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豫剧探阴山全场剧本

豫剧《探阴山》是传统包公戏中的经典剧目,以包拯陈州放粮为背景,通过“夜探阴山”的奇幻情节,展现其“日断阳,夜断阴”的传奇形象,颂扬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品格,全剧结构紧凑,唱念做打兼具,融合了现实主义叙事与浪漫主义想象,是豫剧黑头行当的代表性作品,以下为全场剧本的详细梳理,包含人物、场次、核心情节及经典唱段。

豫剧探阴山全场剧本

人物表

角色 行当 性格/特点
包拯 黑头 开封府尹,铁面无私,智断冤案
柳金蝉 青衣 民女,被诬陷毒杀婆婆,含冤莫辩
王朝 生角 包公衙役,忠诚机敏
马汉 生角 包公衙役,沉稳勇武
李保 丑角 地痞,诬陷柳金蝉的真凶
判官 净角 阴间判官,掌管生死簿,威严神秘

场次结构与核心情节

第一场:接状鸣冤

场景:开封府大堂,包拯升堂。
情节:陈州百姓柳金蝉之母击鼓鸣冤,哭诉女儿被诬陷毒杀婆婆,屈打成招,即将问斩,包拯接过状纸,见案情蹊跷(柳金蝉素来贤德,婆婆暴病身亡疑点重重),决定暂缓行刑,亲赴陈州查案。
经典唱段(包拯)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众百姓细听我言,陈州府有冤情本府知晓,柳金蝉蒙大难祸从天降。
铁面无私人称颂,为民除害我包拯,王朝马汉快备马,陈州路上查分明!”

第二场:陈州查访

场景:陈州街头,市井萧条。
情节:包拯化装成算命先生,与王朝、马汉暗访百姓,从老人口中得知,柳金蝉婆婆死前曾与地痞李保争吵,李保近期常在赌坊挥霍银两,疑点指向李保,但李保与县令勾结,证据难寻,包拯决定夜探阴山,请判官查明真相。
经典唱段(包拯)
“陈州城内访民情,百姓含泪诉冤声,李保他赌坊银两来得怪,县官包庇他藏祸心。
阴阳两隔路不明,唯有阴山问判官,手持尚方剑,心装百姓安,今晚夜探鬼门关!”

第三场:夜探阴山

场景:阴山脚下,阴风阵阵,鬼火飘忽。
情节:夜深人静,包拯携王朝、马汉来到阴山,他手持尚方宝剑,口念咒语,召唤判官,起初阴风怒号,鬼魂哭嚎,包拯毫不畏惧,高声呼喊:“判官何在?包拯求见!”
经典唱段(包拯)
“阴山脚下雾沉沉,鬼火点点照鬼门,老包我一生不信鬼神论,为查冤屈求判官临。
(念白)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判官若有灵,速速显神威!”

豫剧探阴山全场剧本

第四场:判官显圣

场景:阴山判官府,判官红脸绿袍,手持生死簿。
情节:判官被包拯的诚心感动,现身相见,包拯说明来意,判官翻开生死簿,只见柳金蝉名字下注“冤死”,李保名字旁有“毒杀柳氏”的记录,判官告知:“柳金蝉婆婆实为李保下毒,嫁祸柳氏,李保因赌债纠纷起杀心。”同时判官提醒:“李保已买通县令,欲害包拯性命,需小心防范。”
经典唱段(判官)
“云雾开,判官临,生死簿上判分明,柳金蝉她本是清白女,李保下毒害人命。
包拯你阳间断案如明镜,阴间也有公道存,速回阳间捉真凶,莫让冤魂恨难平!”

第五场:智破冤案

场景:陈州公堂,李保、县令在堂。
情节:包拯返回阳间,以“夜得判官托梦”为由,传唤李保与县令,他先假装惊慌,称判官告知“真凶已逃”,诱使李保心虚逃跑,随后包拯命王朝、马汉将李保抓获,并搜出其毒药及贿赂县令的银票,在铁证面前,李保认罪,县令被革职查办,柳金蝉沉冤得雪。
经典唱段(包拯)
“明镜高悬照乾坤,冤案昭雪慰民心,李保你罪行难抵赖,毒杀嫁祸罪加身!
(对柳金蝉)姑娘莫要再悲伤,老包为你讨公道,从今往后重做人,善恶终有上天报!”

艺术特色

《探阴山》通过“阳间审案+阴间查案”的双线结构,既展现了包拯的智慧与勇气,又融入了民间“善恶有报”的朴素价值观,唱腔上,黑头唱腔刚劲有力,板式多变(如导板、二八板、快二八),念白铿锵顿挫,身段沉稳威严,充分体现了豫剧“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特点,夜探阴山”一场的阴森氛围营造,“判官显圣”的奇幻场面,以及“智破冤案”的紧凑节奏,成为豫剧舞台上的经典片段。

豫剧探阴山全场剧本

相关问答FAQs

问1:《探阴山》中“夜探阴山”的情节为何深受观众喜爱?
答:“夜探阴山”是全剧的高潮,通过包拯不畏鬼神、主动挑战未知的精神,塑造了其“为民请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形象,情节上,它将现实案件与阴间奇幻结合,既满足了观众对“正义必彰”的期待,又以鬼判、鬼火等元素增强了戏剧张力,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强,因此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场次。

问2:豫剧《探阴山》中包拯的“黑头”形象有何表演要求?
答:黑头是豫剧净角的重要分支,扮演包拯需突出“刚正威严”的特点,表演上要求“唱念做打”并重:唱腔需用“炸音”“脑后音”,声如洪钟,体现铁面无私;念白要字字铿锵,节奏分明,如“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名段需掷地有声;身段需稳重有力,动作幅度大但不失分寸,如手持尚方剑的“亮相”,要威风凛凛,令人生畏,通过这些细节,才能塑造出深入人心的“包青天”形象。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