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戏曲中的变脸叫什么

戏曲中的变脸是川剧表演中独树一帜的绝技,被誉为“中国戏曲的魔术”,它通过演员面部妆容的快速变换,在瞬间展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或身份的突变,是川剧“四绝”(变脸、吐火、藏刀、滚灯)之首,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中的变脸叫什么

变脸的起源可追溯至清代早期,其雏形可能与古代巫傩文化中的“面具变相”有关,早期的川剧艺人受祭祀仪式中“跳傩”时面具切换的启发,将静态面具改为动态的脸谱绘制,结合戏曲表演的“虚拟性”和“程式化”,逐渐发展出这一技艺,最初变脸多用于神鬼角色,表现其“神力”,后逐渐扩展到历史人物、市井小丑等,成为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变脸的核心在于“变”的技巧,其方法多样且严格保密,经过数百年传承,形成了以“吹、抹、扯、拽、揉”为主的五大技法,每种技法对应不同的表演场景和人物性格,具体如下表所示:

流派/技法 操作方式 表现效果 代表作品示例
吹脸 演员在面部预先涂好特定颜色的粉末(如金粉、银粉),通过隐藏的道具(如袖口、假领)吹气,使粉末附着或脱落 色彩瞬间转换,多表现“神力”或“惊变” 《白蛇传》中法海显圣、 《封神榜》中哪吒变身
抹脸 用手掌或指尖蘸取油彩,在面部关键部位(如额头、脸颊)快速一抹,使原有脸谱部分覆盖或露出 变化自然,贴近生活,多用于市井角色 《秋江》中的艄公、《做文章》中的纨绔子弟
扯脸 将事先剪好的多层脸谱(如红、黑、白三色)叠贴于面部,通过隐藏的丝线或道具,在动作掩护下快速扯下 层次丰富,变化剧烈,多用于身份突变或情绪爆发 《金山寺》中法海与白蛇斗法、《放裴》中裴禹遭陷害时的愤怒
揉脸 用手指将油彩在面部揉搓,通过肌肉运动使色彩晕染或融合 变化细腻,多表现内心挣扎或情绪渐变 《情探》中敫桂英的悲愤交加、《访鼠》中娄阿鼠的狡诈惊恐
运气变脸 通过控制呼吸和面部肌肉,使血液循环变化,导致肤色自然改变(如由红转白、由白转青) 无需道具,完全依赖演员功底,难度极高 《水漫金山》中法海与白蛇对峙时的“真气对决”

变脸的传承极为严格,旧时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行规,多通过家族或师徒口传心授,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变脸技艺已进入专业院校和传承基地,王世勇、康乃心等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公开教学、综艺表演等方式,让这一古老艺术焕发新生,变脸也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名片”,在巴黎中国文化节、纽约百老汇等舞台惊艳世界。

戏曲中的变脸叫什么

变脸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戏曲“写意美”的集中体现,它以“瞬间的变”替代“漫长的描”,通过色彩的象征意义(如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诈、蓝表骁勇),在方寸脸谱间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弧光与命运起伏,让观众在“一惊一乍”的视觉冲击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FAQs

  1. 变脸的颜料是否对人体有害?
    传统变脸颜料多用天然矿物或植物原料,如朱砂(红色)、雄黄(黄色)、白垩(白色)等,部分颜料含重金属,长期接触可能刺激皮肤,现代变脸已改用化妆品级原料,并通过“隔离层”(如凡士林)保护皮肤,演出后会及时清洁,安全性大幅提升。

    戏曲中的变脸叫什么

  2. 普通人可以学习变脸吗?
    可以,但需系统学习戏曲基本功(如身段、表情控制)和技法,初学者通常从“抹脸”入门,逐步掌握“吹脸”“扯脸”等复杂技巧,建议通过正规非遗传承机构或川剧培训班学习,避免因操作不当受伤或误传技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