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中国戏曲学院毕业要求对学生专业技能与文化素养有何具体规定?

中国戏曲学院作为培养戏曲艺术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其毕业要求以“德艺双馨、继往开来”为培养目标,既注重专业能力的精进,也强调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了涵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学术研究、品德修养等多维度的体系,具体而言,毕业要求需满足以下核心内容:

中国戏曲学院毕业要求

在课程学习方面,学生需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总学分(通常为160-180学分,不同专业略有差异),且平均学分绩点达到学校规定标准(如不低于2.0/4.0),课程体系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其中必修课占比约60%,包括公共基础课(如思政、外语、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如戏曲史论、基本功训练)和专业核心课(如剧目排演、流派传承);选修课占比约40%,涵盖专业拓展课(如跨剧种表演、戏曲导演)和通识教育课(如艺术美学、传统文化),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外语需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校内水平测试),计算机需达到国家一级(或校内 equivalent)标准,部分专业对古汉语或戏曲外语有额外要求。

实践教学是戏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要求学生累计完成不少于300学时的专业实践,包括课堂实训、舞台演出、采风调研、专业实习等,表演专业学生需参与至少3台大戏的完整演出(含主配角),导演专业需独立完成1部小型戏曲作品的创排,戏曲文学专业需提交2个原创或改编剧本,并参与1次剧本朗读会,学校通过“以演代练、以赛促学”模式,与京剧院团、非遗传承基地合作建立实践平台,确保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舞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服务时长不少于20小时。

毕业创作(论文)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专业特点,毕业形式分为“作品类”与“论文类”:表演、音乐、舞蹈等实践类专业需提交毕业作品(如个人专场音乐会、折子戏专场),并通过专业答辩;戏曲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等理论类专业需撰写不少于8000字的毕业论文,要求结合戏曲理论与实践,体现学术创新性,所有毕业作品/论文需经导师指导、院系初审、学校终审,且需通过学术不端检测(重复率低于15%)。

中国戏曲学院毕业要求

综合素质方面,学生需遵守校纪校规,思想品德鉴定合格;体育课程达标,体质测试成绩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线;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如戏曲社团、学术讲座、艺术工作坊等,累计参与不少于10次,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如“中国戏曲红梅奖”“全国戏曲院校学生京剧 Contest”)、科研项目或发表专业论文,获奖或成果可申请创新学分,替代部分选修课学分。

以下为课程学分结构示例(以表演专业为例):

课程类别 学分要求 占比 举例
公共基础课 32 18% 思政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
专业基础课 48 27% 唱腔、身段、把子、戏曲史论
专业核心课 56 31% 剧目排演、流派传承、角色创作
选修课 28 16% 跨剧种表演、戏曲美学、影视表演
实践教学环节 16 9% 舞台演出、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

相关问答FAQs:

中国戏曲学院毕业要求

问:中国戏曲学院对戏曲表演专业的毕业演出有何具体要求?
答:戏曲表演专业毕业演出需呈现1台完整的大戏(时长不少于120分钟)和1台折子戏专场(含4-5个折子戏),大戏需由不同行当(生、旦、净、丑)角色组成,体现行当综合能力;折子戏需展示个人专长行当,并包含1个传统剧目和1个新编/改编剧目,演出需通过学校组织的专家评审,评分达到80分(百分制)以上方可毕业,且需公开售票或面向社会公演,接受观众检验。

问:如果学生在毕业论文答辩中未通过,是否有补救机会?
答:有,毕业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可在6个月内修改完善后申请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仍不通过者,可延期毕业(最长不超过2年),期间需重新选题并跟随下一届学生完成论文指导流程,对于实践类专业,若毕业作品未通过评审,需在指导教师下进行调整或重新创排,直至达到毕业标准,延期期间需自行承担部分实践资源费用(如服装、场地等)。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