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中国戏曲学院官方最新动态有哪些值得关注?

中国戏曲学院作为中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戏曲艺术院校,始终以“传承戏曲艺术、培养戏曲人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被誉为“中国戏曲人才的摇篮”,学院始建于1950年,初名中央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历经中国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院等阶段,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8年成为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共建高校,在七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始终扎根戏曲沃土,形成了完备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为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中国戏曲学院官

学院的历史沿革与学科建设紧密相连,从初创时期注重传统技艺传承,到改革开放后拓展戏曲教育内涵,再到新时代推动戏曲艺术创新,学院始终与戏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学院设有表演系、导演系、音乐系、戏曲文学系、舞台美术系、新媒体艺术系、国际文化交流系等10个教学单位,形成了以戏剧戏曲学为核心,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戏剧戏曲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表演(京剧)、戏剧影视文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戏曲作曲)等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彰显了学院在戏曲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师资力量是学院发展的核心支撑,学院汇聚了一批戏曲表演艺术家、理论家和教育家,形成了“名家传戏、名师授艺”的优良传统,现有教职工近6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超50%,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名师10余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京剧流派的创始人或传人曾在此任教,如今的师资团队中既有谭孝曾、李宏图、王立军等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有张火丁、史依弘等当代戏曲名家,还有一批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创新思维的中青年学者,构建了“老中青结合、技艺融合”的师资梯队。

艺术实践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院拥有“中国京剧传承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昆曲、评剧等)保护与传承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常态化开展“青春版”传统剧目复排、新创剧目展演、国际戏曲文化交流等活动,学生多次参与央视春节戏曲晚会、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等重要演出,在“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戏剧表演奖”等权威评选中屡获殊荣,学院还与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等专业院团建立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学演结合”的实践机会,实现从课堂到舞台的无缝衔接。

中国戏曲学院官

校园文化浸润着浓厚的戏曲特色,学院定期举办“校园戏剧节”“非遗进校园”“戏曲工作坊”等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戏曲名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图书馆设有“戏曲文献中心”,收藏戏曲古籍、音像资料等珍贵文献10万余册(件);校园环境融入戏曲元素,如教学楼以“生旦净丑”命名,广场立有戏曲名家雕塑,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在招生与就业方面,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注重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的统一,本科、研究生、继续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覆盖戏曲艺术各领域,毕业生大多进入专业戏曲院团、艺术院校、文化机构等单位,许多人已成为戏曲舞台的中坚力量,如史依弘、王蓉蓉、方旭等知名艺术家,以及活跃在戏曲教育、理论研究、文化传播等领域的骨干人才,持续为戏曲艺术注入活力。

相关问答FAQs

Q1:中国戏曲学院有哪些王牌专业?
A1:中国戏曲学院的优势专业集中在戏曲领域,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包括表演(京剧、昆曲、地方戏等方向)、戏剧影视文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戏曲作曲)、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曲舞台设计、戏曲服装设计等)、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表演(京剧)是学院的立校之本,培养了大批京剧名家;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以戏曲编剧为核心,兼顾戏剧影视创作,在业界享有盛誉。

中国戏曲学院官

Q2:报考中国戏曲学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A2:报考条件因专业而异,一般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普通高考报名条件;身体健康,符合专业要求(如表演专业对身高、嗓音、形体有特定标准,戏曲作曲专业需具备乐理基础和创作能力);部分专业(如京剧表演、地方戏表演)需提前参加专业校考,考察专业基本功和艺术素养;文化课成绩需达到所在省份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具体要求可参考当年《中国戏曲学院招生简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