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崔小田作为豫剧名家,其艺术成就与传承有何启示?

豫剧名家崔小田是当代豫剧界公认的崔派艺术杰出传人,她以对豫剧艺术的执着坚守与不懈创新,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为豫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1955年出生于河南安阳的崔小田,自幼浸润于戏曲氛围,12岁考入安阳地区戏曲学校,1970年正式成为安阳地区豫剧团演员,师从豫剧“五大名旦”之一的崔兰田先生,开启了她与崔派艺术的不解之缘,在崔兰田的亲授下,她深得崔派“深沉含蓄、悲怆苍凉”的艺术精髓,从《三上轿》中“哭轿”的悲恸到《秦香莲》里“抱琵琶”的哀婉,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唱腔都浸润着对人物内心的精准把握,逐渐形成了“情真、味浓、韵厚”的独特表演风格。

豫剧名家崔小田

崔小田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对传统的继承,更在于与时俱进的创新,她嗓音宽厚明亮,唱腔融豫东调的明快与豫西调的深沉于一体,在发声技巧上大胆尝试“鼻腔共鸣与胸腔共鸣相结合”,使崔派唱腔既有传统韵味,又更具穿透力,在《桃花庵》中,她通过“慢板”的迂回婉转与“流水板”的急促流畅,将窦氏从悲苦到坚韧的心路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新编历史剧《红菊》中,她更是突破行当限制,将青衣的端庄与花旦的灵动相结合,塑造出既有传统女性美德又具新时代精神的鲜活形象,这种“守其根脉、融其新意”的艺术追求,让崔派艺术在当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崔小田的代表剧目不仅是豫剧舞台上的经典,更是崔派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以下为其部分代表剧目及艺术亮点概览:

剧目名称 饰演角色 艺术亮点
《秦香莲》 秦香莲 “见皇姑”“大堂”等唱段情感真挚,“琵琶词”唱腔悲怆动人,被誉为“崔派巅峰之作”
《三上轿》 崔金定 “哭轿”一场通过身段与唱腔的配合,将新娘被逼改嫁时的悲愤与绝望刻画入骨
《桃花庵》 窦氏 “观文”唱段融入哭腔技巧,展现人物从柔弱到刚强的性格转变
《卖苗郎》 周文选 “寻子”唱段中板与流水板的无缝衔接,凸显母亲寻子心切的急切与沧桑
《红菊》 红菊 突破传统行当,融合程派水袖功,将新女性形象与传统唱腔完美结合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代表性传承人,崔小田的艺术贡献远不止于舞台表演,她曾任河南省豫剧院副院长、河南省剧协副主席,始终致力于豫剧人才的培养与艺术普及,创办“崔小田豫剧艺术工作室”以来,她收徒传艺,先后培养出数十名青年演员,其中多人获得省级以上戏曲奖项;参与录制《崔派经典剧目赏析》系列音像资料,系统梳理崔派艺术的表演体系;走进校园开展“豫剧进校园”活动,编写青少年戏曲教材,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年轻一代感受豫剧魅力,她还积极推动豫剧与新媒体融合,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用“戏曲+直播”的形式扩大豫剧受众,让古老艺术在数字时代“活”起来。

豫剧名家崔小田

崔小田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戏比天大,艺无止境”的艺术追求,她不仅是豫剧舞台上的常青树,更是豫剧艺术薪火相传的守护者,从传统戏到新编剧目,从舞台表演到传承推广,她始终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以创新之力开拓未来,让崔派艺术的旋律在新时代的舞台上久久回荡。

FAQs
问题1:崔小田在传承崔派艺术时,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解答:崔小田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以传统为根,以创新为翼,在传统方面,她严格遵循崔兰田先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表演理念,保留崔派唱腔的“脑后音”“擞音”等核心技巧;在创新上,她结合时代审美,在音乐、表演、人物塑造上融入现代元素,如在新剧中加入交响乐伴奏,借鉴话剧的内心独白手法,让传统剧目更易被当代观众接受,她认为,创新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为了让传统艺术更好地“活在当下”。

问题2:作为非遗传承人,崔小田对豫剧的普及教育有哪些具体举措?
解答:崔小田通过“三驾马车”推动豫剧普及教育:一是“校园传承”,在多所中小学设立“豫剧传承基地”,每周开设戏曲课,组织学生学唱经典唱段;二是“社会传播”,通过“戏曲进社区”“乡村文化大舞台”等活动,让豫剧走出剧场,贴近百姓;三是“数字化传播”,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崔小田教唱豫剧”系列短视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戏曲知识,累计吸引超百万年轻观众关注,她曾说:“让更多人听懂豫剧、爱上豫剧,比获奖更重要。”

豫剧名家崔小田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