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河南戏曲频道花喜鹊是档怎样的戏曲节目?

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戏曲文化底蕴深厚,豫剧、曲剧、越调等剧种在这里生根发芽,形成了独特的“中原戏曲圈”,而河南戏曲频道作为全国首家省级戏曲上星频道,自2009年开播以来,始终肩负着传承弘扬传统戏曲文化的使命,“花喜鹊”作为频道的标志性品牌,不仅承载着无数戏迷的期待,更成为连接戏曲艺术与大众生活的情感纽带。

河南戏曲频道花喜鹊

“花喜鹊”这一名称的诞生,本身就充满了民间智慧与温情,在河南民间,花喜鹊是吉祥的象征,“喳喳喜,喳喳喳,喜事到家”的俗语深入人心,它寓意着好运、欢乐与团圆,频道以“花喜鹊”为名,既是对中原民俗文化的致敬,也传递出“把戏曲的喜乐带给千家万户”的初心,它并非单一的节目,而是一个集栏目品牌、活动IP、观众互动于一体的文化符号,涵盖了戏曲演出、名家访谈、戏迷互动、创新传播等多个维度,成为河南戏曲频道最具辨识度的“金字招牌”。

“花喜鹊”的内容矩阵丰富多元,既有对传统经典的深耕,也有对创新表达的探索,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核心栏目《花喜鹊戏台》是频道的主打戏曲节目,以“名家名段+精品剧目”为特色,每周固定播出豫剧、曲剧、越调等经典选段和完整大戏,常香玉大师的《花木兰》、马金凤老师的《穆桂英挂帅》、唐喜成的《三哭殿》等经典剧目通过高清修复后重新亮相,让老戏迷重温记忆,也让年轻观众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除了传统戏,《花喜鹊》还特别关注新编剧目,如豫剧《焦裕禄》《红旗渠》、曲剧《阿Q与孔乙己》等,这些作品紧扣时代主题,将现代故事与戏曲形式结合,展现了传统艺术的创新活力。

为了增强互动性,“花喜鹊”还打造了多个观众参与板块,戏迷擂台》栏目,面向全国戏迷征集表演视频,通过线上投票和专家评审,选出“月度擂主”,获奖戏迷有机会登上频道舞台与名家同台;《名家教戏》则邀请豫剧、曲剧等流派传人在线教学,从唱腔、身段到表情动作,手把手教戏迷学戏,吸引了大量戏曲爱好者参与,频道还依托“花喜鹊”品牌举办线下活动,如“花喜鹊戏曲进校园”“社区戏曲文化节”“名家名段演唱会”等,将舞台搬进校园、社区、广场,让戏曲艺术走出演播厅,贴近百姓生活。

“花喜鹊”的传播形式也紧跟时代步伐,实现了“电视+网络+短视频”的全媒体覆盖,在电视端,除了常规播出,频道还开设了“花喜鹊剧场”,在黄金时段推出系列主题展播,如“豫剧经典流派月”“曲剧创新剧目周”等;在网络端,官方APP和合作视频平台同步开设“花喜鹊专区”,观众可以随时回看节目、点播剧目;在短视频平台,“花喜鹊”账号推出“60秒学戏曲”“名家小课堂”“戏迷趣事”等短内容,用轻松活泼的方式普及戏曲知识,豫剧变装挑战”“戏萌娃学戏”等话题多次登上热搜,吸引了数百万年轻观众关注,让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机。

河南戏曲频道花喜鹊

作为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播者,“花喜鹊”不仅关注艺术本身,更肩负着传承与保护的责任,频道联合河南省戏剧家协会、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等单位,启动了“中原戏曲抢救性记录工程”,对老艺术家的表演、传统剧目的唱腔念白、舞台美术等进行系统性记录,已累计整理保存珍贵影像资料超500小时。“花喜鹊”还注重培养年轻观众,与河南省多所中小学合作开展“戏曲校本课程”,通过动画、漫画、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戏曲历史、学唱经典唱段,让“戏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多年来,“花喜鹊”凭借优质的内容和真诚的互动,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据频道数据显示,《花喜鹊戏台》栏目收视率长期位居省级卫视同类节目前列,网络平台单期节目播放量突破千万,观众群体覆盖从60后到00后的各个年龄段,许多戏迷表示,“每天晚上打开电视看‘花喜鹊’,已经成了生活习惯”“通过‘花喜鹊’,我不仅爱上了戏曲,还认识了很多戏友”,除了普通观众,“花喜鹊”也获得了业界的肯定,多次荣获“中国电视戏曲栏目十佳”“全国文化品牌建设案例”等荣誉,成为河南文化对外展示的一张亮丽名片。

“花喜鹊”已不仅仅是一个电视栏目,它更像是一个温暖的“戏曲大家庭”,连接着艺术家与戏迷,传统与现代,屏幕内外,它用喜鹊的“喜”传递戏曲的乐,用喜鹊的“勤”守护文化的根,让中原戏曲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相关问答FAQs

河南戏曲频道花喜鹊

Q1:河南戏曲频道的“花喜鹊”栏目是否可以在网络平台观看?
A1:可以。“花喜鹊”栏目实现了全媒体传播,观众可通过河南广播电视台官方APP“大象新闻”、合作视频平台(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的“花喜鹊专区”回看往期节目、点播经典剧目,频道官方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账号也会定期更新“花喜鹊”相关短内容,如名家选段、教学片段、戏迷互动等,方便观众随时观看。

Q2:“花喜鹊”栏目如何吸引年轻观众关注戏曲?
A2:“花喜鹊”主要通过创新内容和形式吸引年轻观众:一是推出“戏曲+流行”的融合内容,如将豫剧唱腔与流行音乐结合的“戏歌”改编,用动画形式呈现经典戏曲故事的“戏曲动漫”;二是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互动挑战,如“豫剧变装”“戏曲手势舞”等,鼓励年轻用户参与创作;三是举办“校园戏曲节”“青年戏曲演员大赛”等活动,为年轻戏曲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戏曲魅力,逐步培养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