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无底洞中张玲的角色塑造有何独特之处?

京剧《无底洞》是传统剧目中极具观赏性的武戏之一,取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地涌夫人逼婚唐僧”的经典桥段,而张玲作为当代京剧舞台上以擅演此剧著称的武旦演员,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对角色的深刻塑造,让这一传统剧目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京剧无底洞张玲

《无底洞》的故事围绕唐师徒西行途中遭遇的妖魔展开:无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又称“地涌夫人”)修炼成精,因与李天王的次子官拜贞观天子(一说为哪吒)曾有旧情,遂设计掳走唐僧,欲与其成亲,孙悟空、猪八戒与妖精斗智斗勇,最终请到李天王、哪吒父子助阵,才将妖精收伏,剧中,地涌夫人既是妖艳妩媚的“女妖”,又是武艺高强的“妖仙”,双重身份的交织为表演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而张玲对这一角色的诠释,恰是在“妖”与“美”、“媚”与“凶”之间找到了精妙的平衡。

京剧《无底洞》的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武打与身段的融合上,作为武旦应工的剧目,对演员的“唱、念、做、打”要求极高,剧中地涌夫人的核心表演包括“踩跷”“打出手”“翻扑跌打”等绝技,尤其是“踩跷”,堪称传统京剧旦角表演中的“活化石”,所谓“踩跷”,即演员需将双脚踩在特制的木质跷板上,用布带绑紧,模拟古代女子缠足的步态,以此展现角色的娇柔与妖异,张玲自幼练习跷功,脚踝力量极强,无论是行走、奔跑还是武打,跷尖始终稳稳着地,步态轻盈如猫,时而妖娆妩媚,时而凌厉迅猛,将地涌夫人“以美惑人、以武害人”的双重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打出手”环节,张玲与孙悟空、猪八戒的对手戏更是精彩纷呈:她手持双刀,与演员们抛接兵器,刀光剑影中穿插着旋转、跳跃、翻滚等高难度动作,兵器在空中划出弧线,却总能精准无误地回到手中,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暗含章法,让观众看得血脉偾张。

除了硬功夫,张玲对地涌夫人“人妖合一”的内心刻画也尤为细腻,在“洞房”一场中,她通过眼神的微妙变化——面对唐僧时的故作娇羞、强装深情,被识破后的凶狠怨毒,以及孙悟空出现时的惊慌失措,将一个既渴望爱情又执迷不悟的妖精形象立体化,唱腔上,她借鉴了荀派活泼灵动的特点,唱腔婉转中带着一丝沙哑,既符合妖精的身份,又暗藏媚态,尤其在“叫板”时,尾音微微上挑,仿佛能勾人心魄,念白则抑扬顿挫,时而娇滴滴如闺阁少女,时而恶狠狠如索命罗刹,让观众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完全沉浸于剧情之中。

京剧无底洞张玲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张玲的艺术成长离不开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她自幼进入戏校学习,师从多位武旦名家,系统掌握了《青蛇传》《虹桥赠珠》等传统武戏的表演精髓,而《无底洞》则是她打磨最久的“看家戏”,为了还原“踩跷”这一濒临失传的技艺,她每天坚持练习两小时,脚踝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甚至多次因扭伤而暂停排练,却从未想过放弃,她认为,“传统技艺是京剧的根,但表演不能固步自封”,因此在保留“踩跷”“打出手”等核心技巧的基础上,她尝试融入现代舞蹈的元素,比如在“出洞巡山”一场中,加入了一段融合芭蕾舞步的旋转,既展现了地涌夫人的妖娆身姿,又让动作更具时代美感,这种“守正创新”的理念,让她的表演既能让老戏迷看到“原汁原味”的京剧韵味,也能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

张玲的《无底洞》不仅在国内舞台广受好评,还曾多次赴海外演出,成为传播京剧文化的重要载体,2019年,她凭借该剧登上纽约百老汇舞台,当“踩跷”技巧和“打出手”的武打场面呈现在外国观众面前时,全场掌声雷动,有观众惊叹:“这比杂技更震撼,因为每一个动作都在讲故事!”正是凭借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张玲让更多人看到了京剧武旦的魅力,也让《无底洞》这一百年老戏在新时代焕发了生机。

角色 行当 扮相特点 核心表演技巧
地涌夫人 武旦/花旦 彩衣云肩,面敷艳妆,足踩跷板 踩跷、打出手、翻扑跌打、眼神媚中带狠
孙悟空 武生 铁甲金箍,毛脸雷公嘴 蹦子、窜毛、棍花、火眼金睛
猪八戒 丑角 大腹便便,鼻长耳大 滑稽念白、跌扑滚爬、耙子功
唐僧 老生/小生 袈裟僧帽,面容慈悲 稳重念白,水袖功,被掳时的惊恐

相关问答FAQs

Q:《无底洞》中的“踩跷”技巧为什么被视为京剧武旦的“绝活”?
A:“踩跷”是传统京剧旦角表演中模拟古代缠足女性步态的特殊技艺,演员需将双脚踩在10厘米高的木质跷板上,用布带固定,通过脚踝、膝盖的协调控制完成行走、奔跑、跳跃等动作,这一技巧不仅考验演员的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更要求其通过步态展现角色的身份与性格——如大家闺秀的端庄、青楼女子的妩媚,或是妖精的诡异,在《无底洞》中,地涌夫人作为“妖仙”,踩跷步态既要轻盈如猫,体现其灵动机敏,又要带有一丝妖异感,张玲通过多年的苦练,将跷步与身段、武打完美融合,让这一技巧成为角色塑造的点睛之笔,因此被视为武旦的“绝活”。

京剧无底洞张玲

Q:张玲版《无底洞》与其他演员的表演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
A:张玲版《无底洞》的独特之处在于“刚柔并济”的表演风格,传统武旦往往更侧重“武”,强调翻扑跌打的火爆场面,而张玲则在“武”的基础上突出了“柔”与“媚”:她的眼神戏极为丰富,通过细微的眼神变化展现地涌夫人从“假意柔情”到“凶相毕露”的心理转变;唱腔上融合了荀派的俏皮和梅派的婉转,让妖精的“媚”更具层次感;在“打出手”环节,她不仅追求动作的精准,更注重与对手演员的互动,让兵器在空中划出的弧线仿佛与剧情节奏同频共振,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暗含戏剧张力,她还对传统“踩跷”步法进行了改良,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融入了现代舞蹈的旋转与跳跃,让动作更舒展、更具观赏性,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表演风格。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