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白帝城》是传统老生经典剧目,取材于《三国演义》刘备夷陵兵败、病逝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以唱功见长,尤其是“叹五更”唱段,将刘备的悲愤、悔恨与不舍融入深沉的二黄唱腔,成为京剧老生行当的“唱功必修课”,其曲谱以二黄腔为主,辅以导板、散板等板式,通过节奏与旋律的起伏,精准传递人物情感,以下从主要唱段、板式特点及曲谱资源三方面梳理。
主要唱段与曲谱特点
《白帝城》的核心唱段集中在“永安宫托孤”与“叹五更”两部分,曲谱设计严格遵循京剧“以字行腔、腔随情变”的原则,既有传统程式,又因人物情感需求而灵活变化。
“叹五更”唱段
这是全剧最著名的唱段,共分五更,通过【二黄导板】【二黄回龙】【二黄原板】【二散板】的板式组合,展现刘备从深夜到黎明的心路历程。
- 一更:【二黄导板】“一更鼓啊……”起腔高亢苍凉,散板节奏无严格节拍,以拖腔“啊”字铺垫悲怆感,随后转【二黄回龙】“先帝爷白帝城把业开创”,回龙腔紧凑如泣如诉,引出【二黄原板】“忆昔当年在卧龙岗”,一板一眼的节奏叙事,旋律平稳中暗藏起伏。
- 二更至五更:每更均以【二黄散板】起头,如“二更鼓响愁眉锁”“三更鼓冷心欲碎”,散板短句表现思绪纷乱;转【二黄原板】后,旋律逐渐下行,如“四更鼓寒泪如雨”“五更鼓残月照空帏”,通过“落音”的低沉处理,强化刘备对国事、家事的悔恨与无奈。
“永安宫托孤”唱段
以【二黄慢板】为主,节奏舒缓,旋律庄重,如“朕不才错用兵损兵折将”,慢板“一板三眼”的规整节奏,配合“错用兵”三字的“擞音”装饰,凸显刘备的自责;而“托孤”时的“孤的子……全赖卿”唱句,旋律突然上扬,用“高腔”表现对诸葛亮的信任与托付的沉重。
主要唱段曲谱概览
板式组合 | 调式 | 曲牌特点 | 代表唱词片段 |
---|---|---|---|
【导板】【回龙】【原板】 | 二黄 | 导板起腔高亢,回龙紧凑,原板叙事 | “一更鼓啊……先帝爷白帝城把业开创” |
【散板】【原板】 | 二黄 | 散板短句表思绪,原板旋律渐下行 | “二更鼓响愁眉锁……忆昔当年在卧龙岗” |
【慢板】 | 二黄 | 节奏舒缓,旋律庄重 | “朕不才错用兵损兵折将……托孤于丞相” |
曲谱资源与版本
《白帝城》曲谱的传承以“口传心授”为基础,早期多见于老艺人手抄本,后经京剧研究机构整理出版,常见版本包括:
- 传统谱:如《京剧丛刊》收录的《白帝城》全本曲谱,标注简谱与工尺谱对照,部分唱段附有“唱法说明”(如擞音、颤音的运用)。
- 现代整理版:中国戏曲出版社《京剧经典唱腔选集》中,由京剧名家(如马连良、谭富英)演唱版本的曲谱,标注了气口、强弱记号,更适合学唱者参考。
- 数字化资源:国家戏曲数据库、中国京剧艺术网等平台提供音频与曲谱对照,部分视频平台(如“哔哩哔哩”)有名家教学,逐句解析唱腔技巧。
相关问答FAQs
Q1:学习《白帝城》“叹五更”唱段,需要注意哪些唱腔技巧?
A:学习“叹五更”需把握三点:一是“擞音”的运用,如“错用兵”的“错”字,需在音高上做小幅波动,表现悔恨之情;二是“气口”控制,导板“一更鼓啊”的“啊”字需长气息支撑,回龙腔“先帝爷”三字需短促有力,形成情绪对比;三是“落音”处理,如“损兵折将”的“将”字,落音需低沉收束,体现悲怆感,建议先听名家(如奚啸伯、李和曾)录音,再对照曲谱逐句模仿。
Q2:除了传统曲谱,是否有适合初学者的简化版《白帝城》唱腔?
A:有,针对初学者,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京剧老生唱腔入门》中,收录了《白帝城》“叹五更”的简化版曲谱,保留了核心旋律但降低了音域,去除了复杂的装饰音,并标注了详细的“演唱提示”(如每句的换气点、情感基调),部分京剧培训机构会制作“简谱+音频”的教材,适合零基础爱好者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