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钓金龟》是传统老旦戏中的经典剧目,以宋代民间故事为背景,通过张氏、张义、张宣母子三人的命运纠葛,展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母爱的伟大以及善恶有报的伦理观念,全剧情节紧凑,情感真挚,老旦唱腔苍劲悲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剧情始于北宋年间,洛阳城外有一位贫苦老妇张氏,年过六旬,双目失明,她早年丧夫,独自抚养两个儿子长大,长子张宣赴考得中,官至祥符县令,因嫌家中贫寒,与母亲及幼弟张义断绝音信,多年未曾归家,次子张义,人称“张义儿”,为人善良孝顺,以钓鱼为生,每日所得鱼虾,皆换得米面奉养母亲,母子二人虽生活清苦,却相依为命,情深意重。
一日,张义如常到河边钓鱼,从清晨直钓至日暮,鱼篓却空空如也,他正焦急之际,忽然鱼竿猛沉,用力拉起,竟钓得一只金灿灿的乌龟,张义虽未见过此等奇物,却知其非凡品,心中暗喜:“今日钓得金龟,定是母亲积德所得,可换些银两,与母亲买些好吃的。”他小心翼翼地将金龟揣入怀中,兴冲冲赶回家中,将此事告知母亲,张氏听后,非但没有贪恋钱财,反而告诫儿子:“金龟乃神物,不可贪财,应送还原处。”张义孝顺,依言将金龟放回河中,母子二人依旧过着清贫但安稳的生活。
数日后,张义因生计所迫,决定前往祥符县寻找兄长张宣,希望得到些许资助,以改善母亲的生活,他一路风餐露宿,终于来到祥符县衙,当他向衙役说明身份,求见兄长时,张宣却因惧怕此事影响自己的仕途,竟矢口否认有这样一个弟弟,并命衙役将张义赶出县衙,张义又气又急,跪在衙门外哭诉亲情,却始终不见兄长出面,无奈之下,他只得返回家中,将遭遇告知母亲,张氏听后,悲愤交加,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安慰儿子:“你兄长为官,自有他的难处,咱们不怪他。”
谁知祸不单行,张义回家后,因日夜奔波,加之兄长绝情的打击,竟一病不起,张氏衣不解带地照料儿子,却终因家境贫寒,无钱延医,张义最终撒手人寰,临终前,张义拉着母亲的手,泣不成声:“母亲,儿不孝,不能奉养您终老了……”张氏肝肠寸断,抱着儿子的尸体痛哭不止,几欲昏厥。
安葬了几子后,张氏决心为申冤,她想到包拯在陈州放粮途经此地,定能为民做主,于是拄着拐杖,一路摸索,来到包拯的行辕,她不顾衙役阻拦,拦轿喊冤,哭诉自己的遭遇:长子不认亲弟,次子含冤而死,自己孤苦无依,包拯见她双目失明,年迈体衰,却言辞恳切,悲愤交加,心生怜悯,命人将张氏带入公堂。
公堂之上,张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哭诉一遍,包拯听后,眉头紧锁,立即派人传唤张宣到案,张宣上堂后,仍不肯认亲,声称张氏是冒认官亲,包拯见其狡辩,便命人取来张义生前所用之物,让张氏辨认,张氏抚摸着儿子的旧衣,再次悲从中来,哭声凄厉,包拯又派人暗中调查,证实张宣确有幼弟,且因拒绝资助导致张义贫病而死,铁证如山,张宣无言以对,只得伏法认罪,包拯判张宣革职问罪,赔偿张氏丧葬费用,并为其子张义昭雪冤情。
张氏得知结果,悲喜交加,她跪在包拯面前,叩首不止:“感谢青天大老爷为老妇申冤,为儿报仇!”包拯扶起她,劝慰道:“老夫人莫要悲伤,善恶终有报,法律定不容奸。”张氏含泪谢恩,虽失去了两个儿子,却为儿子讨回了公道,心中稍感慰藉。
全剧以“钓金龟”为引子,串联起母子情深、兄弟反目、官场黑暗与清官正义等多重主题,张氏的形象尤为感人,她作为底层劳动妇女,虽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着善良与坚韧,对儿子深沉的爱让她在失去一切后,依然有勇气为子申冤,而张义的善良孝顺与悲惨结局,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命运,包拯的出现,则为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体现了人民对清官与正义的向往。
在艺术表现上,《钓金龟》以老旦行当为主,唱念做打并重,老旦演员通过苍劲悲怆的唱腔,如“叫张义我的儿啊”等经典唱段,将张氏失去儿子时的悲痛欲绝表现得淋漓尽致;念白则贴近生活,口语化中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感;身段动作上,张氏拄拐杖、摸索行走、跪地哭诉等程式化表演,生动地刻画出一位失明老妇的艰难处境与内心痛苦,剧中“钓金龟”“拦轿喊冤”“公堂审案”等情节,通过京剧虚拟性的舞台表现,将故事展现得扣人心弦,具有极强的艺术张力。
人物 | 行当 | 性格特点 | 在剧情中的作用 |
---|---|---|---|
张氏 | 老旦 | 善良、坚韧、刚强 | 核心人物,展现母爱与底层人民的抗争 |
张义 | 丑行 | 善良、孝顺、天真 | 推动情节发展,引发矛盾冲突 |
张宣 | 老生 | 嫌贫爱富、自私冷酷 | 反面角色,体现封建伦理的弊端 |
包拯 | 净行 | 正直、睿智、刚正 | 主持公道,彰显正义 |
剧情阶段 | 主要事件 | 冲突点 |
---|---|---|
开端 | 张义钓得金龟,母子相依为命 | 贫困生活中的温情与希望 |
发展 | 张义寻兄被拒,贫病交加而死 | 兄弟反目,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 |
高潮 | 张氏拦轿喊冤,包拯受理案件 | 个人正义与官场黑暗的抗争 |
结局 | 张宣伏法,张氏申冤成功 | 善恶有报,伦理秩序的恢复 |
相关问答FAQs:
问:《钓金龟》中“金龟”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金龟”在剧中不仅是情节的引子,更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一,象征“意外之喜”与“命运转机”,张义钓得金龟本以为是改善生活的希望,却因兄长的绝情导致悲剧,暗示底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残酷反差,其二,象征“神灵的警示”,张氏主张放生金龟,体现其朴素的善恶观,而金龟的出现与消失,也暗喻命运的无常与因果报应——贪念(张宣贪图官位)招致灾祸,善良(张氏、张义)虽历经磨难却终得公道。
问:京剧《钓金龟》中老旦行当的表演有哪些特点?
答:老旦行当在《钓金龟》中承担主要表演任务,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唱、念、做三个方面,唱腔上,以苍劲、悲凉、醇厚为特色,多用“擞音”“擞腔”表现老年妇女的嗓音特质,如张氏哭子时的唱段,通过高低起伏的旋律,将悲痛欲绝的情感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念白上,采用口语化的韵白,贴近生活,节奏缓慢而有力,辅以叹息、抽泣等语气词,增强真实感,做功上,通过拄拐杖、摸索行走、跪地磕头等程式化动作,结合眼神、手势的细节处理,生动刻画失明老妇的艰难处境与内心挣扎,形成“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表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