑、武生 | 任堂奉命暗中保护三关将领焦赞,在三岔口与店主刘利华黑夜打斗,终相认。 | 全剧在灯光下模拟“黑夜”,以武打动作展现“摸黑格斗”的紧张感,京剧“无实物表演”典范。 |
《大闹天宫》 | 生、净 | 孙悟空大闹天宫,打败十万天兵天将,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 “美猴王”脸谱灵动,筋斗云、金箍棒等武打技巧夸张写意,展现反抗精神与神话魅力。 |
新编历史剧
20世纪以来,京剧艺术家在传统基础上创作新编历史剧,既尊重历史,又融入现代审美,塑造了一批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
剧目名称 | 主要行当 | 剧情简介 | 创新点 |
---|---|---|---|
《赵氏孤儿》 | 老生 | 春秋时程婴献子救孤,二十年后孤儿程勃手刃屠岸贾,为赵氏家族报仇。 | 马连良创排的“马派”经典,将“忠义”主题深化,唱腔苍劲悲凉,人物内心刻画细腻。 |
《杨门女将》 | 旦 | 杨家将佘太君率杨文广等十二寡妇及重孙出征,西夏国被困,最终大败敌军。 | 老旦(佘太君)唱腔高亢激昂,“巡营”一场的“老旦靠把”打破旦角柔弱形象,展现巾帼豪情。 |
《曹操与杨修》 | 生、生 | 曹操招贤纳士,杨修恃才傲物,二人因“鸡肋事件”矛盾激化,杨修被杀。 | 打破“脸谱化”人物,曹操的“奸雄”与“求贤”并存,杨修的“才高”与“狂傲”交织,心理戏深刻。 |
现代戏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工作者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生活的现代戏,将现代题材与传统表演结合,形成“京剧本体”与“现代精神”的融合。
剧目名称 | 主要行当 | 剧情简介 | 艺术特色 |
---|---|---|---|
《红灯记》 | 老生、旦、老旦 | 抗战时期,地下党员李玉和一家三代为传递密电表,前仆后继,英勇牺牲。 | “提小篮”“浑身是胆雄赳赳”等唱段融入民歌元素,人物形象鲜明,成为革命现代戏经典。 |
《智取威虎山》 | 生 | 解放军侦察排长杨子乔装打入土匪内部,与座山雕斗智斗勇,最终里应外合剿灭匪帮。 | “打虎上山”的武打设计新颖,“朔风吹”唱段充满英雄气概,开创“现代武生”表演范式。 |
《沙家浜》 | 旦、老生 | 阿庆嫂以茶馆为掩护,保护新四军伤病员,与胡传魁、刁得一斗智斗勇,迎来大反攻。 | “智斗”一场的“西皮流水”唱腔对答如流,阿庆嫂的沉着冷静与地下工作者的智慧跃然台上。 |
京剧剧目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从传统戏的“程式之美”到新编历史剧的“人文之思”,再到现代戏的“时代之韵”,每一出戏都凝聚着艺人的心血与观众的智慧,这些剧目不仅是舞台上的表演,更是历史、道德、美学的载体,让京剧在百年传承中历久弥新。
FAQs
问题1:京剧传统戏中的“三国戏”为何特别受欢迎?
解答:三国故事家喻户晓,人物形象鲜明(如关羽的忠义、诸葛亮的智慧、曹操的奸雄),且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戏剧冲突,京剧通过“唱、念、做、打”塑造人物:关羽的红脸象征忠义,唱腔高亢;诸葛亮的羽扇纶巾,唱腔沉稳;曹操的白脸代表奸诈,身段多疑,三国戏中的“群戏”(如《群英会》)通过多人物互动展现智谋交锋,舞台调度丰富,既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也传递了“忠义”“仁爱”等传统价值观,因此成为京剧传统戏中的“常青树”。
问题2:京剧现代戏与传统戏在表演上有何区别?
解答:京剧现代戏与传统戏在表演上既有“京剧本体”的延续,也有题材带来的创新。相同点:仍以“唱、念、做、打”为核心,如《红灯记》中李玉和的“西皮导板”继承传统老生唱腔,《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打虎上山”保留武生翻跌技巧。不同点:一是题材贴近现实,人物身份从帝王将相变为工农兵,表演更注重生活化(如阿庆嫂的“倒茶”动作融入日常细节);二是音乐上突破“皮黄”局限,加入交响乐、民歌元素(如《沙家浜》“朝霞映在阳澄湖上”的旋律);三是服装道具现代化,西装、军装、枪炮等取代蟒袍、靠旗、刀枪,但通过“写意化”处理(如用马鞭代马、船桨代船)保持京剧的虚拟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