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大班幼儿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情境化、游戏化的方式,了解京剧的基本元素(脸谱、服饰、动作、念白),并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京剧表演的乐趣,萌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结合“桃花村”这一充满童趣的主题,将京剧学习与故事情境融合,让幼儿在“桃花村庙会”的情境中自然感知、主动探索。
活动目标
-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京剧的脸谱颜色含义(如红色代表勇敢、白色代表狡猾)、服饰特点(如水袖、头饰)及基本动作(如兰花指、云手、踢腿),知道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戏曲。
- 技能目标:尝试模仿简单的京剧动作和韵律感强的念白,能根据角色特点进行初步的角色扮演。
- 情感目标:感受京剧艺术的夸张美和韵律美,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萌发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名称 | 数量 | 用途 |
---|---|---|
京剧脸谱(村姑、书生、土地公、小桃仙) | 各2-3个 | 引导幼儿观察脸谱颜色与角色性格的关系,供角色扮演使用 |
京剧服饰片段(水袖、披风、头饰) | 若干 | 让幼儿触摸、穿戴,感受服饰的华丽与特色 |
京剧选段音频《桃花村》片段(简化版) | 1段 | 营造京剧氛围,供幼儿模仿唱腔与韵律 |
京剧动作示范视频(兰花指、云手、亮相) | 1段 | 直观展示京剧动作,帮助幼儿学习模仿 |
桃花村场景布置(桃花树、灯笼、庙会背景板) | 1套 | 创设“桃花村庙会”情境,增强代入感 |
脸谱彩绘材料(安全颜料、画笔、湿巾) | 若干 | 幼儿自主设计简易脸谱,深化对角色性格的理解 |
经验准备
- 幼儿已听过“桃花村”的相关故事(如桃花仙子、村民互助等),对角色有初步认知。
- 在美工区尝试过画简单的对称图案,为脸谱绘制做铺垫。
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桃花村庙会要开演啦!(约5分钟)
教师以“桃花村土地公”的口吻导入:“小朋友们,桃花村的桃花开啦!我们准备办一场庙会,想邀请你们来表演京剧,你们愿意吗?”随后播放《桃花村》京剧选段音频,提问:“这段音乐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感受京剧音乐的铿锵有力与唱腔的韵味,激发兴趣。
探索发现:京剧里的“秘密武器”(约15分钟)
-
认识脸谱:颜色会“说话”
出示村姑(粉色脸谱,温柔)、书生(白色脸谱,斯文但略带狡黠)、土地公(红色脸谱,善良勇敢)、小桃仙(金色脸谱,神奇)的脸谱,引导幼儿观察颜色:“这些脸谱颜色一样吗?你觉得哪个角色最勇敢?为什么?”小结:“京剧里,红色代表勇敢,白色代表聪明,粉色代表温柔,金色代表神奇,颜色能告诉我们角色的性格!” -
欣赏服饰:穿上“戏服”变明星
展示水袖、披风、头饰,请个别幼儿穿戴并尝试甩水袖:“水袖长长的,甩起来像什么?”(像流水、像蝴蝶)引导幼儿感受服饰的华丽与动作的夸张美。 -
学做动作:身体会“表演”
播放京剧动作示范视频,带领幼儿模仿“兰花指”(拇指贴住掌心,食指伸直)、“云手”(双手交替画圆,如云朵飘动)、“亮相”(突然定住,眼神坚定),可结合“桃花开了”“土地公施法”等情境,让幼儿边念边做:“桃花开——兰花指”“土地公到——云手加亮相!”
角色扮演:桃花村庙会开演啦!(约15分钟)
-
分配角色,准备道具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村姑、书生、土地公、小桃仙),领取对应脸谱和服饰(简化版,如头饰、披风),教师协助穿戴。 -
分组排练,合作表演
播放《桃花村》京剧选段,教师引导:“村姑娘们可以跳个桃花舞,书生们拱手行礼,土地公挥挥拂尘,小桃仙转个圈!”鼓励幼儿用刚学的动作和简单的念白(如“桃花村真漂亮!”“土地公保平安!”)进行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协调动作与音乐节奏。 -
集体展示,分享快乐
各小组依次上台表演,其他幼儿当“小观众”,拍手打节奏,表演结束后,教师表扬幼儿的勇敢尝试,如“村姑的水袖甩得真美!”“土地公的亮相像真的演员一样!”
延伸活动:京剧创意秀(约5分钟)
- 美工区:提供脸谱彩绘材料,幼儿自主设计“我的专属脸谱”,并说说自己设计的角色是什么性格。
- 表演区:投放更多京剧服饰和道具,鼓励幼儿自由创编“桃花村新故事”,如“桃花仙子的生日派对”“小书生游桃花村”。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情境-探索-扮演”的递进式设计,将京剧元素融入幼儿熟悉的故事场景,降低了学习难度,幼儿在观察、模仿、表演中,不仅认识了脸谱、服饰、动作,更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到了京剧的趣味性,不足之处是个别幼儿对动作的协调性掌握较慢,后续可在晨间活动中增加“京剧小练兵”环节,通过游戏化练习(如“兰花指接力赛”)巩固动作技能。
相关问答FAQs
Q1:大班幼儿对京剧比较陌生,如何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京剧的“唱、念、做、打”?
A:对于“唱、念、做、打”这些专业术语,可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转化:“唱”像唱歌一样说话,有长长的拖音”;“念”是“有节奏地念台词,像念儿歌但更夸张”;“做”是“用身体做动作,比如甩袖子、转圈圈”;“打”是“比划着打架,但很慢,像跳舞一样”,同时结合具体动作示范(如“唱”时配合兰花手,“做”时模仿云手),让幼儿在直观体验中感知,避免抽象讲解。
Q2:如何让家长参与京剧主题活动,形成家园共育?
A:可设计“亲子京剧小任务”:①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京剧脸谱图片,制作“京剧小书”;②用废旧材料(如纸盒、丝巾)共同制作简易京剧道具(如水袖、官帽);③录制幼儿在家表演京剧小视频,分享到班级群;④邀请有京剧特长的家长进课堂,教幼儿简单的唱腔或动作,通过亲子互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学习内容,同时深化家庭对传统文化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