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五龙斗作为经典剧目,究竟讲述了一段怎样的传奇五龙相争故事?

京剧“五龙斗”是传统武戏中极具代表性的神话场面,以“龙”为核心意象,融合五行、五方等传统文化符号,通过五位龙形角色的争斗,展现正邪对抗、天人交战的宏大叙事,其表演集京剧“四功五法”之大成,既是对神话故事的舞台化呈现,也是京剧武戏技巧的集中体现。

京剧五龙斗

京剧“五龙斗”的雏形可追溯至清代花部乱弹对《西游记》《封神演义》的改编,至民国时期逐渐形成固定程式,故事多取材于“大闹东海”“泾河龙王案”等神话片段,将五方龙王(东、南、西、北、中)与叛逆龙神(如无支祁)的矛盾戏剧化,通过“斗法”“争斗”等情节,构建出“神界秩序挑战—人间灾祸降临—英雄平定纷争”的经典叙事结构,既满足了观众对奇幻视觉的期待,也暗含“天道循环、邪不压正”的伦理观念。

角色与扮相是“五龙斗”的视觉核心,每位龙形角色均通过脸谱、服饰、道具的差异化设计,明确象征意义与立场:

角色名称 象征意义 扮相特点 代表剧目片段
东海龙王(敖广) 东方甲乙木,生机 蓝色脸谱,龙王盔缀珍珠,手持玉圭,服饰以青、绿为主,象征权威与仁德 《闹天宫·借宝》
西海龙王(敖闰) 西方庚辛金,肃杀 金色脸谱,龙鳞纹甲胄,持宣花斧,服饰镶金边,象征威严与力量 《八仙过海·斗龙》
北海龙王(敖顺) 北方壬癸水,深邃 黑色脸谱,龙角盘绕,持混铁棍,服饰玄黑配银纹,象征神秘与寒冽 《陈塘关·水淹》
南海龙王(敖钦) 南方丙丁火,炽烈 红色脸谱,火焰纹披风,持火尖枪,服饰朱红配金鳞,象征刚猛与急躁 《哪吒闹海》
中宫黄龙(无支祁) 中央戊己土,叛逆 黄色脸谱,獠牙外露,锁链缠身,持妖幡,服饰破败杂色,象征混沌与反叛 《水漫金山·斗法》

表演上,“五龙斗”以“武戏”为筋骨,强调“打”的层次感与“形”的象征性,五位角色需配合“五龙出水”“二龙戏珠”“三绞五缠”等固定阵势,通过“翻”“扑”“跌”“摔”等技巧展现神力交锋,东海龙王与黄龙的“水火相争”,演员需以“旋子三百六十度”配合“抢背”动作,模拟龙形翻腾;而五龙合围时的“五龙绞柱”,则需五名演员通过身体缠绕与兵器碰撞,形成视觉冲击,音乐上,以“急急风”烘托紧张气氛,“四击头”配合亮相,锣鼓经的快慢变化精准对应动作节奏,形成“声形合一”的舞台效果。

京剧五龙斗

从文化内涵看,“五龙”对应五行、五方,其争斗本质是“阴阳平衡”的哲学外化——东海龙王的“木”生南海龙王的“火”,南海龙王的“火”克北海龙王的“水”,最终中宫黄龙的“土”被“金”(西海龙王)所镇,暗合五行相生相克的宇宙秩序,黄龙作为“异端”被镇压,也体现了京剧对“正统秩序”的维护,将神话叙事升华为对伦理秩序的舞台隐喻。

FAQs

  1. 京剧“五龙斗”是否属于传统经典剧目?
    答:“五龙斗”并非独立存在的传统经典剧目,而是京剧武戏中常见的“折子戏”组合场面,多见于《闹天宫》《哪吒闹海》《水漫金山》等神话剧目中,它由不同剧目的龙形角色桥段整合而成,是京剧演员展示“武戏基本功”的重要载体,在民间演出中常作为“武戏专场”的压轴戏段。

    京剧五龙斗

  2. “五龙斗”中的龙形角色脸谱为何多采用蓝、金、黑、红、黄五色?
    答:五色脸谱对应中国传统五行文化(青、赤、白、黑、黄,舞台中常以蓝代青、金代赤),同时象征不同性格与立场:蓝色(东方木)代表仁德,金色(西方金)代表威严,黑色(北方水)代表神秘,红色(南方火)代表刚猛,黄色(中央土)代表叛逆,这种色彩编码既便于观众快速识别角色属性,也暗合“五行相生相克”的戏剧冲突逻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