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江宁区秣陵街道的刘塘下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豫剧“全场”演出近日成为当地居民热议的焦点,这场以“传承经典戏韵·共绘邻里情”为主题的戏曲文化活动,不仅让豫剧这一河南地方戏在江南水乡扎了根,更通过“全场”的沉浸式体验,拉近了传统艺术与普通观众的距离。
刘塘下社区地处南京南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外来人口增多,如何融合多元文化、丰富居民精神生活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今年年初,社区联合江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南京豫剧艺术研究会,策划了这场“豫剧进社区”全场演出,所谓“全场”,并非简单的片段展演,而是从下午2点持续到晚上9点,包含经典折子戏、全本大戏、名家清唱等环节的完整演出形式,让观众一次看过瘾。
演出当天,社区文化广场的露天舞台上,红色幕布上“刘塘下南京豫剧全场”几个金色大字格外醒目,舞台两侧悬挂着“弘扬传统文化·共享艺术盛宴”的标语,背景板绘制着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经典剧目的场景,浓浓的戏曲氛围吸引了周边3000余名居民驻足,据社区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演出更贴近观众,社区提前两周通过微信群、公告栏发布预告,还特别设置了“戏曲知识小课堂”,由豫剧演员现场讲解豫剧的历史、行当、唱腔等基础知识,帮助年轻观众“入门”。
下午2点整,演出在开场锣鼓中正式拉开帷幕,首先登场的是折子戏《花木兰·巡营》,由国家一级演员、南京豫剧研究会会长李梅主演,她饰演的花木兰身披铠甲,英姿飒爽,一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刚一出口,便引得台下观众阵阵喝彩,李梅的唱腔高亢激昂,兼具豫剧“常派”的刚劲和“陈派”的细腻,不少白发苍苍的老观众跟着节奏轻轻点头,年轻观众则举起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
随着夜幕降临,全本大戏《穆桂英挂帅》上演,成为当晚的“重头戏”,该剧讲述了穆桂英挂帅出征、保家卫国的故事,演员们扎实的功底和饱满的情感让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饰演穆桂英的青年演员张雯雯,虽然只有28岁,但已有15年戏龄,她的一招一式都颇具大家风范,尤其是“捧印”一折,将穆桂英从犹豫到坚定的心理变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中,不少是带着孩子来的家长,7岁的朵朵看得目不转睛:“穆桂英太厉害了,像女战士一样!”朵朵妈妈笑着说:“平时孩子只爱看动画片,没想到今天对豫剧这么感兴趣,以后得多带他接触这些传统文化。”
为了让“全场”演出更具互动性,主办方还设置了“戏迷点唱”“有奖问答”环节,在点唱环节,72岁的退休教师王大爷自告奋勇上台,点唱了《朝阳沟》选段“祖国的大地任意走”,他虽非专业演员,但字正腔圆的唱腔赢得满堂掌声,有奖问答环节则围绕豫剧知识展开,“豫剧有几大声腔?”“《花木兰》的故事背景朝代是?”等问题让现场观众积极参与,答对者获得了印有豫剧脸谱的文创礼品。
此次刘塘下南京豫剧全场演出,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通过“文化搭台、居民唱戏”,社区居民从“观众”变为“参与者”,外来务工人员也通过戏曲融入了当地生活,正如李梅会长在演出结束后所说:“豫剧不是‘老古董’,只要接地气、有温度,就能被更多人喜爱,未来我们计划将‘豫剧进社区’常态化,让更多传统艺术在基层焕发新生。”
演出结束后,不少居民意犹未尽,社区微信群里的讨论持续到深夜。“希望以后多办这样的活动!”“下次演出我一定要报名当志愿者!”居民们的热情,为这场“全场”豫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传统文化在社区的传承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刘塘下南京豫剧全场演出剧目及亮点一览表
序号 | 剧目名称 | 演出时长 | 主要演员 | 经典唱段/亮点 | 观众反响 |
---|---|---|---|---|---|
1 | 《花木兰·巡营》 | 40分钟 | 李梅(饰花木兰) |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 掌声雷动,观众纷纷拍照录像 |
2 | 《穆桂英挂帅》 | 120分钟 | 张雯雯(饰穆桂英) | “捧印”“挂帅”两折,展现穆桂英英姿飒爽 | 高潮迭起,儿童观众尤为专注 |
3 | 《朝阳沟》选段 | 30分钟 | 王大爷(饰银环娘) | “祖国的大地任意走” | 互动性强,观众自发跟唱 |
4 | 名家清唱合集 | 30分钟 | 南京豫剧研究会成员 | 《谁说女子不如男》《七品芝麻官》等选段 | 气氛轻松,观众掌声不断 |
FAQs
Q1:为什么南京的刘塘下社区会选择举办豫剧演出?
A1:刘塘下社区作为南京江宁区的多元文化社区,近年来注重通过文化活动促进居民融合,豫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众广泛,且其高亢激昂的唱腔、跌宕起伏的剧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社区希望通过豫剧演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搭建南北文化交流的平台,同时探索“文化+社区治理”的新模式,让传统艺术成为凝聚邻里情的纽带。
Q2:这场“全场”豫剧演出有哪些特色,如何吸引年轻观众?
A2:本场演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沉浸式”和“互动性”两方面。“全场”形式从下午持续到晚上,包含折子戏、全本大戏、清唱等多种类型,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设置“戏曲知识小课堂”“戏迷点唱”“有奖问答”等环节,降低观看门槛,增强参与感,为吸引年轻观众,演出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如背景板采用动态设计,文创礼品结合豫剧脸谱潮流元素,并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让未能到场的年轻人也能在线感受豫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