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老婆是戏曲工作者,家里藏着多少戏味故事?

清晨六点半,楼道里总会传来吊嗓子的声音,咿咿呀呀的,像清晨的露水打在窗沿上,清亮又带着点倔强,我知道,是老婆起来了,她是戏曲工作者,主攻青衣,这嗓子一开,就是一天的开始。

老婆是戏曲工作者

她的生活总被“戏”填得满满当当,清晨的练功房是她的第二个家,压腿、下腰、跑圆场,一练就是两小时,我常去看她,总能看见她对着镜子反复练手势,兰花指翘得能掐出水,眼神从迷茫到坚定,仿佛真的成了戏里的那个人,有次她练《穆桂英挂帅》里的“捧印”,一个托举动作练了上百遍,胳膊肿得像馒头,却笑着说:“穆桂英挂帅时多大?我演的是她二十岁的意气风发,这点疼算什么?”

白天不是排练就是化妆,她的化妆包像个百宝箱,各色油彩、头面、假发,堆了半柜子,看她化妆是种享受:铅白打底,胭脂晕染,眉笔勾勒出柳叶眉,再戴上点翠头面,瞬间就换了个人,可卸妆时又是另一番景象——用卸妆棉蘸着专业卸妆油一遍遍擦,脸上总带着红印,偶尔还会过敏,有次她演《霸王别姬》,卸妆时眼角带着泪,说:“虞姬的剑都抹脖子了,我卸个妆还矫情?”

演出时,我在台下总忍不住揪心,她的青衣戏份重,一唱就是半个钟头,高腔要冲上去,低回要转得婉转,有次演《贵妃醉酒》,为了表现杨玉环的醉态,她特意喝了点真酒,结果在台上差点绊倒,却硬是用一个卧鱼动作稳住了身形,下台时腿抖得站不住,却还拉着我说:“今天这个‘海岛冰轮’唱得值,连乐师都说我眼神里有戏。”

台前的光鲜,是幕后的无数个日夜堆出来的,我整理过她的练功记录,密密麻麻写满了每个动作的要领:眼神要“含泪不落,含笑不僵”,台步要“起步轻,落步稳,行如流水”,连睡觉时,她的梦里都在念白,有次半夜突然坐起来,喊了一声“且慢!”,吓了我一跳,她却迷糊地说:“刚才那段西皮流水,节奏好像错了。”

老婆是戏曲工作者

为了让她安心忙工作,我学着成了“后勤部长”,她的戏服缀满珠片,洗不得机洗,我就手洗,晾干时用衣架小心撑起,避免压出褶子;她练功脚腕容易扭伤,我买了按摩膏,每晚帮她揉按;她总记不住时间,我就设好闹钟,提醒她“该去化妆了”“该去走台了”,有次她演出完,抱着我说:“有你在我身边,感觉台上的风都不那么硬了。”

其实一开始我不太懂戏曲,总觉得咿咿呀呀听不懂,可看她那么热爱,我也慢慢试着去了解:原来《霸王别姬》的剑舞藏着“力拔山兮”的悲壮,《穆桂英挂帅》的捧举是“我不挂帅谁挂帅”的豪情,现在她排练新戏,我会跟着去听,还能帮着指出哪个动作不够自然,有次她说:“你看这段‘四平调’,是不是比上次顺多了?”我点点头,她眼睛亮得像星星,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像也成了戏里的人。

她的戏,唱给台下的人听,也唱给了我们的生活,那些练功房的汗水、化妆间的油彩、舞台上的灯光,都成了我们日子里的光,她说戏曲是“活的艺术”,而我觉得,她就是那个把艺术过成生活的人。

时间段 台前表现 幕后付出
清晨6:00-8:00 练功房压腿、跑圆场 反复练习基本功,常带伤坚持
上午9:00-12:00 排练厅对戏、走位 背台词、抠细节,一站就是几小时
下午14:00-17:00 化妆间试妆、试头面 调整妆容、道具,确保完美呈现
晚上19:30-21:30 舞台演出,唱念做打 全程高度集中,演出后卸妆至深夜

FAQs
Q:作为戏曲工作者的家属,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她的工作?
A:首先可以主动了解戏曲知识,比如听听经典唱段、看看相关纪录片,理解她的表演逻辑;其次关注她的身体,戏曲是“功夫活”,帮她准备护膝、护腕等防护用品,练功后帮她放松肌肉;最重要的是多倾听,她排练时可能遇到瓶颈,演出后可能情绪波动,耐心听她倾诉,就是最好的支持。

老婆是戏曲工作者

Q:戏曲工作者的作息很不规律,如何平衡家庭生活和她的工作?
A:可以提前规划“固定家庭时间”,比如每周选一天不安排工作,一起做饭、散步;她演出晚时,提前准备好热饭菜和暖手的汤;学会“弹性陪伴”,她练功时你可以在旁边看书或工作,既不打扰,又能让她知道你在身边;理解她的“热爱”,把她的工作看作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负担”,平衡自然就来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