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锁五龙》是传统戏码中的经典之作,取材于说唐故事,以唐初李世民征讨洛阳王世充为背景,通过描绘大将单雄信被俘拒降、最终慷慨赴死的悲壮历程,展现了乱世中忠义与抉择的深刻主题,而剧中程咬金这一角色,虽非主角,却以其鲜明的性格、复杂的情感和生动的表演,成为连接剧情与观众情感的重要纽带,其粗犷外表下的细腻内心,为这出充满英雄气概的剧目增添了动人的层次。
故事发生于唐武德年间,秦王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王世充,王世充部将单雄信骁勇善战,却因寡不敌众被唐军生擒,李世民爱惜其才,命与单雄素有旧谊的程咬金、罗成等人劝降,程咬金与单雄信同为贾家楼四十六友结拜兄弟,情谊深厚,然而此时二人各为其主,立场对立,在法场之上,程咬金以兄弟情谊相劝,言辞恳切:“兄弟啊!你我弟兄贾家楼结拜,曾对苍天盟誓,不求同生,但愿共死,如今唐营兵强马壮,洛阳旦夕可下,你何必执迷不悟,白白送了性命?”单雄信却面不改色,痛斥唐王李渊杀兄之仇,言道:“程咬金!你休要多言,我单雄信生为唐臣,死为唐鬼,纵使万箭穿心,亦不降唐!”二人对话间,既有兄弟间的深情,也有立场上的决绝,程咬金的焦急与无奈,单雄信的刚烈与忠义,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
剧情阶段 | 情节 | 程咬金行动 | 作用 |
---|---|---|---|
困洛阳 | 李世民围攻洛阳,单雄信率军突围被擒 | 奉命参与劝降,与罗成等商议对策 | 引出核心矛盾,交代人物关系 |
法场劝降 | 李世民设宴劝降,单雄信宁死不从 | 以兄弟情打动,回忆贾家楼结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展现程咬金性格复杂性(重情义+忠诚),推动单雄信形象丰满(刚烈忠义) |
刑场诀别 | 单雄信被判斩刑,程咬金监斩 | 送酒诀别,唱“见单兄不由人珠泪双洒”,最终含泪行刑 | 情感高潮,凸显乱世中手足情与忠义的撕裂,深化主题 |
在传统京剧舞台中,程咬金多由净角(花脸)应工,其脸谱以黑为主,间以白色块,象征其粗犷豪迈又带有机智的性格特征,表演上,程咬金的动作幅度较大,如“甩袖”“顿足”“亮相”等,配合洪亮的念白(以京白为主,间韵白),展现出草莽英雄的气概,在《锁五龙》中,程咬金的表演并非一味刚猛,而是融入了细腻的情感变化,当面对单雄信时,他的眼神从最初的焦急,到劝降时的恳切,再到被拒绝后的痛苦,层层递进,让观众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既忠于唐王,又愧对兄弟,这种“粗中有细”的塑造,打破了净角“脸谱化”的刻板印象,使人物更加真实可感。
唱腔部分是程咬金塑造的关键,剧中他的唱段以西皮腔为主,既有表现愤怒激昂的“流水板”,如“一口怒气冲天外,大骂唐童小奴才”,节奏明快,字字铿锵,配合顿挫的念白,展现出对单雄信“不识时务”的焦急;也有表现内心矛盾的“摇板”,如“见单兄不由人珠泪双洒,罢罢罢,顾不得手足情义,唐营法度如山崖”,旋律婉转,拖腔悠长,将程咬金“忠义两难全”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唱腔不仅推动了剧情发展,更成为刻画人物内心的重要手段。
唱段名称 | 唱词节选 | 情感表达 | 表演处理 |
---|---|---|---|
《劝降》西皮流水 | “一口怒气冲天外,大骂唐童小奴才,曾记当年贾家寨,结拜兄弟三十六人……” | 愤怒(对局势)、焦急(劝降)、念旧(兄弟情) | 甩袖、顿足,眼神犀利,唱腔急促有力,字字清晰,突出“劝”的迫切性 |
《诀别》西皮摇板 | “见单兄不由人珠泪双洒,罢罢罢,顾不得手足情义,唐营法度如山崖。” | 痛苦(兄弟情)、无奈(立场)、决绝(执行军令) | 低头拭泪,语气转缓,拖腔处微微颤抖,动作幅度减小,表现内心的撕裂感 |
《锁五龙》通过程咬金与单雄信的对手戏,不仅展现了京剧“唱念做打”的综合性,更在人物塑造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程咬金这一角色,打破了传统净角“重技轻情”的倾向,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复杂的内心刻画,成为京剧舞台上的经典形象,剧中对“忠义”的探讨——单雄信对故主的忠义,程咬金对兄弟的情义,对唐王的忠义——也引发了观众对乱世中价值选择的思考,使这出戏超越了简单的英雄传奇,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锁五龙》仍是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剧目,程咬金的“劝降”与“诀别”场次,更是净角演员展现功力的重要片段,其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经典的唱腔,共同构成了这出戏的艺术魅力,也让观众在程咬金的“粗中有细”与“情义两难”中,感受到京剧艺术的独特韵味。
FAQs
问题1:程咬金在《锁五龙》中的脸谱为何以黑色为主?有何象征意义?
解答:在京剧脸谱艺术中,黑色多表现刚毅、勇猛、粗犷的性格,如包拯、张飞等,程咬金在《锁五龙》中为净角应工,脸谱以黑色为主,间以白色块(如眼窝、鼻窝),既象征其草莽英雄的勇猛豪爽,又通过白色块暗示其性格中的机智与圆滑(如“混世魔王”的诙谐形象),这种色彩搭配,既符合程咬金在传统戏中的整体形象,也与其在《锁五龙》中“粗中有细”的性格特质相呼应,使观众能直观感知人物性格。
问题2:《锁五龙》中程咬金的唱段为何能成为经典?其艺术特点是什么?
解答:程咬金的唱段能成为经典,主要源于其“情”与“技”的完美结合,艺术特点有三:一是板式丰富,灵活运用西皮流水、摇板等板式,流水板表现激昂情绪,摇板展现内心矛盾,通过节奏变化推动剧情;二是唱词生活化,如“曾记当年贾家寨”等唱词,贴近人物身份,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三是表演与唱腔的融合,演员通过眼神、身段(如甩袖、拭泪)与唱腔的配合,将程咬金的焦急、痛苦、决绝等情感外化,使观众既能欣赏到唱腔的技巧,又能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因此历经百年仍被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