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老生行头是戏曲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用于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正面角色的服饰体系,其种类繁多、规制严谨,既体现人物身份地位,也彰显性格特征,老生行头涵盖“衣、盔、鞋、杂”四大类,分属大衣箱、二衣箱、盔头箱、旗包箱等行头箱,通过色彩、纹样、材质的组合,构建出鲜明的舞台形象,以下从主要类别出发,详细介绍老生行头的具体名称与特征。
大衣箱类:袍服与常服
大衣箱主要负责文职官员、贵族、平民的长袍类服装,是老生行头的核心,注重端庄典雅,体现人物社会身份。
蟒袍
蟒为帝王、将相的礼服,纹样以龙为主体,配以祥云、海水江涯,象征威严与权力,老生蟒以“团龙”为主,分“正蟒”(五爪)和“行蟒”(四爪),色彩与身份对应:
- 黄蟒:帝王专用,如《上天台》中的刘秀,明黄缎面绣正龙,缀金色鳞片;
- 白蟒:忠臣良将,如《文昭关》中的伍子胥,白缎绣行龙,配黑色镶边,凸显刚直;
- 红/紫蟒:高级官员或王室宗亲,如《甘露寺》的孙权,紫蟒绣团龙,领口、袖口镶“万字纹”黑边。
帔
帔是官员、贵族的常服,对襟式设计,左右开衩,领口绣“海水江涯”,下摆及袖口有宽边,色彩沉稳,体现儒雅气质。
- 帔:分“男帔”“女帔”,老生多用男帔,如《捉放曹》中的陈宫,青色或蓝色绸缎帔,绣“福”“寿”暗纹;
- 团花帔:身份较高者,如《四郎探母》的杨延昭,红色缎面绣“五福捧寿”团花,配金色镶边。
褶子
褶子是平民、书生、官员便服,大襟或对襟,下摆及袖口无镶边,材质多为棉布或绸缎,色彩朴素,反映人物境遇。
- 青褶子:贫苦书生或落魄官员,如《击鼓骂曹》的祢衡,黑色棉布褶子,领口、袖口磨损,体现潦倒;
- 素褶子:白色或浅色,老年或清贫者,如《空城计》的老军,白布褶子,配“蓝边”;
- 花褶子:有暗纹的绸缎褶子,如《群英会》的诸葛亮,月白色褶子绣“竹叶纹”,凸显文人风骨。
开氅
开氅是武将、高级将领的便服,大领、对襟,腋下开衩,绣“十团花”(如“福”“寿”“云纹”),色彩鲜艳,体现威武。
- 红开氅:忠勇武将,如《定军山》的黄忠,红缎面绣“虎头纹”,配黑色镶边;
- 黑开氅:刚正武官,如《铡美案》的包拯,黑缎绣“云纹”,领口缀“獬豸”补子。
二衣箱类:短衣与铠甲
二衣箱负责武将、士兵、仆役的短衣、铠甲类服装,注重实用性与装饰性,突出人物武职身份。
靠
靠为武将铠甲,分“硬靠”“软靠”,由靠身、靠肩、靠领、靠旗(仅硬靠)组成,绣虎头、龙纹或鳞甲,色彩鲜明。
- 硬靠:元帅、大将专用,如《长坂坡》的赵云,白缎靠身绣“白龙鳞”,背插四面靠旗(绣“帅”字),配“吞肩”“兽面”装饰;
- 软靠:偏将或年轻武将,如《穆柯寨》的杨宗保,蓝缎靠身无靠旗,下摆为“虎头裙”,行动更灵活。
箭衣
箭衣是武将、士兵的紧身衣,圆领、大襟,下摆有“马蹄袖”,便于骑射,材质为绸缎或棉布,色彩多为蓝、黑。
- 箭衣:如《连环套》的黄天霸,黑色箭衣绣“云纹”,配“腰箍”(绸带束腰),体现侠义;
- 花箭衣:有镶边或暗纹,如《艳阳楼》的徐世英,红箭衣镶“云锦边”,袖口绣“回纹”。
茶衣与裤
茶衣是仆役、平民的短衣,大襟、布料,白色或蓝色,裤脚宽大,配合动作表现底层生活。
- 茶衣:如《三顾茅庐》的书童,白色棉布茶衣,领口、袖口镶“蓝边”,束腰系“绦子”;
- 大裤:与茶衣配套,裤脚宽30厘米,如《野猪林》的林冲,发配时穿蓝裤、茶衣,体现落魄。
盔头箱类:帽饰与髯口
盔头箱负责老生的冠帽、髯口(胡须)及附件,是人物身份与年龄的直接体现,讲究“戴冠如戴相”。
冠与盔
- 帝王冠:如“冕旒冠”,皇帝专用,前缀十二旒(玉珠),黑缎面,配“金龙”纹饰,如《打龙袍》的仁宗;
- 武将盔:如“夫子盔”,关羽专用,前檐有“佛珠”,红缎面绣“云纹”,配“翎子座”;“帅盔”,元帅专用,顶有“红缨”,如《挑滑车》的岳飞;
- 文官帽:如“纱帽”,分“方纱帽”(文官,如《徐策跑城》的徐策,黑纱帽配“花翅”)、“圆纱帽”(低级官员,无翅);
- 便帽:如“方巾”,文人雅士专用,黑色四方布巾,如《牡丹亭》的柳梦梅;“纶巾”,诸葛亮专用,青色飘带,配“羽扇”。
髯口
髯口是人发、马尾制成的假胡须,通过颜色、形状区分年龄与身份:
- 满:满嘴胡,分“黑满”(壮年,如《捉放曹》的陈宫)、“白满”(老年,如《空城计》的诸葛亮)、“灰满”(暮年,如《逍遥津》的汉献帝);
- 三:三绺胡,分“黑三”(中年文官,如《将相和》的蔺相如)、“白三”(老年文官,如《桑园会》的秋胡);
- 扎:连鬓胡,武将专用,如《芦花荡》的张飞,黑色扎髯,配“虬髯”凸显粗犷。
旗包箱类:旗帜与配饰
旗包箱负责老生相关的旗帜、包裹等道具,辅助场景与身份表达。
- 令旗:元帅调兵用,黄色绸缎,绣“令”字,如《定军山》的黄忠执“令旗”;
- 帅旗:军队大旗,绣“帅”字或龙纹,如《长坂坡》的曹营帅旗;
- 腰包:随身布袋,绣“吉祥纹”,如《野猪林》的林充军时背“蓝腰包”;
- 云肩:披肩装饰,与蟒、帔搭配,绣“云纹”,如《贵妃醉酒》的杨国忠穿蟒配“金线云肩”。
老生行头色彩与纹样象征
京剧老生行头通过“色彩定身份,纹样辨善恶”:
- 色彩:黄(帝王)、红(忠义)、白(正直/老年)、黑(刚正)、蓝(稳重);
- 纹样:龙(帝王)、虎(武将)、海水江涯(威严)、云纹(吉祥)、竹纹(清高)。
不同类型老生的行头差异
- 文老生(如诸葛亮、刘备):多用帔、褶子、方巾、纶巾,色彩素雅(紫、蓝、白),纹样以暗纹、云纹为主;
- 武老生(如赵云、岳飞):多用靠、开氅、帅盔、翎子,色彩鲜明(红、白、黑),纹样以龙、虎、云纹为主;
- 衰派老生(如年迈贫苦者):用青褶子、素褶子、鸭尾巾、白满,色彩暗淡(黑、灰、白),材质朴素(棉布)。
相关问答FAQs
Q1:老生行头中的“蟒”和“帔”有什么区别?
A:蟒与帔均为老生礼服,但形制与用途不同:蟒为圆领、大襟,绣龙纹,下摆有“海水江涯”,为帝王、将相的朝服(如《上天台》刘秀穿黄蟒);帔为对襟、开衩,绣福寿、云纹,为官员、贵族的常服(如《捉放曹》陈宫穿青帔),蟒更威严,帔更儒雅,色彩上蟒以黄、白、红为主,帔以紫、蓝、黑为主。
Q2:老生“髯口”的颜色如何反映角色年龄与身份?
A:髯口颜色是老生年龄与身份的直接标识:“黑满”“黑三”代表壮年或中年文武官(如《捉放曹》陈宫“黑三”);“白满”“白三”代表老年正直或权贵(如《空城计》诸葛亮“白满”);“灰满”代表暮年衰弱者(如《逍遥津》汉献帝“灰满”);“扎”则多为粗犷武将(如张飞“黑扎”),通过髯口颜色,观众可快速判断角色年龄与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