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戏曲工作室自2015年创立以来,始终以“守正创新、雅俗共赏”为核心理念,致力于传统戏曲的活态传承与当代转化,工作室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领衔,汇聚老中青三代戏曲从业者,涵盖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既是艺术创作的摇篮,也是文化传播的桥梁,十余年间已从地方性团队发展为兼具专业影响力与社会美誉度的文化品牌。
在艺术传承与创新层面,工作室始终坚持“经典为基、时代为翼”,系统整理复刻《牡丹亭》《西厢记》《锁麟囊》等30余部传统经典剧目,通过精研唱腔、身段与服饰,还原戏曲本真韵味;积极探索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的融合路径,例如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舞台结合,在新编戏曲《国风新韵》中运用全息投影呈现“游园惊梦”的虚实场景,用现代交响乐改编传统曲牌,让年轻观众感受到戏曲的当代活力,工作室还注重题材创新,推出反映时代精神的原创剧目《匠心》《家国梦》,以小人物故事折射大时代情怀,匠心》入选全国戏曲现代戏展演,获“最佳创新剧目”奖。
人才培养是工作室的核心使命之一,为破解戏曲传承“断代”难题,工作室于2017年启动“雅韵传承计划”,构建“启蒙-进阶-职业”三级培养体系:面向6-12岁儿童开设“戏曲启蒙班”,通过游戏化教学体验唱念做打;针对青少年开设“精英班”,由资深演员一对一指导基本功与剧目表演;与国内戏曲院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优秀学员可参与工作室剧目创作,毕业后优先录用,截至目前,培养学员超500人,其中12人获得“小梅花奖”等国家级青少年戏曲奖项,20余人成为地方院团青年骨干。
作为文化传播的践行者,工作室始终将“让戏曲走进生活”作为社会责任,年均开展“戏曲进百校”“社区戏曲角”“乡村文化大集”等公益演出超80场,覆盖观众超10万人次;打造“典雅戏曲公开课”系列短视频,在抖音、B站等平台累计播放量超5000万次,一分钟学会戏曲身段”系列成为爆款内容;与高校合作开设“戏曲文化通识课”,编写《传统戏曲美育教程》,推动戏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室还注重跨界融合,与时尚品牌合作推出戏曲元素服饰,与游戏IP联动设计戏曲皮肤,让传统文化以新潮姿态融入日常生活。
为系统展示工作成果,特整理核心业务板块如下:
业务板块 | 典型案例 | |
---|---|---|
经典复刻 | 传统剧目整理、改编、演出,还原戏曲本体美学 | 《牡丹亭》青春版巡演全国20城,场均上座率90%以上 |
原创孵化 | 题材创新、剧本创作、音乐舞美设计,打造新时代戏曲精品 | 新编现代戏《匠心》获全国戏曲现代戏展演金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
美育普及 | 青少年培训、公益演出、线上课程、教材编写,推动戏曲大众化 | “雅韵传承计划”培养学员500余人,12人获“小梅花奖” |
跨界融合 | 与时尚、影视、游戏等领域合作,拓展戏曲传播边界 | 与某游戏IP合作推出“戏曲皮肤”上线首周下载量破千万 |
十余年深耕不辍,工作室先后获评“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全国戏曲普及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文化纽带,典雅戏曲工作室将继续以“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为准则,让古老戏曲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彩。
相关问答FAQs
Q1:典雅戏曲工作室的戏曲培训是否零基础可以报名?有没有年龄限制?
A1:工作室的培训课程覆盖零基础学员,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均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班级。“戏曲启蒙班”针对6-12岁儿童,以兴趣培养为主;“精英班”和成人班则系统教授唱腔、身段、表演等专业技能,无年龄上限,目前学员中年龄最小的6岁,最年长的68岁,真正实现“老少皆宜、学无止境”。
Q2:普通人如何参与工作室的公益活动或观看演出?如何获取最新活动信息?
A2:工作室公益演出和活动信息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典雅戏曲工作室)、微博及合作媒体发布,市民可关注平台报名参与“戏曲进校园”“社区戏曲角”等活动,常规演出可通过大麦网、猫眼等平台购票,部分公益演出免费开放(需提前预约),工作室每月在官方抖音账号开展“直播云赏戏”,观众可在线免费观看经典剧目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