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钓金龟主要内容

京剧《钓金龟》是传统老旦戏中的经典剧目,以宋代民间故事为背景,通过张氏、张义、张宣母子三人的命运纠葛,展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母爱的伟大以及善恶有报的伦理观念,全剧情节紧凑,情感真挚,老旦唱腔苍劲悲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京剧钓金龟主要内容

剧情始于北宋年间,洛阳城外有一位贫苦老妇张氏,年过六旬,双目失明,她早年丧夫,独自抚养两个儿子长大,长子张宣赴考得中,官至祥符县令,因嫌家中贫寒,与母亲及幼弟张义断绝音信,多年未曾归家,次子张义,人称“张义儿”,为人善良孝顺,以钓鱼为生,每日所得鱼虾,皆换得米面奉养母亲,母子二人虽生活清苦,却相依为命,情深意重。

一日,张义如常到河边钓鱼,从清晨直钓至日暮,鱼篓却空空如也,他正焦急之际,忽然鱼竿猛沉,用力拉起,竟钓得一只金灿灿的乌龟,张义虽未见过此等奇物,却知其非凡品,心中暗喜:“今日钓得金龟,定是母亲积德所得,可换些银两,与母亲买些好吃的。”他小心翼翼地将金龟揣入怀中,兴冲冲赶回家中,将此事告知母亲,张氏听后,非但没有贪恋钱财,反而告诫儿子:“金龟乃神物,不可贪财,应送还原处。”张义孝顺,依言将金龟放回河中,母子二人依旧过着清贫但安稳的生活。

数日后,张义因生计所迫,决定前往祥符县寻找兄长张宣,希望得到些许资助,以改善母亲的生活,他一路风餐露宿,终于来到祥符县衙,当他向衙役说明身份,求见兄长时,张宣却因惧怕此事影响自己的仕途,竟矢口否认有这样一个弟弟,并命衙役将张义赶出县衙,张义又气又急,跪在衙门外哭诉亲情,却始终不见兄长出面,无奈之下,他只得返回家中,将遭遇告知母亲,张氏听后,悲愤交加,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安慰儿子:“你兄长为官,自有他的难处,咱们不怪他。”

谁知祸不单行,张义回家后,因日夜奔波,加之兄长绝情的打击,竟一病不起,张氏衣不解带地照料儿子,却终因家境贫寒,无钱延医,张义最终撒手人寰,临终前,张义拉着母亲的手,泣不成声:“母亲,儿不孝,不能奉养您终老了……”张氏肝肠寸断,抱着儿子的尸体痛哭不止,几欲昏厥。

安葬了几子后,张氏决心为申冤,她想到包拯在陈州放粮途经此地,定能为民做主,于是拄着拐杖,一路摸索,来到包拯的行辕,她不顾衙役阻拦,拦轿喊冤,哭诉自己的遭遇:长子不认亲弟,次子含冤而死,自己孤苦无依,包拯见她双目失明,年迈体衰,却言辞恳切,悲愤交加,心生怜悯,命人将张氏带入公堂。

京剧钓金龟主要内容

公堂之上,张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哭诉一遍,包拯听后,眉头紧锁,立即派人传唤张宣到案,张宣上堂后,仍不肯认亲,声称张氏是冒认官亲,包拯见其狡辩,便命人取来张义生前所用之物,让张氏辨认,张氏抚摸着儿子的旧衣,再次悲从中来,哭声凄厉,包拯又派人暗中调查,证实张宣确有幼弟,且因拒绝资助导致张义贫病而死,铁证如山,张宣无言以对,只得伏法认罪,包拯判张宣革职问罪,赔偿张氏丧葬费用,并为其子张义昭雪冤情。

张氏得知结果,悲喜交加,她跪在包拯面前,叩首不止:“感谢青天大老爷为老妇申冤,为儿报仇!”包拯扶起她,劝慰道:“老夫人莫要悲伤,善恶终有报,法律定不容奸。”张氏含泪谢恩,虽失去了两个儿子,却为儿子讨回了公道,心中稍感慰藉。

全剧以“钓金龟”为引子,串联起母子情深、兄弟反目、官场黑暗与清官正义等多重主题,张氏的形象尤为感人,她作为底层劳动妇女,虽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着善良与坚韧,对儿子深沉的爱让她在失去一切后,依然有勇气为子申冤,而张义的善良孝顺与悲惨结局,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命运,包拯的出现,则为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体现了人民对清官与正义的向往。

在艺术表现上,《钓金龟》以老旦行当为主,唱念做打并重,老旦演员通过苍劲悲怆的唱腔,如“叫张义我的儿啊”等经典唱段,将张氏失去儿子时的悲痛欲绝表现得淋漓尽致;念白则贴近生活,口语化中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感;身段动作上,张氏拄拐杖、摸索行走、跪地哭诉等程式化表演,生动地刻画出一位失明老妇的艰难处境与内心痛苦,剧中“钓金龟”“拦轿喊冤”“公堂审案”等情节,通过京剧虚拟性的舞台表现,将故事展现得扣人心弦,具有极强的艺术张力。

人物 行当 性格特点 在剧情中的作用
张氏 老旦 善良、坚韧、刚强 核心人物,展现母爱与底层人民的抗争
张义 丑行 善良、孝顺、天真 推动情节发展,引发矛盾冲突
张宣 老生 嫌贫爱富、自私冷酷 反面角色,体现封建伦理的弊端
包拯 净行 正直、睿智、刚正 主持公道,彰显正义
剧情阶段 主要事件 冲突点
开端 张义钓得金龟,母子相依为命 贫困生活中的温情与希望
发展 张义寻兄被拒,贫病交加而死 兄弟反目,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
高潮 张氏拦轿喊冤,包拯受理案件 个人正义与官场黑暗的抗争
结局 张宣伏法,张氏申冤成功 善恶有报,伦理秩序的恢复

相关问答FAQs:

京剧钓金龟主要内容

问:《钓金龟》中“金龟”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金龟”在剧中不仅是情节的引子,更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一,象征“意外之喜”与“命运转机”,张义钓得金龟本以为是改善生活的希望,却因兄长的绝情导致悲剧,暗示底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残酷反差,其二,象征“神灵的警示”,张氏主张放生金龟,体现其朴素的善恶观,而金龟的出现与消失,也暗喻命运的无常与因果报应——贪念(张宣贪图官位)招致灾祸,善良(张氏、张义)虽历经磨难却终得公道。

问:京剧《钓金龟》中老旦行当的表演有哪些特点?
答:老旦行当在《钓金龟》中承担主要表演任务,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唱、念、做三个方面,唱腔上,以苍劲、悲凉、醇厚为特色,多用“擞音”“擞腔”表现老年妇女的嗓音特质,如张氏哭子时的唱段,通过高低起伏的旋律,将悲痛欲绝的情感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念白上,采用口语化的韵白,贴近生活,节奏缓慢而有力,辅以叹息、抽泣等语气词,增强真实感,做功上,通过拄拐杖、摸索行走、跪地磕头等程式化动作,结合眼神、手势的细节处理,生动刻画失明老妇的艰难处境与内心挣扎,形成“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表演效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