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天津京剧院姬鹏的京剧艺术有何独特之处?

天津京剧院作为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始终是京剧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而老生演员姬鹏正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以对奚派艺术的深刻理解、扎实的舞台功底以及对人物塑造的精准把握,在京剧舞台上留下了众多经典形象,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代的桥梁。

天津京剧院姬鹏

姬鹏的艺术之路始于对京剧的天然热爱,自幼受家庭熏陶,他常守在收音机旁聆听京剧名家唱段,尤其对奚派创始人奚啸伯先生“脑后音擞音”“以字行腔”的独特韵味心向往之,后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师从奚派名家王立军,系统学习奚派表演体系,在校期间,他不仅刻苦打磨唱念做打的基本功,更注重揣摩奚派表演中“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内在逻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毕业后进入天津京剧院,他先后在《四郎探母》《定军山》《捉放曹》等传统戏中担任主演,通过数百场舞台实践,逐渐形成了“台风稳健、唱腔醇厚、表演细腻”的个人风格。

在代表剧目与表演艺术上,姬鹏既有对传统的忠实传承,也有对创新的积极探索,他深谙奚派“刚柔相济、虚实结合”的表演精髓,如在《白门楼》中饰演吕布,他通过高亢激越的唱腔、身段与眼神的结合,将吕布的骄矜与悔恨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新编戏《华子良》中,他突破行当限制,以文武老生的功架塑造地下党员华子良“装疯卖傻”的隐忍与坚定,通过眼神的细微变化和身段的节奏控制,传递出人物内心的波澜,以下为部分代表剧目及艺术特色概览:

剧目名称 饰演角色 艺术特色
《四郎探母》 杨延昭 唱腔苍劲悲壮,以“脑后音”展现人物忠孝两全的矛盾,身段稳健中见细腻
《定军山》 黄忠 嗓音高亢洪亮,表演英气勃发,通过“趟马”“靠把”等技巧凸显老将豪迈
《华子良》 华子良 融合文武老生技巧,以“碎步”“甩发”等动作塑造人物形象,眼神戏极具张力
《护国良相》 宋教仁 结合现代人物塑造,将传统唱腔与念白融入时代语境,赋予京剧新的表达可能

作为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姬鹏始终秉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的理念,在艺术实践中兼顾舞台呈现与人才培养,他积极参与“京剧进校园”“周末京剧场”等普及活动,通过讲座、示范演出等形式,让年轻观众感受京剧魅力;他收徒传艺,将奚派表演技巧的“口诀”与“心法”倾囊相授,培养了一批青年京剧人才,在创新方面,他尝试将现代音乐元素融入传统唱腔,如在《运河谣》中,对主题曲进行改编,既保留京剧“西皮流水”的韵律,又增强音乐的叙事性,让传统艺术更贴近当代审美。

天津京剧院姬鹏

多年来,姬鹏的艺术成就获得业界广泛认可,著名京剧评论家曾评价:“姬鹏的表演,有奚派的神韵,更有自己的理解——他懂戏,更懂人。”他随团出访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在海外舞台上展现中国京剧的魅力,为天津京剧赢得了国际声誉,从传统戏的坚守到新编戏的探索,从舞台表演到传承普及,姬鹏用行动诠释着京剧人的使命,让百年奚派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FAQs

  1. 问:姬鹏的师承情况是怎样的?他对奚派艺术有哪些传承与发展?
    答:姬鹏师从奚派名家王立军,系统学习了奚派“脑后音擞音”“抑扬顿挫”的演唱技巧和“刚柔相济”的表演风格,在传承上,他严格遵循奚派规范,如《白门楼》中吕布的念白,保留了奚派的“炸音”特点;在发展上,他结合当代审美,在传统剧目中加入更多情感层次,如《失街亭》中诸葛亮的表现,既展现其“多疑”的一面,又凸显其“忠义”的内心,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天津京剧院姬鹏

  2. 问:姬鹏在京剧普及教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姬鹏积极参与京剧普及教育,一是担任多所中小学“京剧辅导员”,通过教唱念、做身段,让学生感受京剧魅力;二是参与天津京剧院“周末京剧场”活动,主演经典剧目并现场讲解京剧知识;三是录制线上课程,在短视频平台开设“姬鹏说京剧”栏目,用通俗语言解析老生表演技巧,累计吸引数十万粉丝,有效推动了京剧艺术的年轻化传播。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