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抬花轿》是豫剧祥符调的经典传统剧目,以明代为背景,通过天官府小姐周凤莲坐花轿出嫁的奇遇,串联起爱情、误会与团圆的喜剧故事,全剧以“抬花轿”为核心线索,融合民间风俗、幽默对白与经典唱腔,展现了豫剧贴近生活的艺术魅力,深受观众喜爱。
人物表
角色 | 行当 | 性格特点 |
---|---|---|
周凤莲 | 闺门旦/花旦 | 大胆泼辣,聪慧灵动,敢于追求真爱 |
文素臣 | 小生 | 文雅正直,才华横溢,重情重义 |
王定 | 老生 | 周府管家,忠厚耿直,略带迂腐 |
张三 | 丑角 | 轿夫,幽默风趣,爱说俏皮话 |
李四 | 丑角 | 轿夫,憨厚朴实,配合张三插科打诨 |
周父 | 老生 | 天官,威严中透着对女儿的疼爱 |
主要场次剧情
第一场:备轿起程
天官府小姐周凤莲年方二八,经父母之媒、父母之命,许配给尚书之子文素臣,出嫁当日,周府张灯结彩,丫鬟仆妇忙着准备嫁妆,周凤莲身着凤冠霞帔,坐在镜前梳妆,既羞涩又期待,管家王定指挥轿夫张三、李四抬来八抬花轿,轿身红绸绣金凤,轿顶挂铜铃,十分气派,周凤莲在丫搀扶下上轿,王定叮嘱轿夫“稳当些”,花轿起程,铜铃叮当,引出第一段欢快的唱腔。
第二场:路遇风波
花轿行至闹市,恰逢才子文素臣微服私访,乘马经过,张三、李四抬着轿子,边走边唱着豫剧特有的“小调”,逗得路人哈哈大笑,突然,一阵风吹起花轿帘子,周凤莲与文素臣四目相对,两人皆是一愣,文素臣见轿中女子明艳动人,心生好感;周凤莲见书生气质不凡,芳心暗许,一伙地痞来搅局,欲调戏轿中女子,张三、李四挺身而出,用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赶走地痞,化险为夷,文素臣也出手相助,两人短暂交流,互生倾慕。
第三场:洞房成缘
花轿抬至文府,鞭炮齐鸣,鼓乐喧天,周凤莲下轿,跨过马鞍,寓意平安,拜堂时,文素臣见新娘正是路中所见女子,惊喜万分;周凤莲发现新郎便是那位书生,更是羞中带喜,洞房内,红烛高照,两人初见时的羞涩逐渐化为深情,文素臣以诗为媒,周凤莲以对回应,才子佳人,情投意合,王定赶来报喜,称文素臣已高中状元,周父也派人送来贺礼,全剧在喜庆的唱腔和欢快的舞蹈中落幕,成就一段美满姻缘。
经典唱段赏析
周凤莲坐轿唱段(祥符调)
“八月十五月儿圆,周凤莲坐轿泪涟涟,爹娘之命媒妁言,不知女婿是何般,轿夫大哥你慢些走,让我再瞧瞧路两边……”这段唱腔婉转细腻,通过“月圆”反衬人物内心的复杂,既有对未知的忐忑,也有对爱情的憧憬,展现了闺阁女子的细腻情感。
轿夫张三、李四的对唱(豫东调)
“左脚抬,右脚落,花轿颤悠悠,好似水上舟,东家给酒肉,咱得把轿抬稳当,莫让小姐受了颠簸……”这段唱腔活泼明快,节奏感强,用口语化的语言和夸张的肢体动作,将轿夫的憨厚与幽默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全剧增添了浓郁的喜剧色彩。
相关问答FAQs
问:《抬花轿》中周凤莲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答:周凤莲是豫剧舞台上经典的闺门旦形象,她既有传统女性的温婉含蓄,又有敢于突破束缚的大胆泼辣,面对“父母之命”的婚姻,她没有逆来顺受,而是在路遇文素臣后主动关注,洞房内以诗传情,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自主意识,她聪慧灵巧,面对地痞时沉着冷静,通过轿夫的巧妙化解危机,体现了机智勇敢的性格。
问:豫剧《抬花轿》的经典唱段有哪些艺术特色?
答:《抬花轿》的经典唱段充分体现了豫剧“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特色,在唱腔上,融合了祥符调的婉转细腻和豫东调的明快豪放,如周凤莲的唱段以祥符调为主,表现闺阁女子的柔美;轿夫的唱段则以豫东调为主,节奏鲜明,充满生活气息,在表演上,抬轿的舞蹈动作独具匠心,轿夫通过颤轿、晃轿等动作,配合唱腔和锣鼓点,将花轿的动态感表现得栩栩如生,极具观赏性,唱词通俗易懂,多用民间俗语和生活场景,贴近观众,使剧目更具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