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夏的暖阳中,一支特殊的队伍踏上了前往朝鲜的旅程——由戏曲实验学校师生组成的“中国戏曲艺术慰问团”,带着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与传统艺术的璀璨光芒,开启了一场为期八天的文化交流之旅,此次活动以“艺术搭桥,友谊长存”为主题,旨在通过戏曲这一独特载体,促进中朝两国文化的互鉴与民心相通,同时也为戏曲专业的学生们提供走出课堂、面向世界的实践舞台。
出发前的筹备工作历时数月,学校精心挑选了涵盖京剧、昆曲、越剧等多个剧种的经典剧目,既有《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这样的传统名段,也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充满东方浪漫色彩的经典改编,师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打磨唱腔、身段与表演细节,从水袖的挥舞到眼神的流转,从锣鼓点的把握到情感的表达,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准呈现,为了克服语言障碍,学校还专门安排了朝鲜语翻译,并对师生们进行了基础的朝鲜文化礼仪培训,确保交流顺畅、尊重当地习俗。
抵达朝鲜后,慰问团首先平壤艺术剧场举行了首场演出,剧场内座无虚席,当大幕拉开,扮相俊美的“杨贵妃”以一段华美的“卧鱼”动作惊艳全场,细腻的眼神与婉转的唱腔让观众沉浸其中;而《穆桂英挂帅》中“帅”字旗的挥舞与高亢的唱腔,则展现了中华儿女的飒爽英姿,引发现场阵阵掌声,演出间隙,穿插的戏曲知识讲解与互动环节,让观众对戏曲的“唱念做打”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一位朝鲜观众在演出后激动地说:“中国的戏曲就像流动的画卷,每一个动作都藏着故事,太神奇了!”
除了专业演出,慰问团还深入朝鲜的艺术院校与社区,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平壤某艺术学校,两校师生共同举办了“戏曲与朝鲜传统艺术座谈会”,朝鲜学生展示了农乐舞、伽倻琴演奏等传统技艺,戏曲实验学校的师生则现场示范了京剧的脸谱绘制、水袖技巧,并邀请朝鲜学生体验简单的戏曲身段,当朝鲜学生学着“兰花指”的模样,笨拙却认真地模仿时,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艺术的共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悄然传递,慰问团还走访了当地的社区文化中心,为基层群众带去小型演出,与朝鲜民众一起唱民歌、跳舞蹈,在互动中感受彼此文化的温度。
此次慰问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深度对话,对于戏曲实验学校的师生而言,这是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学生们在真实的舞台上检验了课堂所学,更在与朝鲜艺术家的交流中拓宽了视野,表演系学生李明在日记中写道:“以前学戏曲总觉得‘程式化’是一种束缚,但看到朝鲜农乐舞中即兴的肢体表达,才明白传统艺术的‘程式’背后,是对生活最本真的提炼,这次经历让我对‘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的思考。”学校教师王教授也表示:“艺术无国界,但文化的根脉是相通的,学生们通过这次交流,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学会了用艺术的语言与世界对话,这正是我们戏曲教育的意义所在。”
为更清晰地展示此次慰问演出的核心内容,特整理剧目单如下:
剧目名称 | 艺术形式 | 表演者 | 创作灵感/文化特色 |
---|---|---|---|
《贵妃醉酒》 | 京剧 | 张晓雯(饰杨贵妃) | 源自梅派经典,展现京剧水袖与眼神的细腻表达 |
《穆桂英挂帅》 | 京剧 | 赵刚等(饰穆桂英) | 传统武戏,体现巾帼英雄的豪迈气概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越剧 | 陈悦、刘宇(饰梁山伯、祝英台) | 改编自民间传说,唱腔柔美,情感细腻 |
《三岔口》 | 京剧武戏 | 武打组 | 无声表演,展现京剧“虚拟性”与武打技巧 |
《戏曲联唱》 | 昆曲/京剧 | 全体学生 | 融合《牡丹亭》《霸王别姬》等经典唱段,展现戏曲多样性 |
活动最后,慰问团与朝鲜文化界人士共同举办了“中朝传统艺术交流会”,双方就传统艺术的传承、青年艺术家的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互赠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艺术纪念品,朝鲜文化省副厅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此次慰问演出让朝鲜民众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活动,让两国友谊在艺术的滋养中更加深厚。”
此次戏曲实验学校赴朝鲜慰问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更是一次双向的文化滋养,它让戏曲艺术跨越国界,成为连接两国人民情感的纽带;也让年轻一代的戏曲人,在世界的舞台上找到了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正如一位师生在返程飞机上所说:“我们带去的是戏曲,收获的是友谊,种下的是文化传承的种子,我们会带着这份经历,更好地将中国戏曲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FAQs
Q1:戏曲实验学校选择赴朝鲜慰问的初衷是什么?
A1:此次慰问活动旨在响应中朝文化交流的倡议,通过戏曲这一两国人民共同喜爱的艺术形式,增进文化互鉴与民心相通,为戏曲专业学生提供国际实践平台,让他们在真实场景中提升专业能力,理解传统艺术的国际传播价值,助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戏曲人才。
Q2:此次活动中,学生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2:学生们最大的收获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专业能力的提升,通过面向外国观众的演出,他们学会了用更直观的方式传递戏曲的程式之美,并在与朝鲜艺术家的交流中,对传统艺术的“共性”与“个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二是文化视野的拓展,亲身体验朝鲜传统艺术后,他们意识到传统艺术的传承需要包容与借鉴,未来在创作中更注重融合创新,让戏曲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