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白帝城全剧唱词有何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京剧《白帝城》取材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是展现刘备夷陵兵败后病逝白帝城的核心剧目,全剧以“托孤”为主线,通过刘备的唱词集中刻画了其作为君主、父亲、挚友的复杂情感,唱词以“二黄”声腔为主,苍劲悲怆,字字含泪,既是对蜀汉基业的忧虑,也是对诸葛亮的嘱托,更是对刘禅的期许,成为京剧老生行当的代表性唱段之一。

京剧白帝城全剧唱词

全剧核心唱段及解析

病榻观星(二黄导板·二黄慢板)

唱词
“(导板)白帝城凄凉愁云暗淡,(慢板)忆昔年战赤壁鼎足三分。
孙权儿与曹贼连成一党,孤兴兵伐东吴结下怨愆。
张翼德血溅在万丈宫苑,黄汉升箭疮发命丧黄泉。
赵子龙大战在当阳坂,救阿斗七进七出胆气冲天。
小王儿登宝位根基尚浅,孤死后怎保得锦绣江山?”

情感解析
此段为刘备病榻观星时的核心唱段,以“二黄导板”起唱,高亢悲凉,奠定全剧基调,慢板部分回溯创业艰辛,从赤壁之战到赵云救主,既有对兄弟逝去的痛惜(张飞遇害、黄忠病逝),也有对蜀汉基业的忧虑,末句“孤死后怎保得锦绣江山”直指托孤核心,道出对刘禅年幼、根基未稳的深切不安。

哭灵托孤(二黄散板·二黄原板)

唱词
“(散板)哭声三弟血泪染,(原板)孤坐江山十八年。
朕年六旬今病转,悔不听丞相谏良言。
想当初孙权儿把亲来骗,孤兴兵伐东吴理不端。
失街亭损兵将如山倒,火烧连营七百里,只烧得白帝城外草木烟!
(转快三眼)孤把大事托付与先生,孤死后你要辅佐幼主掌江山。
若要那小王儿学尧舜禹汤,先生你需朝夕训诲在御书房;
若要那小王儿学桀纣商纣,孤死后九泉下也无有脸面见先王!”

情感解析
“哭灵托孤”是全剧高潮,唱词从“散板”的悲怆哭诉,转入“原板”的沉痛反思,再到“快三眼”的恳切嘱托,层层递进。“悔不听丞相谏良言”直指夷陵之战的决策失误,是对诸葛亮的愧疚;“火烧连营七百里”是对兵败的悔恨;而“托付与先生”则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任与期盼,末句“无有脸面见先王”将君主的责任感与父亲的焦虑推向极致。

京剧白帝城全剧唱词

嘱后主(二黄垛板)

唱词
“垛板:刘禅儿近前来听父教训,孤死后你要念创业艰难。
习武艺莫要贪玩耍,读诗书莫要犯拖延。
近贤臣远佞子如鱼得水,近佞子远贤臣似虎狼般!
宫中事要听从丞相管,朝中事要与先生共商谈。
孤死后若把父仇念,发兵东吴莫迟延;
孤死后若把父业恋,你要保住那锦官城!”

情感解析
此段为刘备对刘禅的临终嘱托,以“垛板”节奏明快,字字铿锵,体现父亲的殷切期望。“近贤臣远佞子”既是政治嘱托,也是为人之道;“发兵东吴莫迟延”“保住锦官城”则兼顾家仇与国事,既是对儿子的鞭策,也是对蜀汉未来的无奈寄托。

别孔明(二黄慢板·二黄散板)

唱词
“(慢板)诸葛亮近前听孤道,(散板)孤死后你要掌大权。
幼主年小根基浅,全仗先生担万难。
可记得卧龙岗三顾请,可记得博望用火攻?
可记得火烧新野县,可记得赤壁借东风?
先生你神机妙算天下少,孤死后全仗你保我儿刘禅坐龙廷!”

情感解析
与诸葛亮诀别时,刘备以“慢板”追忆君臣相知的往事,从“三顾茅庐”到“赤壁东风”,句句情深,既是对诸葛亮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其“托孤重臣”身份的强调。“全仗你保我儿刘禅坐龙廷”将蜀汉的未来完全托付,君臣之间的信任与情谊在此刻达到顶峰,唱词中既有不舍,更有对未来的孤注一掷。

京剧白帝城全剧唱词

唱词艺术特色

《白帝城》唱词以“情”为魂,兼具文学性与戏剧性:

  1. 声腔与情感统一:以“二黄”为主,慢板抒沉郁,原板叙悲愤,散板表哀痛,声腔与刘备的帝王身份、病榻处境高度契合;
  2. 典故与叙事结合:通过“赤壁之战”“赵云救主”等典故,浓缩三国历史,既交代背景,又强化人物情感;
  3. 口语与文采并重:既有“悔不听丞相谏良言”的口语化表达,贴近人物身份,又有“似虎狼般”“坐龙廷”的文采词句,体现京剧的雅俗共赏。

相关问答FAQs

Q1:《白帝城》中刘备的核心情感是什么?
A1:刘备的核心情感是“忧”——对蜀汉基业衰微的忧、对兄弟逝去的忧、对刘禅年幼的忧,以及对诸葛亮“托孤”的信任与愧疚,唱词中“悔不听丞相谏良言”“孤死后怎保得锦绣江山”等句,均体现其作为君主与父亲的复杂忧思,最终在“托孤”时达到情感爆发点,既有对国事的无奈,也有对挚友的嘱托,悲怆中见深沉。

Q2:京剧《白帝城》的唱腔有何特点?
A2:《白帝城》以“二黄”声腔为主,具有“苍劲悲凉”的典型特征:导板高亢,奠定悲怆基调;慢板舒缓,适合抒发沉郁情感;原板叙事性强,可展现矛盾冲突;垛板节奏明快,突出嘱托的急切,唱腔中大量运用“擞音”“颤音”等技巧,模仿病榻中刘备的虚弱声线,使“声情合一”,强化戏剧感染力,成为老生“衰派”唱腔的典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