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武生脸谱是戏曲表演中重要的视觉元素,通过色彩、线条和图案的巧妙组合,不仅展现角色的性格特质,更强化了武生“刚毅勇猛”“英武不凡”的艺术形象,与文生侧重“清秀”不同,武生脸谱更强调“力度”与“气场”,绘制时需兼顾人物身份、性格及剧情需求,遵循“形神兼备”的美学原则,以下从脸谱的基本特征、绘制工具、步骤细节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解析武生脸谱的绘制方法。
武生脸谱的基本特征
武生脸谱并非所有角色都需要绘制,通常分为“勾脸武生”和“俊扮武生”两类,俊扮武生(如《长坂坡》赵云、《挑滑车》高宠)不勾脸谱,仅通过俊美的妆容展现英气;勾脸武生(如《状元印》常遇春、《艳阳楼》高登)则通过脸谱强化人物性格,其核心特征可概括为“简练、硬朗、象征性强”。
从色彩看,武生脸谱以红、黑、白、蓝为主色:红色象征忠勇(如常遇春),黑色象征刚直(如张飞式武生,但张飞属净角,武生中黑脸多为简化版),白色象征肃杀(如鲍世德),蓝色象征勇猛(如马超),纹样上多采用“十字门脸”“三块瓦脸”的简化版,线条以直线、折线为主,避免净角的繁复图案,突出“武”的动态感,十字门脸”,从眉间到鼻梁一条竖线,两眼窝各一条横线,形成“十”字,象征人物正直不阿;“三块瓦脸”则突出眉窝、眼窝、鼻窝三块区域,用粗线条勾勒,增强面部轮廓的立体感。
绘制前的准备工作
(一)工具与材料
- 颜料:传统戏曲脸谱颜料多为矿物、植物提取,如朱砂(红)、墨黑(黑)、铅白(白)、藤黄(黄)、石青(蓝)等,需选色正、覆盖力强的专业颜料;现代也可用水粉颜料替代,但需添加甘油保湿,防止干裂。
- 笔具:勾线笔(小号狼毫笔,用于勾勒线条)、渲染笔(中号羊毫笔,用于铺色)、底色笔(大号排笔,用于涂抹底色)。
- 辅助工具:镜子(观察面部对称性)、调色盘(塑料或陶瓷制,易清洗)、定妆粉(干淀粉或专业定妆粉,防止脱妆)、湿巾(清洁面部)。
(二)面部打底
- 清洁面部:用温水及中性洁面乳彻底清洁面部,去除油脂和污垢,用湿巾擦干,确保皮肤干燥。
- 涂底色:武生脸谱底色多为白色,取铅白或水粉白色颜料,加适量清水调匀,用底色笔均匀涂抹全脸(包括额头、两颊、下巴),注意避开眉毛、眼睛、嘴唇等部位,底色需厚实无遗漏,后续颜色才能更鲜艳,待底色半干时,用定妆粉轻拍面部,吸去多余水分,固定底色。
武生脸谱的绘制步骤
(一)勾画眉眼——突出“英气”
眉眼是脸谱的“灵魂”,武生眉眼需“锋芒毕露”,体现人物的勇武气质。
- 画眉:武生眉形多为“剑眉”或“刀眉”,剑眉眉骨高挺,眉尾上扬,如宝剑出鞘;刀眉则眉头粗重,眉尾略弯,如刀刃锋利,以“剑眉”为例:用勾线笔蘸浓墨,从眉头(约内眼角正上方)起笔,向眉峰(眉骨最高处)画直线,再向眉尾(外眼角斜上方)画带弧度的斜线,眉尾略高于眉头,整体呈“八”字形(倒八字眉则表现奸诈,如高登)。
- 画眼窝:眼窝是武生脸谱的重点,需突出“立体感”与“威慑力”,用勾线笔蘸浓墨,沿上眼睑画一条粗线(约2-3毫米宽),从眉头延伸至眉尾,再沿下眼睑画对称线条,眼角略上挑(“丹凤眼”则表现儒雅,武生多为“三角眼”或“吊眼角”),眼窝内可加浅墨晕染,增强凹陷感,眼角处留白或点朱砂,象征“眼神如电”。
(二)勾画脸膛主色——奠定“基调”
脸膛主色根据人物性格确定,需均匀覆盖,边缘整齐。
- 红脸(如常遇春):用朱砂加少许藤黄调出正红色,均匀涂抹面部,避开眉眼、鼻窝等线条区域,颧骨处可加暗红晕染,增加立体感。
- 黑脸(如部分武生扮相的包拯式角色):用浓墨直接涂抹,注意墨色需均匀,避免深浅不一,鼻梁处可留白一道(“立柱”),增强面部轮廓。
- 白脸(如鲍世德):用铅白或水粉白色,在底色基础上再涂一层,使白色更纯净,眉眼、鼻窝用墨色勾勒,形成“黑白分明”的对比。
(三)勾画纹样——强化“性格”
纹样是脸谱的“语言”,武生纹样简洁而富有象征性,常见以下几种:
- 十字门纹:从眉间(印堂)到鼻尖画一条竖线(约1厘米宽),再从左眼窝至右眼窝画一条横线,与竖线交叉成“十”字,线条需笔直有力,象征“忠正不阿”。
- 三块瓦纹:突出眉窝(眉峰至眉尾)、眼窝(外眼角至颧骨)、鼻窝(鼻梁两侧至鼻翼)三块区域,用粗墨线勾勒,眉窝呈“刀”形,眼窝呈“三角”形,鼻窝呈“菱”形,整体如三块瓦片覆盖面部,增强“刚猛”感。
- 脑门纹:根据人物身份添加,如常遇春脑门画“红日纹”(象征“将星”),高登脑门画“火焰纹”(象征“骄横”),线条需流畅,与眉眼纹样呼应。
(四)渲染与过渡——增强“层次”
主色和纹样勾好后,需进行局部渲染,避免“平涂”的单调感。
- 红脸:在颧骨、腮帮处加朱砂与墨的混合色(暗红),从下向上晕染,边缘渐淡,模拟面部自然光影。
- 黑脸:在眼窝、鼻翼处加浓墨晕染,增强面部凹陷感;鼻梁“立柱”两侧可加浅灰,突出立体。
- 白脸:在颧骨处加淡粉色(藤黄加朱砂),表现“血色”,避免“死白”。
渲染时需注意“干湿结合”:先用湿渲染笔蘸清水晕染边缘,再蘸颜料轻扫,过渡自然,无色块堆积。
(五)细节勾勒与定妆——完成“定型”
- 细节勾勒:用勾线笔蘸浓墨或白颜料,重新勾勒眉眼、纹样的边缘,线条需“力透纸背”,如眉梢要“锐如刀锋”,眼角要“利如剑芒”;鼻翼、嘴角处可加细线,增强面部动态感。
- 定妆:用定妆粉(干淀粉或专业散粉)轻拍全脸,吸去颜料中的水分,防止出汗脱妆;最后用透明喷雾(或清水)轻喷面部,固定妆容,确保表演中不易脱落。
武生脸谱绘制注意事项
- 对称性:面部五官需左右对称,可通过“中线定位法”:用手指轻压鼻梁,确定中线,再向两侧对称画眉眼、纹样,避免歪斜。
- 人物性格匹配:忠勇者用红、黑等暖色,线条刚直;奸诈者用白、粉等冷色,线条曲折;勇猛者用蓝、绿等冷色,线条粗犷。
- 避免过度复杂:武生脸谱以“简练”为美,纹样不宜超过3种,色彩不超过3种,否则会冲淡“武”的气势,与净角脸谱区分开。
不同类型武生脸谱特点对比
角色类型 | 代表人物 | 主色 | 纹样特点 | 象征意义 |
---|---|---|---|---|
忠勇老生武生 | 常遇春 | 红脸 | 十字门纹、脑门红日纹 | 忠心耿耿、将星下凡 |
骄横霸生武生 | 高登 | 粉脸 | 吊眼角、脑门火焰纹 | 骄纵跋扈、刚愎自用 |
刚直净化武生 | 包拯(武生扮相) | 黑脸 | 立柱眉、三块瓦纹 | 铁面无私、刚正不阿 |
勇猛神将武生 | 马超 | 蓝脸 | 三角眼窝、火焰纹 | 勇冠三军、锐不可当 |
相关问答FAQs
Q1:武生脸谱和净角脸谱有什么区别?
A:武生脸谱与净角脸谱同属“勾脸”范畴,但差异显著。行当属性不同:武生属“生行”,侧重“武戏文唱”,脸谱需兼顾英武与儒雅;净角属“净行”,侧重“性格夸张”,脸谱以“花脸”为特色,色彩更浓烈,纹样更繁复。风格不同:武生脸谱线条硬朗、纹样简洁(如十字门、三块瓦),色彩以3-4种为主;净角脸谱线条流畅多变、纹样复杂(如脸谱、碎脸),色彩可达5-6种,甚至“全脸着色”。功能不同:武生脸谱强化“勇武”气质,辅助表演动作;净角脸谱直接外化人物性格(如红脸忠、白脸奸),让观众直观分辨角色类型。
Q2:普通人尝试画武生脸谱,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普通人绘制武生脸谱可从“简化”入手,注意三点:一是工具替代:专业戏曲颜料不易获取,可用水粉颜料+甘油(保湿)替代,底色用白色丙烯(覆盖力强);二是参考标准谱式:选择经典武生角色(如赵云俊扮、常遇春红脸),对照图谱练习,先画局部(眉眼、纹样),再组合全脸;三是面部保护:颜料避免接触眼睛、嘴唇,敏感肌可先在手臂测试;画后用卸妆油+温和洁面乳彻底清洁,避免刺激皮肤,初学者可先在面具或纸上练习,熟练后再在面部绘制,确保对称与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