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二零一九元旦京剧晚会究竟有哪些经典剧目与名家精彩演绎?

2019年元旦,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一场以“盛世国粹·薪火相传”为主题的京剧晚会如期而至,这场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办的文化盛事,于2019年1月1日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号演播厅拉开帷幕,并通过CCTV-1、CCTV-11、央广音乐之声等平台并机播出,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气息的京剧艺术盛宴,晚会以“传承经典、致敬时代、拥抱未来”为核心理念,通过经典剧目复现、新编作品创新、名家新秀同台等多元形式,不仅展现了京剧艺术的百年风华,更彰显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蓬勃生机。

二零一九元旦京剧晚会

晚会的节目策划独具匠心,既保留了京剧艺术的“根”与“魂”,又通过创新表达让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整体分为“经典回响”“时代新声”“薪火相传”三大篇章,每个篇章都紧扣主题,层层递进,为观众构建起从历史到当下、从传承到未来的完整叙事。

在“经典回响”篇章中,晚会选取了京剧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剧目片段,让观众重温那些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经典,开篇之作《定军山》选段,由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联袂演绎,二人以稳健的唱腔、飒爽的身段,再现了老将黄忠的豪迈气概,舞台背景采用写意山水画风格,配合古朴的锣鼓点,瞬间将观众带回京剧诞生的起点,随后,《贵妃醉酒》的“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在青年演员张建峰的演绎下,既保留了梅派艺术的雍容华贵,又融入了更细腻的情感表达,水袖翻飞间尽显杨贵妃的悲情与绝美;《锁麟囊》“春秋亭外风雨暴”选段则由迟小秋唱出薛湘灵的善良与坚韧,其婉转的程派唱腔如泣如诉,让传统程派艺术的魅力深入人心,这些经典剧目的复现,不仅是对京剧艺术百年历程的致敬,更是对“守正”精神的深刻践行。

“时代新声”篇章则聚焦京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展现了传统艺术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晚会特别推出了几部新编现代京剧选段,红灯记》“提篮小卖”选段以全新的舞台呈现方式,通过多媒体投影还原了抗战时期的时代背景,表演者孟广禄将李玉和的刚毅与果敢刻画得淋漓尽致,唱腔中融入了现代音乐的节奏元素,让革命英雄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党的女儿》“万里春色满家园”选段则由王蓉蓉演唱,其明亮圆润的嗓音与深情的表演,将田玉梅对信仰的坚守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引发强烈共鸣,晚会还创新性地将京剧与交响乐、流行音乐跨界融合,京剧名家李海鹰与交响乐团共同演绎的《梨花颂》,以恢弘的交响乐配器衬托梅派唱腔的婉转,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而青年歌手周深与京剧演员王珮瑜合作的《说唱脸谱》,则用流行音乐的旋律框架包裹京剧念白与唱腔,让年轻观众在熟悉的节奏中感受京剧脸谱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破圈”尝试为京剧艺术的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薪火相传”篇章是整场晚会的情感高潮,集中展现了京剧艺术代代相承的生动景象,晚会特别邀请了92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视频寄语,她勉励青年演员“要扎根传统,更要勇于创新”,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京剧传承的真谛,舞台上,老中青少四代京剧人同台亮相:谭孝曾、赵葆秀等老一辈艺术家与青年演员王珮瑜、张佳春、窦晓璇等共同演绎《四郎探母》“坐宫”选段,老艺术家的沉稳与新秀的活力相得益彰,唱腔与身段的配合严丝合缝,完美诠释了“薪火相传”的深刻内涵,值得一提的是,晚会还邀请了来自中国戏曲学院附小的“小豆包”们表演《定天真》选段,孩子们稚嫩却认真的表演,虽然技艺尚显青涩,却充满了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与向往,让在场观众看到了京剧传承的希望之光,这一篇章通过艺术家的接力与传承,不仅展现了京剧艺术的生命力,更传递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二零一九元旦京剧晚会

晚会的舞台设计同样堪称一大亮点,突破了传统京剧“一桌二椅”的简约模式,将现代科技与京剧美学巧妙结合,全息投影技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三岔口”的幽暗客栈、“贵妃醉酒”的华丽宫闱;LED环形屏幕则随着剧情变化呈现四季流转、江河奔涌等动态背景,增强了舞台的视觉冲击力;在《赤壁之战·壮别》选段中,舞台通过升降台与烟雾特效,营造出“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让演员的表演与舞台背景融为一体,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这种“传统为体、科技为用”的舞台理念,既保留了京剧艺术的写意精神,又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拓展了艺术表现力,为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呈现提供了有益借鉴。

演员阵容方面,晚会汇聚了当今京剧界最顶尖的名家与新秀,涵盖了老生、青衣、花脸、老旦、武生等各个行当,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张建国、王蓉蓉、迟小秋、朱强等京剧表演艺术家坐镇,以深厚的功底和饱满的热情为观众奉献了精彩演绎;王珮瑜、张建峰、张佳春、窦晓璇等中生代演员则展现了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而中国戏曲学院的青年学生和“小豆包”们,则用纯真的表演传递了京剧传承的希望,这种“老中青少”四代同台的阵容,不仅是对京剧人才梯队建设的生动展示,更是对“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艺术理念的最好诠释。

这场2019元旦京剧晚会的成功举办,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与社会价值,从文化传承角度看,晚会通过经典剧目的复现与名家演绎,让观众深入了解了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艺术创新角度看,晚会大胆尝试跨界融合与现代科技赋能,为京剧艺术的当代发展探索了新路径,证明了传统艺术在新时代依然可以焕发强大生命力;从社会影响角度看,晚会播出后引发了广泛热议,收视率位居同时段前列,网络播放量突破亿次,尤其是年轻观众对京剧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京剧热”再次成为社会现象,为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注入了新动力,正如晚会总导演所言:“我们希望通过这场晚会,让观众看到京剧不仅是‘老古董’,更是可以走进当代生活、与年轻人对话的‘活的艺术’。”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2019元旦京剧晚会在艺术创新方面有哪些具体体现?
解答:晚会的艺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剧目创新,推出《党的女儿》《浴火平安》等新编现代京剧选段,将京剧艺术与当代生活、时代精神紧密结合;二是形式创新,打破京剧单一表演模式,引入交响乐、流行音乐等元素,如周深与王珮瑜合作的《说唱脸谱》,实现传统与流行的跨界融合;三是舞台创新,运用全息投影、LED环形屏幕、升降台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舞台的视觉表现力与沉浸感,如《赤壁之战·壮别》中通过动态背景营造“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让传统京剧美学与现代科技有机统一。

二零一九元旦京剧晚会

问题2:晚会如何通过“薪火相传”篇章展现京剧艺术的传承?
解答:“薪火相传”篇章通过“老中青少”四代京剧人同台演绎,生动展现了京剧艺术的传承脉络,邀请谭孝曾、赵葆秀等老一辈艺术家与中生代演员王珮瑜、张佳春等合作经典选段,如《四郎探母》“坐宫”,通过艺术间的默契配合传递“守正”精神;特别设置“小传承人”环节,让中国戏曲学院附小的学生表演《定天真》选段,孩子们虽技艺稚嫩却充满热爱,体现了京剧艺术从娃娃抓起的传承理念;92岁高龄的李世济先生视频寄语,以“扎根传统、勇于创新”的嘱托,为青年演员指明传承方向,形成“老带新、新承老”的良性循环,彰显了京剧艺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