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山西省戏曲小梅花,如何绽放戏曲艺术的青春光彩?

山西省戏曲小梅花活动作为山西省戏剧家协会重点打造的青少年戏曲品牌,自创办以来始终以“传承戏曲文化、培育艺术新苗”为宗旨,为山西戏曲艺术的薪火相传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这一活动不仅是对青少年戏曲爱好者才艺的集中展示,更是推动地方戏曲进校园、进社区、进生活的重要载体,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西省戏曲小梅花

历史沿革与发展脉络

山西省戏曲小梅花活动始于21世纪初,最初以“小小戏曲家”选拔赛的形式在省内部分中小学试点开展,旨在通过赛事激发青少年对戏曲的兴趣,2005年,在山西省文联、省戏剧家协会的联合推动下,正式更名为“山西省戏曲小梅花展演”,并逐步形成“赛事+培训+展演”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活动从最初的单一城市扩展至全省11个市,覆盖晋剧、蒲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罗罗腔、碗碗腔等山西主要地方剧种,累计参与青少年演员超万人次,成为山西戏曲界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品牌活动之一。

近年来,活动积极响应“戏曲进校园”政策号召,与省教育厅合作推动“戏曲特色学校”建设,目前全省已有百余所中小学被授予“戏曲教育基地”称号,常态化开展戏曲课程、社团活动和名家讲座,活动还注重与文旅产业融合,如在平遥古城、晋祠等景区设立“小梅花戏曲角”,让青少年演员在实景中感受戏曲魅力,同时为文旅市场增添文化活力。

赛事设置与评选标准

山西省戏曲小梅花活动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赛事设置兼顾专业性与普及性,既鼓励传统技艺的传承,也鼓励创新表达,根据参赛者年龄和表演形式,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别:

表1:山西省戏曲小梅花赛事设置表

项目类别 剧种范围 参赛要求 评选维度
个人表演类(A组) 晋剧、蒲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等 12-18岁,需提交完整唱段或折子戏片段 唱腔(40%)、身段(30%)、表现力(20%)、传承意识(10%)
个人表演类(B组) 各剧种经典唱段、念白 6-12岁,时长不超过5分钟 基本功(50%)、童真童趣(30%)、舞台感染力(20%)
集体节目类 新编小戏、传统折子戏(5人以上) 中小学戏曲社团、培训机构组队参赛 团队协作(30%)、编排创意(30%)、整体呈现(40%)
戏曲知识竞赛 戏曲史、剧种常识、经典剧目赏析 全年龄段,通过笔试+现场答题形式 知识储备(60%)、临场反应(40%)

评选过程中,活动邀请省内外戏曲名家、教育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不仅注重参赛者的技艺水平,更强调对戏曲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在B组(儿童组)评选中,“童真”与“韵味”并重,鼓励小演员以自然天真的表演展现戏曲的趣味性;而在集体节目类中,则更看重对传统剧目的创新性改编,如将现代故事融入传统唱腔,或结合舞蹈、音乐等元素增强观赏性。

成果与影响

多年来,山西省戏曲小梅花活动已成长为山西戏曲人才的“摇篮”,一大批优秀青少年演员从这里脱颖而出,2010年小梅花金奖得主郭雨晴,如今已成为山西蒲剧院青年团的主演,凭借《窦娥冤》《火焰驹》等经典剧目获得“山西戏剧新星”称号;2015年获奖者李子墨,通过活动爱上晋剧,后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致力于晋剧现代戏的创作与表演,据统计,活动举办至今,已有超30%的获奖者考入专业戏曲院校或加入省级、市级院团,成为山西戏曲传承的中坚力量。

山西省戏曲小梅花

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通过电视、网络等平台直播赛事,累计观众超千万人次;制作的《小梅花戏曲精选》系列音像制品,走进全省上千所中小学,成为戏曲教育的辅助教材;每年组织的“小梅花进基层”公益演出,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近距离接触戏曲艺术,正如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陈素琴所说:“小梅花不仅是舞台上的‘小演员’,更是戏曲文化的‘小使者’,他们用青春演绎传统,让古老的戏曲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特色与创新

面对新时代的文化需求,山西省戏曲小梅花活动不断探索创新路径,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展传播渠道,在抖音、B站等平台开设“小梅花戏曲课堂”,邀请名家在线教学,单个视频播放量最高达500万次;推动“戏曲+科技”融合,如利用VR技术还原晋剧传统舞台场景,让青少年沉浸式体验“一桌二椅”的戏曲美学。

活动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觉,组织“跟着剧目游山西”研学活动,让小演员们在排演《晋商》《走西口》等剧目时,实地感受山西的历史文化与地域风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戏曲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种“以戏为媒、以文化人”的模式,不仅提升了青少年的艺术素养,更增强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尽管成绩斐然,山西省戏曲小梅花活动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地区戏曲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孩子参与机会较少;部分家长对戏曲职业存在偏见,认为“出路窄”;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之间存在代沟,如何吸引Z世代关注仍是难题。

对此,未来活动计划从三方面突破: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戏曲计划”,在偏远地区设立流动教学点,免费提供师资和教材;二是加强与高校、企业的合作,设立“小梅花奖学金”,拓展青少年演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三是推出“戏曲动漫”“戏曲文创”等衍生产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戏曲文化,正如老一辈戏曲艺术家所言:“戏曲的希望在年轻人,小梅花要继续绽放,让山西戏曲的根脉在新时代越扎越深。”

山西省戏曲小梅花

相关问答FAQs

Q1:参加山西省戏曲小梅花活动对青少年有什么具体帮助?
A1:参与活动不仅能提升青少年的戏曲表演技能(如唱腔、身段、舞台表现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抗压能力,通过系统培训和名家指导,许多孩子从“戏曲爱好者”成长为“专业苗子”,部分优秀选手甚至能获得专业戏曲院校的保送或加分机会,活动提供的展演、研学平台,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视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其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均有积极影响。

Q2:非山西本地剧种的青少年可以参赛吗?
A2:可以,山西省戏曲小梅花活动以传承山西地方戏曲为核心,同时也鼓励青少年学习和表演其他戏曲剧种(如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在个人表演类中,设有“地方戏曲组”,专门为非山西本地剧种的参赛者提供展示平台;在集体节目类中,若团队表演的是其他剧种,也可报名参与,评选时将侧重对该剧种传统技艺的把握与创新表达,活动会优先鼓励青少年学习和传承晋剧、蒲剧等山西本土剧种,以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