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艺术的传承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格外耀眼,他们以少年之姿扛起传统的重量,用稚嫩却坚定的嗓音唤醒沉睡的曲韵,12岁的李园春,便是这样一位在戏曲舞台上绽放异彩的“小精灵”,他身着一袭精致的水衣彩裤,眼神清亮如星,举手投足间既有老一辈艺术家的沉稳,又不失少年人的灵动,将豫剧的韵味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当下戏曲界备受瞩目的少年传承者。
李园春与戏曲的缘分,始于幼年时家庭的熏陶,他的祖父是当地豫剧团的资深票友,家中常回荡着《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的经典唱段,5岁那年,祖父教他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稚嫩的嗓音竟也能踩上板眼,这让祖父欣喜不已,从此便正式带着他走进戏曲的世界,起初,李园春只觉得戏曲的服装华丽、故事有趣,可真正学起来才知其中的艰辛:压腿时疼得眼泪打转,练眼神盯得眼睛酸胀,吊嗓子常常喊到嗓子沙哑,同龄孩子在玩耍时,他却要在练功房里反复练习一个“云手”或“圆场”,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但每当穿上戏服,对着镜子模仿舞台上的身段,听到台下观众的掌声,他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8岁那年,李园春首次登台,在社区晚会上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尽管紧张得手心冒汗,但他一开口便惊艳了全场——高亢嘹亮的嗓音、干净利落的台步,将花木兰的飒爽英姿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次经历让他坚定了学戏的决心,也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专业的戏曲教育,他拜入当地豫剧名家门下,系统学习唱腔、身段、表演,从“生旦净末丑”的基础行当学起,逐渐在《穆桂英挂帅》《五女拜寿》等经典剧目中担纲主角,10岁时,他凭借《穆桂英挂帅》中“捧印”一选段,荣获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金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
舞台上的李园春,是“戏比天大”的忠实践行者,为了演好杨贵妃的雍容华贵,他反复观看梅兰芳大师的影像资料,对着镜子练习水袖功,一招一式力求精准;为了诠释花木兰的巾帼豪情,他查阅历史资料,了解人物背景,让表演更有层次感,他不仅注重传承传统,更尝试融入少年的理解,在保留豫剧韵味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节奏和表情,让古老的故事更贴近年轻观众的审美,比如在《花木兰》中,他会加入一个俏皮的眼神交流,让花木兰的女儿情态更鲜活;在短视频平台,他发布“戏曲变装”视频,将豫剧唱段与流行音乐结合,吸引了百万粉丝,让更多同龄人感受到戏曲的魅力。
作为少年传承者,李园春深知戏曲的未来需要年轻人的参与,他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戏曲进校园”活动,为同学们讲解戏曲知识,教大家简单的唱腔和动作;他发起“小小戏曲传承人”计划,组织同龄人一起学戏、排练,让戏曲在少年群体中生根发芽,他说:“戏曲不是老古董,它有故事、有情感,年轻人也能喜欢,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大家,戏曲很酷,传统文化很美。”
如今的李园春,依然在练功房里挥洒汗水,在舞台上追逐梦想,他就像一株在戏曲沃土中生长的幼苗,既有传统的根脉,又有新生的力量,他的故事,不仅是少年与戏曲的深情邂逅,更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的生动写照。
李园春学戏历程关键节点
时间节点 | 年龄 | 重要事件 |
---|---|---|
2017年 | 5岁 | 受祖父影响开始接触豫剧,学习第一句唱段 |
2019年 | 7岁 | 正式拜师学艺,系统练习戏曲基本功 |
2021年 | 9岁 | 首次登台社区晚会,表演《谁说女子不如男》 |
2022年 | 10岁 | 获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金奖 |
2023年 | 11岁 | 开始在短视频平台推广戏曲,粉丝突破50万 |
2024年 | 12岁 | 主演《穆桂英挂帅》选段,登上省级戏曲舞台 |
代表作品及舞台特色
作品名称 | 扮演角色 | 剧种 | 舞台特色 |
---|---|---|---|
《花木兰》 | 花木兰 | 豫剧 | 高亢嗓音结合英武身段,展现巾帼气概 |
《穆桂英挂帅》 | 穆桂英 | 豫剧 | 水袖功精湛,眼神戏饱满,演绎人物内心 |
《贵妃醉酒》 | 杨贵妃 | 京剧 | 唱腔婉转,身段柔美,展现雍容华贵 |
FAQs
问:作为少年戏曲演员,你遇到过哪些挑战?如何克服的?
答:挑战主要是练功的辛苦和学业的平衡,压腿、练嗓子时疼得想放弃,就告诉自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业和练功冲突时,就合理规划时间,利用碎片时间背唱词、练眼神,老师和家人的鼓励也很重要,他们让我知道,坚持才能看到戏曲的美。
问:你觉得戏曲怎样才能吸引更多同龄人?你做了哪些尝试?
答:我觉得戏曲要“年轻化表达”:可以结合流行元素,比如用流行旋律改编唱段;用短视频、直播展示幕后练功,让大家看到戏曲的“酷”;还可以在校园里搞戏曲体验课,让同学们穿上戏服、画上脸谱,亲身感受戏曲的魅力,我自己就在抖音上发布“戏曲+流行”的翻唱视频,很多同学因此开始对戏曲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