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老旦李金泉唱段有何独特艺术特色与演唱魅力?

京剧老旦李金泉唱段,是老旦行当艺术发展中的璀璨明珠,凝聚着传统戏曲的精髓与表演者的创新智慧,李金泉(1920-2001)作为京剧老旦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以“金派”老旦艺术闻名于世,其唱段不仅继承了老旦行当的传统规范,更在嗓音运用、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上独树一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京剧老旦李金泉唱段

老旦行当在京剧艺术中多以老年女性为表现对象,讲究“老而不衰,衰而不媚”,用嗓上需融合“雌音”“衰音”与“苍音”,既要体现年龄特征,又要保持唱腔的韵律美,李金泉在继承龚云甫、李多奎等前辈老旦艺术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嗓音条件——音域宽广、音色醇厚中带着清亮,形成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风格,他的唱段注重“字正腔圆”与“情感真实”的统一,通过细腻的声腔变化,精准传递人物的内心世界,无论是贫苦老妇的悲戚、忠义老将的刚烈,还是诙谐老妪的机敏,都能塑造得栩栩如生。

在具体唱段中,李金泉的嗓音运用极具层次感,例如传统剧目《钓金龟》中的核心唱段“叫张义”,康氏(张义之母)因失子而悲愤,李金泉起腔以“痰音”表现衰老气息,“我的儿啊——”一句,“儿”字用“擞音”带出颤抖感,尾音下沉,既体现老妇的苍老,又暗含对儿子的思念与痛心;而“张义儿在边关把战立”的转板,则突然转为明亮的“本音”,节奏由慢渐快,通过声腔的起伏展现康氏回忆儿子功绩时的欣慰与骄傲,形成“悲中有喜,喜中含悲”的情感张力,这种“声随情变”的处理,让唱段不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而是成为人物情感的直接载体。

李金泉对老旦唱腔的创新,还体现在对传统板式的灵活运用与发展,以《行路哭坟》为例,该剧是李金泉加工整理的经典剧目,唱段中“见灵堂不由人珠泪滚滚”一句,他突破了老旦唱腔中“慢板”过于平缓的局限,在“导板”后加入“回龙”过渡,“灵堂”二字用高腔起势,随即转为低沉的“原板”,通过“高亢—低回—激越”的节奏变化,表现刘氏(主角)见到灵堂时从震惊到悲痛再到绝望的心理过程,滚”字的拖腔,他借鉴了青衣唱腔的婉转,却又保留老旦的苍劲,形成“老旦唱腔青衣化,但不失老旦神韵”的独特风格,极大地丰富了老旦唱腔的表现力。

念白与唱腔的有机结合,是李金泉唱段的另一大特色,老旦念白讲究“脆、柔、劲”,需与唱腔风格统一,在《徐母骂曹》中,徐母斥责曹操的“骂曹”段,李金泉的念白如“曹阿瞒!你本是汉室一奸贼”,字字铿锵,“奸贼”二字以“喷口”吐出,力度十足;随后转入唱腔“骂一声曹贼怒气冲”,唱腔的“冲”字与念白的“贼”字形成情绪衔接,念白的刚烈为唱腔的激昂铺垫,唱腔的延续又强化了念白的力度,二者相互生发,将徐母的忠义刚烈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唱中有念,念中有唱”的处理,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京剧老旦李金泉唱段

以下是李金泉部分代表剧目及唱段特点的梳理:

剧目 核心唱段 唱腔特点 情感表达
《钓金龟》 “叫张义” 苍劲悲切,拖腔婉转,擞音运用细腻 贫母寻子的悲苦与坚韧
《行路哭坟》 “见灵堂不由人珠泪滚滚” 节奏起伏跌宕,高低腔对比强烈 失子之痛与绝望
《徐母骂曹》 “骂一声曹贼怒气冲” 刚烈激昂,喷口有力,念白与唱腔融合 忠义不屈的刚烈
《罢宴》 “想当年先太爷朝中为官” 婉转中带着沧桑,叙事性强 对往昔的追忆与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李金泉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唱腔技巧的创新,更在于他对“人物塑造”的深刻理解,他曾强调:“老旦唱腔不是‘卖嗓子’,是‘演人物’。”在《岳母刺字》中,岳母训子“精忠报国”的唱段,他没有刻意追求高亢,而是用沉稳的唱腔配合严肃的念白,通过“刺字”动作与唱腔的配合,将母亲的期望与儿子的决心融为一体,展现出“家国情怀”的厚重感,这种“以形传神,以情带声”的艺术理念,让他的唱段超越了“技术层面”,成为京剧“写意美学”的典范。

李金泉的唱段对后世老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培养的学生如王梦云、赵葆秀等,均传承了“金派”艺术的精髓,并在新时代不断创新发展,他的《钓金龟》《行路哭坟》等剧目,至今仍是老旦行当的“必修课”,其唱腔设计被奉为“如何用声腔塑造人物”的教科书级范例,可以说,李金泉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更是一位京剧老旦艺术的“集大成者”与“推动者”,他用一生的实践,让老旦行当从京剧舞台的“配角”走向了“有深度、有温度的主角”。

相关问答FAQs

Q1:李金泉的“金派”老旦与李多奎的“李派”老旦有哪些核心差异?
A:李多奎作为李金泉的早期受业恩师之一,其“李派”老旦以“高亢激越、气势磅礴”著称,唱腔多采用“脑后音”,适合表现刚毅果敢的老年女性(如《太君辞朝》的佘太君);而李金泉的“金派”则在继承“李派”高亢的基础上,更注重“苍劲醇厚”与“情感细腻”,嗓音运用上强调“老而润”,通过“擞音”“颤音”等技巧表现人物的衰老与内心波动,塑造角色更贴近生活(如《钓金龟》的康氏)。“金派”在念白与身段的结合上更为细腻,形成了“唱念做打一体化”的表演风格。

京剧老旦李金泉唱段

Q2:李金泉的唱段为何能成为老旦教学的经典范本?
A:李金泉的唱段之所以成为教学经典,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其唱腔既遵循老旦行当的传统规范(如“雌音”“衰音”的运用),又融入个人创新(如节奏变化、声腔层次),为学习者提供了“守正与创新”的范例;二是其唱段始终以“人物塑造”为核心,技巧服务于情感,避免了“为技巧而技巧”的误区,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戏曲表演的本质是刻画人物”;三是其代表剧目结构清晰,唱腔设计逻辑性强,从基础发声到情感表达均有章可循,便于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循序渐进掌握老旦艺术的精髓。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