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红云岗选段全部唱词

京剧《红云岗》是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现代京剧经典,取材于沂蒙山区红嫂用乳汁救伤员的感人故事,其选段以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情感和鲜明的京剧特色广为流传,剧中的核心唱段通过红嫂的视角,展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军队的深厚情谊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唱词既保留了京剧传统程式的韵律美,又融入了民间口语的质朴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下为《红云岗》主要选段的唱词整理及简要分析:

京剧红云岗选段全部唱词

主要选段唱词概览

选段名称 主要情节背景 核心唱词内容
《点着了炉中火》 红嫂发现受伤的解放军战士,点燃炉火坚定救治信念 点着了炉中火,炉火通红,照亮了红云岗,照暖了阶级弟兄的心胸,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中,要为亲人挡寒风,要为革命立新功!
《为亲人细熬鸡汤》 红嫂拿出家中仅有的粮食,精心熬制鸡汤喂给伤员 为亲人细熬鸡汤,续断肠,一瓢鸡汤一口汤,情意长,红嫂的心似那火炉旺,要把那阶级的情意暖在伤员的心上。
《打开米缸清又清》 红嫂不顾自家缺粮,打开米缸拿出仅有的小米,准备救治伤员 打开米缸清又清,缸里米粮亮晶晶,一颗米一颗汗,粒粒都是穷人心,留给亲人充饥肠,红嫂我宁愿挨饿不心伤!
《盼东方出红日》 红嫂坚信革命必胜,盼望着解放的阳光照遍沂蒙山区 盼东方出红日,照遍四方,革命的烈火越烧越旺,跟着共产党,把反动派彻底埋葬,让红旗插遍那高山和岗!

唱词艺术特色解析

《红云岗》选段的唱词在艺术上实现了传统京剧与现代题材的完美融合,语言上,既保留了京剧“以声传情”的韵律特点,又吸收了山东民间口语的鲜活元素,如“清又清”“亮晶晶”等叠词的运用,使唱词既符合京剧“字正腔圆”的演唱要求,又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情感表达上,唱词通过“炉火”“鸡汤”“米缸”等具体意象,将红嫂对革命军队的深情厚谊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活细节,从“点炉火”的坚定,到“熬鸡汤”的细腻,再到“盼红日”的激昂,层层递进地塑造了红嫂勇敢、慈爱、坚定的革命女性形象,音乐唱腔上,选段灵活运用了西皮导板、二黄慢板等传统板式,如《点着了炉中火》的高亢激昂,《为亲人细熬鸡汤》的婉转深情,既展现了京剧唱腔的丰富表现力,又凸显了不同情境下人物的情感变化,使革命主题的艺术表达更具感染力。

相关问答FAQs

Q:《红云岗》选段为何能成为现代京剧中的经典?
A:《红云岗》选段的经典性源于其“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题材上取材于真实的革命历史故事,通过红嫂“救伤员”“献粮食”等情节,生动诠释了“军民鱼水情”的核心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染力;艺术上成功将京剧传统程式与现代生活语言结合,唱词既保留京剧韵味又贴近群众,唱腔设计刚柔并济,塑造了红嫂这一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其传递的“人民是革命胜利的根基”的精神内核,跨越时代至今仍能引发共鸣,因此成为现代京剧中的不朽之作。

京剧红云岗选段全部唱词

Q:“为亲人细熬鸡汤”唱段中“一瓢鸡汤一口汤”的细节描写有何深意?
A:“一瓢鸡汤一口汤”这一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地展现了红嫂对伤员的极致关怀,从动作层面,“一瓢一口”精准刻画了红嫂小心翼翼喂食的细腻神态,凸显其如母亲般的慈爱;从情感层面,“一瓢”是红嫂倾尽所有的付出,“一口汤”是伤员延续生命的希望,二者之间的互动浓缩了人民群众对革命军队的深情;从主题层面,这一细节将抽象的“阶级情谊”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使“军民一心”的革命主题变得真实可感,增强了唱段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