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先生20世纪50年代末改编创作的经典剧目,取材于《杨家将演义》,讲述了北宋时期,辽国犯境,佘太君以国事为重,力荐孙媳穆桂英挂帅出征的故事,全剧以“忠义”为魂,通过穆桂英从“拒印”到“挂帅”的心理转变,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勇于担当的中帼英雄形象,其戏词文白相间,既有传统京剧的韵律之美,又融入了时代精神,至今传唱不衰,以下为全本核心场次戏词整理,并附经典唱段赏析。
全本核心场次戏词
第一场:朝廷议兵
【寇准上,念白】
“边关告急文书到,辽国铁骑犯疆朝,文武百官无良策,天波府里访英豪。”
【王强上】
“寇大人,辽国萧太后亲率大军,围困瓦桥关,朝中无将可派,可有何良策?”
【寇准】
“依下官之见,唯有请天波府穆桂英挂帅,方能退敌。”
【王强】
“穆桂英?她已年过五旬,隐居多年,恐不愿再出山吧?”
【寇准】
“国难当头,当以社稷为重,待老夫亲往天波府劝说。”
第二场:穆桂英拒印
【穆桂英上,唱】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想当年桃花山前收降景,指挥着杨家众将官,冲锋陷阵赴边庭,剑光如虹映日昏,只恨朝廷奸佞多,忠良被害泪沾襟,因此上辞朝印隐山林,不问朝中是与非,今日里寇准登门来搬请,他言说辽国犯境要退兵。”
【寇准上】
“穆柯寨参见郡主!”
【穆桂英】
“寇大人不必多礼,郡主二字,早已不敢当,如今我乃山野村妇,岂能再谈挂帅之事?”
【寇准】
“郡主!想当年令公挂帅,七郎八虎闯幽州;你父宗保征西夏,血染沙场功勋高,今日国难当头,你岂能袖手旁观?”
【穆桂英】(唱)
“大人休要提当年,提起当年我心酸,杨家将忠勇震乾坤,却被奸臣害得惨,桂英我虽是女中英,怎奈青春已过鬓斑斑,不如在家安度晚年,免得再惹祸端。”
【寇准】“郡主!若不挂帅,如何对得起杨家列祖列宗?如何对得起边关将士?”
【穆桂英】(内心挣扎,唱)
“这番话好似钢针刺我心,不由人珠泪滚滚湿衣襟,想当年穆柯寨上招亲事,与宗保匹配结鸳盟,他宗保征南把命丧,撇下我孤儿寡母苦伶仃,杨家将一门忠烈传千古,桂英我岂能背祖忘宗?”
第三场:佘太君说情
【佘太君上,唱】
“孙媳拒印心犹豫,老身进房劝一劝,想当年杨家将保国卫民,忠义二字刻在心,今日辽国犯边境,正是杨家报国时。”
【穆桂英】(见佘太君,跪地)
“祖母!孙媳无能,不敢挂帅。”
【佘太君】(扶起,唱)
“桂英我的孙媳听我言,祖母有话记心间,想当年你公爹挂帅出征,血染沙场死得惨,你母亲烧火棍下救过驾,你父宗保是奇男,杨家将代代忠良将,岂能坐视江山变?你不挂帅谁挂帅?你不领兵谁领兵?”
【穆桂英】(唱)
“祖母句句重千斤,说得我热血满胸襟,罢!罢!罢!为了社稷黎民安,桂英我愿再挂帅印!”
第四场:校场点将
【穆桂英披挂整齐,唱】
“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叫侍儿快与我把戎装端定,抱帅印到校场指挥三军。”
【杨宗保、杨文广上】
“参见母亲!”
【穆桂英】“儿呀!今日校场点将,你们可要奋勇当先!”
【杨文广】“母亲放心,孩儿定不辱使命!”
【穆桂英】(唱)
“帅字旗飘如云飞舞空,斗大的‘穆’字震天红,杨家将个个是英雄,要叫那辽国贼寇一场空!”
【点将毕,穆桂英下令】
“宗保为先锋,文广为副先锋,三军听令:杀退辽军,保家卫国!”
第五场:发兵征辽
【穆桂英率军出征,唱】
“催动了桃花马登山岭,指挥着杨家众将官,旌旗招展军威壮,刀枪剑戟映寒光,此一去要叫那辽国贼寇降,不扫狼誓不还乡!”
【众将】(齐声)“得令!”
【穆桂英】(马鞭一指,唱)
“前进!前进!向前进!要把那侵略的敌人一扫平!”
经典唱段赏析(表格)
唱段片段 | 出自场次 | 情感表达 | 艺术特色 |
---|---|---|---|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 | 拒印 | 激昂、感慨 | 以金鼓、画角之声开篇,营造紧张氛围,引出穆桂英对往昔的回忆与壮志的唤醒。 |
“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 接印 | 坚定、担当 | 反问句式铿锵有力,突出穆桂英以国事为重的决心,成为全剧点睛之笔。 |
“帅字旗飘如云飞舞空,斗大的‘穆’字震天红。” | 点将 | 自豪、豪迈 | 以“帅字旗”“穆字”为意象,展现杨家将的威风与穆桂英的统帅气度。 |
“催动了桃花马登山岭,指挥着杨家众将官。” | 发兵 | 果断、勇猛 | 动作描写生动,“催动”“指挥”凸显穆桂英的军事才能与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姿。 |
相关问答FAQs
Q1:《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A1:穆桂英是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的经典形象,她既有“破天门壮志凌云”的英勇,也有“辞朝印隐山林”的无奈;既有对祖母“祖母句句重千斤”的孝道,更有“我不挂帅谁挂帅”的家国担当,她的形象打破了传统戏曲中女性柔弱的刻板印象,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深明大义的中帼英雄,体现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的豪迈气概。
Q2:京剧《穆桂英挂帅》的经典唱段为何能流传至今?
A2:其经典唱段流传至今,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唱词文白相间,既保留了京剧的韵律之美,又通俗易懂,易于传唱;二是情感真挚动人,从穆桂英的犹豫、挣扎到坚定,唱段层层递进,引发观众共鸣;三是梅兰芳先生的演绎赋予了角色灵魂,他将旦角的柔美与武将的刚劲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剧目成为京剧流派传承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