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洛阳豫剧团李树建在吗?其现状如何?

李树建作为豫剧界的标志性人物,与洛阳豫剧团有着深厚的渊源,虽然他目前已从河南豫剧院院长的领导岗位上退休,但并未离开豫剧舞台,尤其是与洛阳豫剧团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以艺术指导、顾问等身份持续为剧团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洛阳豫剧团李树建在吗

李树建1957年出生于河南汝州,1970年进入洛阳豫剧团学员班学习,师从豫剧名宿马金凤、常香玉等艺术家,是豫剧“常派”“马派”艺术的传承者,后在此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李派”艺术,他在洛阳豫剧团的成长经历,奠定了他艺术生涯的根基——从青年时期的主演到中年时期的团长,再到后来成为河南豫剧的领军人物,洛阳始终是他艺术创作的“根”,2001年,他担任洛阳豫剧团团长期间,带领剧团创排了《程婴救孤》《清风亭》《大登殿》等经典剧目,不仅让洛阳豫剧团重新焕发活力,更将这些剧目推向全国,使豫剧的艺术魅力跨越地域限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作品。

李树建是否在洛阳豫剧团”,需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职务层面,他已不再担任洛阳豫剧团的行政职务,目前的主要身份是河南豫剧院名誉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以及洛阳豫剧团的“艺术顾问”或“终身荣誉团长”;二是活动层面,他仍频繁参与洛阳豫剧团的重要工作,包括剧目策划、青年演员指导、重大演出把关等,2023年洛阳豫剧团复排《程婴救孤》时,他便全程参与指导,从唱腔设计到表演细节,亲自为青年演员抠戏,确保经典剧目的艺术精髓得以传承,他还多次带领洛阳豫剧团参加国内外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如2024年“中国戏曲文化周”中,他以艺术总监身份率团进京演出,让首都观众领略到洛阳豫剧的独特风采。

李树建对洛阳豫剧团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上,更在于对剧团人才的培养,他深知“传承”是戏曲发展的生命线,多年来始终致力于青年演员的梯队建设,通过“师带徒”制度,他收拢了洛阳豫剧团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如杨历光、潘月红等,将自己的表演经验、舞台心得倾囊相授,在日常训练中,他要求青年演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基本功到人物塑造,逐一打磨,他还推动洛阳豫剧团与专业艺术院校合作,开设豫剧人才培训班,为剧团储备了后备力量,在他的影响下,洛阳豫剧团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同台、薪火相传的良好局面,成为豫剧界人才辈出的重镇。

洛阳豫剧团李树建在吗

以下是李树建与洛阳豫剧团相关的重要事件概览,以便更清晰地梳理他的艺术轨迹与剧团的关联:

时间段 事件/职务 主要贡献/影响
1970-1980年代 洛阳豫剧团学员班学习、主演 师从马金凤、常香玉,打下扎实的艺术基础,主演《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剧目崭露头角
2001-2008年 洛阳豫剧团团长 创排《程婴救孤》《清风亭》等经典,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推动剧团走向全国
2010年后 洛阳豫剧团艺术顾问、终身荣誉团长 指导复排经典剧目,培养青年演员,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提升剧团艺术影响力
2020年至今 退休后仍以顾问身份参与剧团工作 亲授表演技艺,推动豫剧进校园、进社区,为洛阳豫剧的传承与发展持续发力

尽管年近七旬,李树建依然活跃在豫剧一线,他不仅关注洛阳豫剧团的业务发展,更心系豫剧艺术的未来,近年来,他发起“豫剧振兴计划”,推动洛阳豫剧团与新媒体融合,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扩大豫剧受众;他还策划了“李树建艺术工作室”,与洛阳豫剧团共享资源,为青年演员提供更多学习和实践机会,在他看来,“洛阳是豫剧的发源地之一,洛阳豫剧团不能丢,豫剧的根不能断。”这份对艺术的坚守与热爱,让他在退休后依然选择与洛阳豫剧团并肩前行。

李树建虽然不再担任洛阳豫剧团的行政职务,但作为剧团的“灵魂人物”,他始终以各种形式参与其中,是洛阳豫剧团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力量,他的存在,不仅为洛阳豫剧团注入了持续的艺术活力,更让豫剧这一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洛阳豫剧团李树建在吗

相关问答FAQs

Q1:李树建现在是否还会登台演出?
A1:李树建目前仍会登台演出,但频率较以往有所减少,且演出内容多为传承经典剧目或公益性质演出,2024年他参与“全国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时,演唱了《程婴救孤》中的选段,并将演出所得部分捐赠给洛阳豫剧团青年演员培养基金,他表示,登台不仅是为了展示艺术,更是为了通过亲身示范,让年轻演员感受舞台的魅力,传承豫剧的“精气神”。

Q2:李树建对洛阳豫剧团青年演员的培养有哪些具体举措?
A2:李树建对洛阳豫剧团青年演员的培养采取“理论+实践”双轨制:他定期为青年演员开设“李树建艺术讲堂”,讲解豫剧历史、唱腔理论、人物塑造方法等专业知识;他通过“以戏带徒”的方式,让青年演员参与经典剧目的复排,如在《清风亭》中饰演张元秀,在《大登殿》中饰演薛平贵,通过舞台实践提升表演能力,他还推动剧团与河南豫剧院合作,选派优秀青年演员参与“名家工作室”项目,与更多豫剧大师交流学习,拓宽艺术视野。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