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贩马记京剧选段讲述怎样一段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

《贩马记》是传统京剧中的经典老生戏,常与《秦琼卖马》并提,实则聚焦秦琼困潞州时的核心情节,以“卖马”为主线展现英雄落魄与忠义情怀,剧情起于秦琼押解公文至潞州天堂县,因公文被窃、盘缠耗尽,病倒招商店内,店主王老好催讨房饭钱,秦琼无奈欲将心爱黄骠马出售,却因马老齿长无人问津,幸遇绿林好汉单雄信(时不知秦琼身份),见马神骏又怜其遭遇,高价买马并赠银相助,为后瓦岗山聚义埋下伏笔,全剧以“文戏”为骨,通过唱念做打刻画人物,尤以老生唱段“店主东”最为脍炙人口。

贩马记京剧选段

剧中主要人物性格鲜明:秦琼(老应工)以“唱做并重”塑造,落魄中不失英雄气,唱腔苍劲有力,身段沉稳如“捋髯”“顿足”尽显悲愤;店主王老好(丑角)以插科打诨调节气氛,念白京味十足,市井气息浓厚;单雄信(净角)虽出场短暂,但“豪爽仗义”的形象通过“买马赠银”的行为深入人心,为后文“认亲”反差埋伏笔。

经典选段“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堪称老生“西皮流水”的范本,唱词以“提起了此马身有来历”开篇,追溯黄骠马“曾踏遍黄河与长江”的辉煌,与当下“困天堂”的困境形成强烈对比,旋律上,西皮流水的明快节奏与唱词的悲情交织,如“两泪如麻”的拖腔以颤音表现哽咽,“好汉英雄困天堂”的垛板则通过短促顿挫凸显不甘,表演中,老生通过“甩袖”“抚马”等动作,将惜马、自叹、怀才不遇的复杂情绪外化,尤其是“马踏黄河两岸”的虚拟马趟子,以程式化动作勾勒出昔日英姿,令人叹服。

该剧艺术特色有三:一是“文戏武戏相融”,虽无大开打,但秦琼的武生功底(如“亮相”“跨腿”)暗藏英雄本色;二是“丑角烘托正剧”,店主的幽默对冲了悲情,使剧情张弛有度;三是“以小见大”,通过“卖马”小事折射“忠义”大义,单雄信的“义”与秦琼的“信”形成道德共鸣。

贩马记京剧选段

文化层面,《贩马记》不仅展现京剧“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更承载传统价值观:秦琼虽困顿不坠志,单雄信疏财重义,二者共同构成“侠义精神”的缩影,至今仍被观众视为“见人品、见戏品”的佳作。

以下是《贩马记》核心选段信息概览:

选段名称 板式 主要人物 剧情节点 艺术特点
店主东带马 西皮流水 秦琼、店主 秦琼卖马前与店主对话 唱腔流畅,身段传神,情感层次丰富
提起了此马身有来历 西皮原板转流水 秦琼 追溯黄骠马来历与自身遭遇 叙事与抒情结合,展现英雄过往

FAQs
问:《贩马记》中的“店主东”唱段为何能成为京剧老生经典?
答:该唱段以“西皮流水”为基础,板式明快易记,旋律兼具叙事性与抒情性;唱词既交代“马老无人买”的剧情,又通过“踏遍黄河”“好汉英雄困天堂”等词句,将秦琼的豪迈与悲愤融为一体;表演上,老生需精准把握“唱念做打”的配合,如“捋髯”显无奈、“顿足”表愤懑,对演员功力要求极高,故成为检验老生行当的“试金石”,广为流传。

贩马记京剧选段

问:秦琼在《贩马记》中的形象与传统英雄形象有何不同?
答:传统英雄形象多“高大全”,而《贩马记》中的秦琼处于“落魄”状态:病困交加、无力付账,甚至需卖马求生,展现其凡人的一面(如对店主的无奈、对爱马的不舍);但通过“好汉英雄困天堂”的自勉,仍凸显其英雄气节未消,这种“英雄落魄”的刻画,使人物更真实可感,体现了京剧“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