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奎先生是京剧老旦行当的一代宗师,其以醇厚苍劲、饱满通透的唱腔,以及精准传神的人物塑造,奠定了“李派”艺术在中国京剧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各类视频资源,我们仍能清晰领略他艺术巅峰时期的风采,这些选段不仅是京剧爱好者的珍藏,更是传统戏曲传承的鲜活载体,李多奎的代表剧目多集中于老旦本工戏,尤其擅长塑造端庄大气、坚韧刚毅或慈爱深沉的中老年女性形象,其唱腔融合了龚云甫的刚健与谢宝云的婉转,结合自身嗓音条件,创造出“脑后音”“擞音”“擞滑音”等独特技法,听来如行云流水,既有金石之声,又富情感张力。
经典选段赏析:唱腔与人物的完美融合
在李多奎的京剧选段视频中,几出代表作堪称“活化石”级别的存在,集中展现了他对人物内心的深刻挖掘与艺术表达的极致追求。
《打龙袍》中的“遇皇后”选段,是李多奎的标志性剧目之一,他饰演的李后流落民间,历经沧桑却难掩皇家气度,唱词“可怜我二目昏花看不明”中,他运用“脑后音”将“昏”字拉长,气息下沉,既表现了李后的年迈体衰,又暗含对身世的悲愤;而“不由得哀家珠泪洒衣襟”一句,“珠泪”二字以擞音带出哽咽之感,配合眼神的微颤与水袖的轻抖,将一位失势皇后的隐忍与痛楚刻画得入木三分,视频画面中,他虽已年过花甲,但身板挺直,唱念时气贯丹田,每一个字都如珠落玉盘,尽显老旦行当的“脆、宽、厚、亮”。
《钓金龟》中的“叫张义”选段,则展现了李多奎对市井生活的细腻捕捉,他饰演的康氏,在得知儿子张义得中高官后,既喜且愧,唱腔中融入了河北梆子的音调元素,“我的儿啊”三字起调高亢,随即转为低回,尾音带颤,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交织的复杂情感层层递进,尤其“叫一声张儿我的儿”一句,通过“擞滑音”的运用,模拟出呼唤时的哽咽感,视频特写中他眉梢微蹙、嘴角轻抿,仿佛一位真实的老母亲立于眼前,让观众在旋律中感受到至纯至深的母子亲情。
《徐母骂曹》中的选段,则凸显了李多奎塑造刚烈人物的能力,他饰演的徐母,面对曹操的威逼利诱,正气凛然,唱腔以“炸音”开篇,“骂一声老贼曹操听”一句如惊雷炸响,字字铿锵;念白部分更是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老身年迈八十九,未曾见过你这等无义之人”一句,通过语速的快慢变化与声调的起伏,将徐母的义正词严与老当益壮展现得淋漓尽致,视频中,他虽未着靠旗,仅以素衣出场,但眼神中的威严与身段的挺拔,却让人物形象瞬间高大,令人肃然起敬。
视频资源现状:从珍贵录像到数字传播
随着时代发展,李多奎京剧选段视频的载体与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早期的舞台录像、黑白纪录片,到如今的数字修复版、高清在线资源,这些影像资料让更多人得以近距离欣赏大师风采,李多奎的视频资源主要分布在以下平台与形式中:
资源类型 | 代表平台/来源 | 特点与价值 |
---|---|---|
珍贵演出录像 | 中国艺术研究院京剧研究所档案、央视《空中剧院》老片 | 多为20世纪50-60年代实况,保留李多奎晚年艺术风貌,画面略模糊但原汁原味,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
数字修复高清版 | 腾讯视频、爱奇艺“京剧典藏”专区 | 通过技术修复音画清晰度,还原剧场音响效果,适合年轻观众欣赏,部分配有字幕讲解。 |
教学解析视频 | B站“京剧李派艺术传承”账号、戏曲院校公开课 | 由李多奎弟子(如王玉敏、李鸣岩)或研究者讲解唱腔技法、身段设计,兼具学习与研究价值。 |
短视频片段 | 抖音、快手“京剧老旦”话题页 | 截取经典唱段片段,搭配字幕与背景故事,传播广泛,吸引新观众入门。 |
最值得关注的是1962年李多奎与裘盛戎合演的《遇皇后·打龙袍》全剧录像,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库,这段视频中,两位大师的对手戏火花四溅,李多奎的唱腔与裘盛戎的铜锤花脸形成鲜明对比,一柔一刚、一张一弛,堪称京剧老生与老旦合作的典范,近年来,经过4K修复技术的处理,这段录像的音质得到显著提升,鼓点的清晰度与唱腔的层次感更加突出,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当年的剧场现场。
视频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李多奎京剧选段视频的价值,远不止于记录表演本身,更在于它承载了京剧老旦艺术的审美精髓与人文精神,对于专业演员而言,这些视频是学习“李派”艺术的“活教材”——通过反复观看大师的口型、气息运用与身段细节,能直观理解“唱情而非唱声”的艺术理念;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视频中的服饰、化妆、舞台调度,以及唱腔背后的历史故事,都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窗口。
尤为珍贵的是,李多奎的视频中总能感受到一种“以技载道”的艺术追求,他在《太君辞朝》中饰演的佘太君,面对朝廷的猜忌与边关的危机,唱腔中既有老将的苍凉,又有母亲的牵挂,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相融合的表达,正是京剧艺术的灵魂所在,当年轻观众通过视频看到他虽已白发苍苍,却仍字正腔圆地唱出“保江山,非容易,全凭着,众英豪”时,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何为“戏比天大”,何为“艺无止境”。
相关问答FAQs
Q1:李多奎的唱腔有哪些独特技法?为什么他的老旦唱腔如此有辨识度?
A1:李多奎的唱腔以“脑后音”“擞音”“擞滑音”和“塌中音”为核心技法。“脑后音”是通过气息共鸣让声音从后脑勺发出,使唱腔浑厚饱满,如《打龙袍》中的“遇皇后”选段,起调高亢而不失沉稳;“擞音”是在单个音符上加入细微的波动,模拟哭腔或叹息,增强情感表达,如《钓金龟》中“我的儿啊”的尾音处理;“塌中音”则是将中低音区的音压低,再以巧劲送出,凸显老旦的苍劲感,这些技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表现悲愤时用“炸音”,表现慈爱时用“柔音”,表现刚毅时用“直音”,最终形成“情、声、技”三位一体的独特风格,辨识度极高。
Q2:对于京剧初学者,推荐从李多奎的哪些选段视频入手?学习时需要注意什么?
A2:初学者建议从《钓金龟》“叫张义”、《打龙袍》“遇皇后”和《行路哭灵》三个选段入手,这三个剧目唱腔难度适中,情感线索清晰,且能全面展现老旦“唱、念、做”的基本功。《钓金龟》侧重于“唱”,适合练习气息与节奏;《遇皇后》侧重于“情”,学习如何通过唱腔塑造人物;《行路哭灵》则融合了“唱、念、做”,身段与念白的结合能帮助理解老旦的表演特点,学习时需注意:先听清旋律再模仿,避免“喊嗓子”;重点关注李多奎的“气口”(换气点),如“叫张义”中的“我的儿啊”需在“儿”字后快速换气,才能保证后半句的流畅;同时结合视频中的眼神、手势等细节,理解“形神兼备”的重要性,避免只重唱腔而忽略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