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盘丝洞》取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五十二回至五十五回,是传统京剧中的神怪戏代表作,以武旦、花旦应工,融合了武打、唱腔与表演,讲述了唐僧师徒途经盘丝洞,遭遇蜘蛛精精怪,最终由孙悟空降妖除魔的故事,全剧唱词兼具文采与戏剧张力,既展现妖媚的诡谲,又凸显正气的凛然,以下按剧情场次整理核心唱段,并附艺术特色分析。
剧情场次与核心唱词
第一场:唐僧遇险
剧情简介:唐僧师徒行至黄花观,见观宇破败,命八戒化缘,悟空巡山,唐僧独坐等候时,被盘丝洞七蜘蛛精掠走。
角色:唐僧(老生)、蜘蛛精(大精,花旦)
唱词:
-
唐僧(西皮导板):
“山高路远行来倦,暂坐观前把心安。”
(转西皮原板)
“看那黄花观一片寂静,香火寥落少人烟。
八戒化缘去未返,悟空巡山在云端。
我为佛门取真经,何惧妖魔与险关?” -
大精(二黄慢板):
“蛛丝吐尽千般巧,化作红颜惑僧寮。
唐僧乃是金蝉子,吃了长生永不老。
姐妹们齐心将他擒,今日喜事乐陶陶!”
第二场:悟空探洞
剧情简介:悟空不见唐僧,驾云寻至盘丝洞外,见洞口蛛丝缠绕,知有妖精作祟,变身飞虫入洞探查。
角色:孙悟空(武生)、大精(花旦)
唱词:
-
悟空(西皮流水):
“火眼金睛识妖邪,洞口蛛丝结网罗。
变作飞虫潜入内,定要救出我师父来!” -
大精(南梆子):
“忽闻洞外风声动,莫非是那猴儿来逞凶?
姐妹们速将洞门紧,天罗地网布其中!”
第三场:八戒中计
剧情简介:八戒巡山归来,不见师父,寻至盘丝洞,被蜘蛛精幻化的“村姑”迷惑,闯入洞中遭擒。
角色:猪八戒(丑角)、蜘蛛精(众花旦)
唱词:
-
八戒(数板):
“老猪老猪胃口好,巡山饿了找食饱。
前面有个大洞府,闻香扑鼻真美妙!
哎哟喂,这群姑娘真俊俏,莫非是天上下凡的娇?” -
众精(对唱,西皮摇板):
“猪八戒傻笑不知羞,闯入洞中命难留。
“姐姐们莫要慌张,且将他捆在柱上头!”
第四场:大精施法
剧情简介:大精欲吃唐僧,命众精设下“毒阵”,以蛛丝缚唐僧,并唤来蜈蚣精助战。
角色:大精(花旦)、唐僧(老生)、众精(武旦)
唱词:
-
大精(二黄散板):
“金箍棒下妖魔怕,今日落在俺家蛛网下。
取出心来当酒吃,长生不老全靠他!” -
唐僧(反二黄原板):
“绑缚绳索难挣脱,师父命在旦夕间。
悟空师弟你在何方?快救为师脱此难!” -
众精(齐唱,高拨子):
“蛛丝万缕织罗网,天兵天将也难防!
姐妹们合力施法力,唐僧今日命必亡!”
第五场:悟空降妖
剧情简介:悟空搬来毗蓝婆菩萨,以金针破妖法,收服蜘蛛精,救出唐僧与八戒。
角色:孙悟空(武生)、毗蓝婆(老旦)、唐僧(老生)
唱词:
-
悟空(西皮快板):
“妖精诡计难瞒俺,老孙早已看破端。
请来毗蓝婆菩萨,定叫妖魔把命还!” -
毗蓝婆(二黄导板):
“佛光普照降妖邪,金针一破显神通!”
(转二黄原板)
“盘丝洞内妖气盛,孽畜敢把佛门侵。
金针过去妖魔现,原形毕露现原形!” -
众精(惨叫,齐唱):
“痛煞我也!好个孙悟空,请来菩萨破我法!
姐妹们快逃命,化作原形遁天涯!” -
唐僧(西皮散板):
“徒弟救为师脱险关,师徒重聚心欢畅。
妖魔已除休要念,继续西行取经篇!”
唱词艺术特色
《盘丝洞》唱词既遵循京剧“以词唱情、以腔塑人”的传统,又通过不同行当的唱腔差异,鲜明刻画人物性格:
- 唐僧(老生):唱词以“西皮”“二黄”为主,唱腔庄重沉稳,体现其高僧身份,如“绑缚绳索难挣脱”一句,用反二黄低回婉转的旋律,凸显其绝望与虔诚。
- 孙悟空(武生):唱词多用“西皮流水”“快板”,节奏明快,气势如虹,如“火眼金睛识妖邪”,通过急促的板式展现其机敏与果敢。
- 蜘蛛精(花旦):唱腔融合“南梆子”“二黄慢板”,旋律妩媚中带阴狠,如“蛛丝吐尽千般巧”,通过拖腔与装饰音,塑造其妖艳诡谲的形象。
- 猪八戒(丑角):唱词口语化,多用“数板”与“摇板”,诙谐滑稽,如“老猪老猪胃口好”,通过夸张的语气与节奏,增强喜剧效果。
全剧唱词还注重“文武戏结合”,如大精施法时的“高拨子”齐唱,节奏铿锵,配合武打场面,营造紧张氛围;而悟空降妖时的“西皮散板”,则转为舒缓明快,预示胜利结局,形成强烈的戏剧对比。
相关问答FAQs
Q1:京剧《盘丝洞》中蜘蛛精的唱腔为何以“花旦”应工?其唱词设计有何深意?
A1:蜘蛛精在剧中以“红颜惑人”的形象出现,需通过妩媚的唱腔与身段展现其妖艳特质,故以花旦应工,唱词设计上,多采用“二黄慢板”“南梆子”等柔美板式,如“蛛丝吐尽千般巧”,通过细腻的拖腔与装饰音,突出其“以美为武器”的诡谲;唱词中“金蝉子”“长生不老”等词句,既点明其掠唐僧的动机,又暗示其贪婪狠毒的本性,形成“美”与“恶”的反差,增强戏剧张力。
Q2:猪八戒在《盘丝洞》中的唱段如何体现其喜剧性格?唱词中有哪些典型语言风格?
A2:猪八戒的唱段以“丑角”特有的诙谐语言与夸张节奏为核心,通过“数板”“摇板”等板式,塑造其贪吃、好色、憨直的性格,典型语言风格包括:一是口语化与俚语化,如“老猪老猪胃口好”“哎哟喂,这群姑娘真俊俏”,用生活化语言贴近人物;二是夸张与自嘲,如“巡山饿了找食饱”,通过贪吃的细节制造笑料;三是对比与反差,如将“大洞府”比作“美食天堂”,将“妖精”误认为“村姑”,凸显其愚笨与滑稽,使唱段兼具喜剧效果与人物塑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