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清官册》李军

京剧《清官册》是传统京剧中的经典剧目,以北宋名臣寇准为主角,讲述其不畏权贵、明察秋毫,最终为杨家将冤案昭雪的故事,作为上海京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李军凭借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角色的精准把握,将寇准的智慧、刚毅与赤诚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该剧目最具代表性的“寇准”扮演者之一。

京剧《清官册》李军

《清官册》的剧情围绕“查案”与“昭雪”展开,全剧以“夜审潘洪”“打龙袍”“审刺客”等关键场次串联,展现了寇准在皇帝、权贵与百姓之间的周旋,李军饰演的寇准,并非简单的“清官符号”,而是被赋予了血肉丰满的人物弧光,在“奉命查案”一场中,他通过眼神的凝重与唱腔的顿挫,传递出对案件复杂性的认知;面对权贵威逼时,挺直的身板与斩钉截铁的念白,凸显出“威武不能屈”的气节;而在真相大白时,他眼含热泪的“高拨子”唱段,又将为民请命的赤诚与奸佞当道的悲愤融为一体,李军的表演,既遵循了京剧“唱念做打”的程式规范,又通过细腻的情感处理,让传统角色在现代观众中产生共鸣。

在唱腔艺术上,李军深谙余派(余叔岩)老生的精髓,嗓音醇厚高亢,行腔圆润流畅,他饰演的寇准,唱段以“西皮流水”“二黄导板”为主,既有传统老生的“脑后音”与“擞音”,又根据人物情感调整节奏与力度,劝千岁杀字休出口”的唱段,他通过“慢板”的铺垫与“流水板”的加速,将寇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说客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在“见皇姑”一场中,他运用“高拨子”的苍凉悲壮,唱出了杨家将蒙冤的屈辱与寇准内心的激荡,李军的念白同样功力深厚,京字的清晰、韵味的醇厚,加之语气的抑扬顿挫,让每一句台词都成为推动剧情、塑造人物的关键。

表演身段上,李军将老生的“庄重”与官员的“威仪”完美结合,他设计的“官步”稳健有力,水袖的运用刚柔并济,既符合寇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身份,又暗含“明察秋毫”的敏锐,在“夜审潘洪”一场中,他通过眼神的快速转动与手势的精准指向,表现出对案情细节的捕捉;而当潘洪负隅顽抗时,他一个“亮相”动作,如青松挺立,瞬间传递出正气凛然的舞台气场,李军还注重与对手演员的互动,无论是与皇姑的周旋,还是与刺客的对峙,都能通过眼神交流与身段配合,营造出紧张而富有张力的戏剧氛围。

作为京剧艺术的传承者,李军不仅对《清官册》的传统表演进行了继承,更在角色塑造上融入了现代审美,他认为,传统剧目中的“清官”形象不应是“高大全”的符号,而应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温度的“人”,他在表演中刻意弱化了“脸谱化”的处理,通过细微的表情变化与肢体语言,展现寇准面对压力时的犹豫、面对真相时的激动,以及面对百姓时的悲悯,这种“接地气”的演绎,让年轻观众也能感受到传统京剧的艺术魅力。

京剧《清官册》李军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李军在《清官册》中的表演亮点,以下表格对比了不同剧情阶段的核心表演手法与艺术效果:

剧情关键节点 李军的表演手法 艺术效果与人物塑造
奉命查案(初场) 眼神凝重,唱腔“导板”转“慢板”,水袖轻抚额前 展现寇准对案件复杂性的认知与责任重担
途中遇阻(权贵威逼) 念白字字铿锵,身段挺拔,眼神如炬 凸显不畏强权、坚守正义的气节
夜审潘洪(核心场次) 唱腔“流水板”节奏加快,手势比划案情,眼神专注 体现智慧缜密与为民请命的急切
见皇姑(周旋) 唱腔“高拨子”苍凉悲壮,身段谦和有礼,暗藏锋芒 表现外圆内方、智斗权谋的官员智慧
案情大白(终场) 唱腔“散板”高亢激昂,泪光闪烁,双手拱礼 传递昭雪冤屈的释然与对奸佞的痛恨

李军对《清官册》的演绎,不仅是对传统剧目的复刻,更是对京剧艺术“守正创新”的实践,他曾表示:“京剧的魅力在于‘程式中的个性’,每个演员都应在规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灵魂。”通过他对寇准的塑造,《清官册》这部传统剧目在当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让更多观众领略到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关问答FAQs

问:李军在京剧《清官册》中饰演的寇准,与其他流派(如马派、谭派)的“寇准”有何不同?
答:李军饰演的寇准,以余派老生为根基,唱腔讲究“脑后音”与“擞音”的运用,行腔圆润而不失刚劲,情感表达内敛而深沉,与马派(马连良)的“潇洒飘逸”相比,李军的寇准更侧重“庄重威严”,念白更注重京字的力度与韵味的醇厚;与谭派(谭鑫培)的“委婉细腻”相比,他的表演在“做派”上更显挺拔,身段更具官员的威仪,李军融入了现代审美,通过细腻的情感处理,弱化了传统“清官”的脸谱化形象,让角色更具人性化色彩。

京剧《清官册》李军

问:《清官册》作为传统京剧剧目,在当代舞台上如何吸引年轻观众?李军的表演对此有何贡献?
答:《清官册》能吸引年轻观众,核心在于其“正义”“智慧”的主题具有普世价值,而李军的表演则让这一主题以更鲜活的方式呈现,他在表演中注重“故事性”,通过眼神、身段与唱腔的配合,将复杂的剧情与人物情感直观地传递给观众;他弱化了程式的“程式化”,让传统唱腔与念白更贴近现代人的听觉习惯,例如在“劝千岁”唱段中,他通过节奏的调整与情感的注入,让这段经典唱段更具感染力;他还通过舞台调度的创新与对手演员的互动,增强了戏剧的张力,让年轻观众在“看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