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啸声京剧艺术团如何融合传统与现代展现独特京剧魅力?

啸声京剧艺术团成立于2005年,由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啸声先生联合数十位资深戏曲从业者共同创立,旨在传承与弘扬京剧艺术,推动传统戏曲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艺术团以“守正创新、戏以人传”为宗旨,汇聚了老中青三代戏曲人才,形成了集表演、创作、研究、普及于一体的专业艺术团体,多年来在国内外舞台上展现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文化纽带。

啸声京剧艺术团

艺术团的艺术特色鲜明,既坚守京剧“四功五法”的核心传统,又积极探索与当代审美的融合,在表演风格上,注重“文戏细腻、武戏火爆”,生旦净丑各行当齐全,尤以马派老生、梅派青衣、裘派花脸的演绎见长,团队强调“以情带戏,以技传情”,在经典剧目中深入挖掘人物内心,通过程式化表演与情感表达的结合,赋予传统故事新的感染力,艺术团在舞台呈现上大胆创新,运用现代灯光、音响技术辅助叙事,如在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中,通过多媒体投影还原历史场景,既保留了京剧“写意”的美学精髓,又增强了视觉冲击力,让年轻观众更易沉浸其中。

在剧目创作上,啸声京剧艺术团坚持“经典传承与新编创作并举”的双轨制,复排整理了《霸王别姬》《贵妃醉酒》《锁麟囊》等30余部传统骨子老戏,严格遵循流派正宗,确保唱腔、念白、身段的规范性;着力打造新编剧目,如《丝路花雨》《红色娘子军》(京剧版)、《清明上河图》等,这些作品既取材于历史或现实题材,又融入京剧特有的艺术语汇,如《丝路花雨》将敦煌舞姿与京剧武打结合,《红色娘子军》在保留西皮流水等经典板式的基础上,加入交响乐伴奏,拓展了京剧的音乐表现力,截至目前,艺术团已累计创作演出剧目50余部,其中12部作品荣获“中国京剧艺术节奖”“文华奖”等国家级奖项。

团队构成是艺术团发展的核心支撑,艺术团下设演员队、乐队、舞美队、创作研究室四个部门,拥有演职人员80余人,演员队平均年龄35岁,既有张啸声、李玉茹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坐镇,也汇聚了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生等中坚力量,乐队以京胡、京二胡、月琴等传统乐器为基础,特邀国家一级琴师加盟,文场与武场配合默契,形成“托腔保调、烘托气氛”的独特韵味,舞美队则擅长在传统“一桌二椅”的简约美学基础上,结合现代舞台技术,打造虚实结合的舞台空间,如《大唐贵妃》中运用纱幕投影呈现“霓裳羽衣舞”的梦幻效果。

啸声京剧艺术团

多年来,啸声京剧艺术团积极践行“文化惠民”与“国际传播”双重使命,年均开展“京剧进校园”“社区公益演出”等活动超100场,覆盖观众超10万人次,通过开设戏曲体验课、举办流派讲座等形式,培养年轻观众的戏曲素养;在国际舞台上,艺术团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20余个国家巡演,参与“中国文化年”“欢乐春节”等品牌活动,让京剧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2019年,艺术团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重点京剧院团”,其创作的新编京剧《孔繁森》更是成为“戏曲反映现实题材”的典范作品。

行当 姓名 代表剧目 主要成就
老生 张啸声 《四郎探母》《赵氏孤儿》 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青衣 王芳 《霸王别姬》《贵妃醉酒》 第2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
花脸 赵刚 《铡美案》《锁五龙》 全国青年京剧电视大赛金奖
武生 李岩 《挑滑车》《长坂坡》 文化部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展演一等奖
老旦 陈丽华 《杨门女将》《钓金龟》 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特邀嘉宾

相关问答FAQs

Q1:啸声京剧艺术团如何吸引年轻观众关注京剧?
A:艺术团通过“传统内容现代化表达”吸引年轻群体:一是创新剧目形式,创作青春版《牡丹亭》《新白蛇传》等作品,融入流行音乐、街舞等元素,降低观赏门槛;二是利用新媒体传播,在抖音、B站等平台开设“京剧小课堂”,通过短视频解析“甩发”“水袖”等技巧,累计播放量超5000万;三是开展沉浸式体验,如“京剧主题研学营”,让观众试穿戏服、学习身段,增强参与感;四是与高校合作,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设立“京剧实践基地”,培养青年戏曲爱好者。

啸声京剧艺术团

Q2:艺术团在京剧传承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A:传承举措主要体现在“师徒制”与“院校合作”双轨并行:实施“名师带徒”计划,由张啸声等老艺术家收徒传艺,目前已培养青年演员30余人,其中5人在全国京剧青年演员大赛中获奖;与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院校共建实习基地,艺术团演员担任客座教授,参与教学实践,编写《京剧表演程式教程》等教材;还设立“京剧非遗保护基金”,资助传统剧目复排与老艺术家口述史整理,已抢救录制《失·空·斩》《捉放曹》等濒临失传剧目音像资料20余小时。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