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北京京剧院 白晶

北京京剧院作为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始建于1979年,由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的剧团合并发展而来,是京剧艺术的重要传承基地,剧院汇聚了众多名家新秀,承载着“国粹”的薪火相传,在剧目创作、人才培养、艺术传播等方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在这片沃土上,青年演员白晶以扎实的功底、对传统的敬畏与创新的热忱,逐渐成长为梅派艺术的传承中坚。

北京京剧院 白晶

白晶自幼受家庭熏陶爱上京剧,12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系统学习京剧表演,主攻梅派青衣,在校期间,她凭借《四郎探母》《红鬃烈马》等传统剧目崭露头角,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深造,师从梅派名家李胜素、李炳淑等,深得梅派“雍容华贵、细腻传神”的艺术精髓,她深知传统京剧的传承需“守正”,因此在唱腔上严格遵循梅派的“湖广韵”,身段上讲究“圆、拧、倾、曲”,眼神运用更是追求“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中展现梅派艺术的精髓。

她的代表剧目涵盖传统经典与新编剧目,既有《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醉态”与“傲骨”,也有《霸王别姬》中虞姬的“刚烈”与“柔情”,更有《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的“英气”与“担当”,为让观众更易理解京剧艺术,她在表演中融入现代审美,如在《洛神赋》中通过肢体语言强化人物内心独白,用眼神的微妙变化传递洛神的“惊艳”与“哀愁”,让传统角色更具时代共鸣,以下是她的部分代表剧目及艺术特色:

剧目名称 扮演角色 艺术特色
《贵妃醉酒》 杨贵妃 唱腔婉转,身段柔美,精准把握“卧鱼”“醉步”等技巧,展现贵妃的雍容与哀怨
《霸王别姬》 虞姬 唱腔刚柔并济,剑舞干净利落,通过“剑舞”表现虞姬的忠贞与决绝
《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 唱腔高亢激昂,身段英气飒爽,融合“唱、念、做、打”,展现巾帼英雄的豪迈
《洛神赋》 洛神 唱腔空灵飘逸,眼神戏细腻,以肢体语言强化人物情感,赋予古典神话新意

作为青年京剧演员,白晶深知传承不仅是舞台上的呈现,更需让京剧走进大众生活,她积极参与“京剧进校园”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京剧的“四功五法”,带领学生体验脸谱绘制、身段模仿,让青少年感受国粹魅力;疫情期间,她参与线上京剧直播,通过短视频平台讲解梅派唱腔技巧,单场直播观看量超百万,让京剧突破剧场限制,触达更多年轻观众,她还参与剧院“京剧数字化工程”,为传统剧目录制高清影像,建立京剧艺术数据库,为后世留存珍贵的艺术资料。

北京京剧院 白晶

白晶的成长轨迹,是北京京剧院“传帮带”传统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京剧人守正创新的缩影,她以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让梅派艺术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京剧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

FAQs

  1. 问:白晶在京剧表演中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
    答:白晶认为,传统是创新的根基,创新是传统的延伸,在表演中,她严格遵循梅派艺术的规范,如唱腔的“字正腔圆”、身段的“合度合韵”,确保传统精髓不失;她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在人物情感表达、舞台节奏等方面进行适度调整,如在《洛神赋》中融入现代舞蹈元素,让传统剧目更具时代感染力,做到“守正不守旧,创新不离根”。

    北京京剧院 白晶

  2. 问:北京京剧院对青年演员的培养有哪些特色?
    答:北京京剧院对青年演员的培养注重“传统根基+舞台实践+名家指导”,剧院为青年演员开设“名家课堂”,邀请李胜素、王蓉蓉等名家亲自授课,传承经典剧目;剧院为青年演员提供大量舞台实践机会,如“青年演员专场”“名家新秀同台演出”等,让青年演员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剧院还鼓励青年演员参与新剧创作和跨界传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助力青年演员成长为复合型京剧人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