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豫剧.自从你写信要下乡

自从你写信要下乡,我就想起豫剧里的那些故事——台上演员甩着水袖唱“咱两个在学校三年整”,台下老乡们拍着膝盖喊“中!中!”,戏台子搭在村头老槐树下,锣鼓声能传遍三里地,豫剧,这扎根在中原大地上的“河南梆子”,从来都是和农村、和土地、和老百姓的心跳绑在一起的,它不像京剧那样讲究“京腔京韵”,也不像越剧那般婉转缠绵,豫剧的调子就像咱豫西的老黄牛,一步一个脚印,一声一声都带着泥土的腥甜和庄稼的实在。

豫剧.自从你写信要下乡

豫剧的魂,是在农村长出来的,早年间,河南地界旱涝灾害多,老百姓日子苦,可苦日子也得找乐子,农闲时,村里的“戏迷班子”就凑在一起,用锄头把当梆子,破脸盆当锣鼓,吼几嗓子“清早起来去拾粪”,一天的乏气就散了,后来慢慢有了专业的戏班子,也不像现在有固定的剧场,他们推着独轮车,带着戏箱,走村串镇,哪里有庙会、哪里有红白喜事,就到哪里去唱,这叫“赶场子”,一赶就是几十里,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凉水,可只要锣鼓一响,他们就来了精神——因为知道,老乡们盼着呢,那时候的戏台子,简陋得很,几根杉木支起来,扯块蓝布当幕布,台下老乡们搬着小板凳、端着粗瓷碗,一边喝着糊辣汤,一边瞪大眼睛看,演《穆桂英挂帅》,穆桂英一亮相,台下就喊“好!俺们河南姑娘就是中!”演《七品芝麻官》,唐成一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能把老乡们乐得直拍大腿,连田里的老黄牛都跟着晃脑袋,豫剧的词儿,说的都是老百姓的家长里短;豫剧的调儿,哼的都是庄稼人的喜怒哀乐,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就是村里老张家的“唠嗑”,是李家大嫂的“纺车谣”,是跟着农时一起“播种”“收割”的调调儿。

后来日子好了,豫剧也跟着“下乡”得更勤了,不光是专业的豫剧团下乡,连村里的文艺宣传队都开始排豫剧小戏,我小时候,村里每年秋收后都要唱大戏,戏台子搭在打谷场上,电灯拉得亮堂堂,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赶热闹,记得有一年,县豫剧团来演《朝阳沟》,演栓宝的小伙子嗓子一亮,银环嫂子一开口,台下就炸了锅——那调子,那词儿,跟村里人过日子一模一样!“咱两个在学校三年整”,唱的是知识青年下乡,可村里听着,就像自家孩子在外的故事;“亲家母你坐下”,唱的是两家人的和睦,台下的大娘大婶们听着,直点头“中!中!”,那时候的戏,演的是咱身边的人,说的是咱身边的事,老百姓能不往心里去吗?就连我奶奶,不识字,却能从头到尾背下《花木兰》的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她说:“花木兰替父去从军,孝顺!能耐!俺们河南姑娘就得这样!”豫剧,就是这样把“忠孝节义”“勤劳善良”的道理,唱进了老百姓的心窝子里。

豫剧下乡的形式更多了,不再只是搭台子唱大戏,还有“流动舞台车”——开到村口,一按按钮,舞台就支起来了,灯光、音响一应俱全;有“戏曲进校园”,让娃娃们从小学唱豫剧,了解咱河南的文化;还有“线上云剧场”,通过手机直播,让偏远山区的老乡也能看到省豫剧团的精彩演出,去年,我回老家,看到村里的文化广场上,老人们跟着豫剧选段跳广场舞,孩子们拿着小梆子敲得有模有样,连村头的超市老板,都在用喇叭放《穆桂英挂帅》的选段招揽顾客,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豫剧从来没有离开过农村,它就像地里的庄稼,不管时代怎么变,根一直扎在泥土里,一有雨水、一有阳光,就又发芽了。

豫剧.自从你写信要下乡

豫剧下乡,送的不仅仅是戏,更是文化,是记忆,是精气神,它让村里的老人不孤单,有戏听、有伴儿唠;让孩子们知道,咱河南有这么多好故事、好调子;让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听到“咱河南梆子”就想起家,就像你信里说的“要下乡”,其实不是你要“去”农村,是豫剧一直在“回”农村——回到它生根发芽的地方,回到那些爱它、懂它、离不开它的老百姓身边,这大概就是豫剧最动人的地方:它不端着,不装着,就那么实实在在地,跟着土地、跟着农民,一起过日子。

相关问答FAQs

Q1:豫剧下乡通常会选择哪些剧目?为什么这些剧目受农村欢迎?
A:豫剧下乡会优先选择贴近农村生活、传递正能量的剧目,如《朝阳沟》《李双双》《倒霉大叔的婚事》《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这些剧目要么以农村为背景,讲述农民的生产生活(如《朝阳沟》写知识青年下乡务农,《李双双》写农村妇女的集体主义精神),要么塑造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如花木兰、穆桂英),要么反映农村婚恋、家庭等现实问题(如《倒霉大叔的婚事》),这些剧目语言通俗易懂,情节贴近百姓,唱腔高亢激越或质朴深情,容易引发农村观众的共鸣,让他们在观看时既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又能从中获得情感认同和生活启示。

Q2:豫剧下乡对农村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有什么作用?
A:豫剧下乡对农村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戏曲进校园”“送戏下乡进校园”等活动,青少年可以直接观看豫剧表演,学习豫剧的唱腔、身段、服饰等知识,感受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豫剧剧目中蕴含着忠孝节义、勤劳善良、爱国爱家等传统美德,如《花木兰》的忠孝两全、《穆桂英挂帅》的家国情怀,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舞台呈现,能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豫剧下乡还会组织互动体验环节,如教青少年唱简单的选段、画脸谱等,让传统文化以更活泼的方式融入他们的生活,培养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豫剧.自从你写信要下乡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