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罗成叫关全剧中,罗成淤泥河叫关缘何无人应援?

京剧《罗成叫关》是传统剧目《说唐全传》中的经典折子戏,以隋唐名将罗成的悲壮结局为核心,通过“被困淤泥河”“三次叫关”“中箭身亡”等情节,展现了英雄末路的苍凉与忠义难酬的悲愤,该剧作为老生行当的代表作之一,以唱、念、做、打的深度融合,塑造了罗成勇猛刚直、忠心报国却命运多舛的艺术形象,至今仍是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

京剧罗成叫关全剧

剧情梗概:英雄末路的悲歌

《罗成叫关》的故事发生在隋末唐初,罗成奉唐王李世民之命,率军攻打淤泥河附近的刘武周部,因地形复杂,罗成的战马不慎陷入淤泥河中,动弹不得,唐军驻守的“高平关”近在眼前,却因守关将领秦琼(罗成的表兄)与程咬金等人此前与罗成存在误会,加之关前敌军环伺,守军不敢轻易开关,罗成被困淤泥河,腹背受敌,情急之下三次向关上呼救,却均未得到回应,敌军万箭齐发,罗成中箭身亡,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全剧以“被困—叫关—中箭”为主线,节奏层层递进:开篇通过罗成的趟马(表现骑马动作的程式化表演)和挣扎,展现其被困时的焦急与无奈;中段的“叫关”是核心冲突,罗成从期待到愤怒再到绝望的情绪变化,通过唱腔、念白和身次逐步深化;结尾的中箭场景,以“僵尸倒”(表现中箭身亡的程式化动作)收束,将悲剧氛围推向高潮。

人物塑造:刚直英雄的悲剧宿命

罗成是剧中唯一核心人物,其形象通过多重维度立体呈现,作为隋唐“十六条好汉”之一,罗成武艺高强(“罗家枪”威震天下),相貌英俊(“银冠银甲白龙马”的“玉面寒枪”形象),但性格刚直倔强,不懂变通,这既是其优点,也是悲剧的根源。

在表演中,罗成的“勇”通过武打动作展现:被困淤泥时,他奋力挣扎,枪花(舞枪的技巧)翻飞,体现其不甘束手就擒;“叫关”时,他挺胸昂首,声音洪亮,展现将领的威严,而“悲”则通过唱腔和眼神传递:第一次叫关时,声音中带着期待,眼神望向关楼,透着对援军的信任;第二次叫关无人应答,唱腔转为急促,眉头紧锁,隐含愤怒;第三次叫关时,声音嘶哑,眼神绝望,唱词中透出“忠心报国反遭弃”的悲凉,这种“勇”与“悲”的交织,让罗成的形象既有英雄的豪气,又有凡人的无奈,引发观众共鸣。

表演艺术:唱念做打的极致融合

京剧《罗成叫关》的艺术魅力在于对“唱、念、做、打”的综合运用,且每一环节都服务于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

京剧罗成叫关全剧

唱腔:以“西皮”声腔为主,节奏由“原板”逐渐加快至“流水板”,配合情绪变化,如罗成第一次叫关时唱“高平关前敌军广,马陷淤泥河难当”,唱腔平稳,体现对局势的冷静判断;第二次叫关时唱“叫一声秦哥快开枪,快开枪!”,节奏加快,字句铿锵,凸显焦急与愤怒;第三次叫关时唱“罗成今日命丧亡,悔不听旁人语端详”,转为“散板”,唱腔低沉,透出无尽的悔恨与悲怆。

念白:韵白与散白结合,既符合京剧的程式化要求,又贴近人物情感,如罗成被困时的自念:“淤泥河,淤泥河,罗成今日被困在此,好不闷煞人也!”语气中带着不甘;叫关时的“呔!关上的军士听了,快快开关放我进城!”则高亢有力,体现将领的威严。

做打:趟马、挣扎、甩袖等动作细腻传神,趟马时,演员通过“圆场”(快速奔跑的程式化动作)和勒马、挥鞭等动作,表现罗成寻找出路的急切;陷入淤泥时,双腿下蹲,身体前倾,双手作挣扎状,配合“蹉步”(表现滑倒的步法),生动展现被困的狼狈;中箭时,“僵尸倒”动作干净利落,身体后仰,双腿僵直,双臂张开,将英雄陨落的悲壮感瞬间定格。

主题思想:忠义难酬的时代悲歌

《罗成叫关》表面是罗成个人的悲剧,实则折射出封建时代忠臣良将的普遍困境,罗成一生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性格耿直、遭人误解,在关键时刻被“自己人”抛弃,这种“忠心反被无情弃”的设定,不仅是对罗成个人命运的惋惜,更是对封建制度下功臣难善终的深刻批判。

剧中“淤泥河”的意象也颇具深意:既是罗成被困的物理空间,也象征着英雄在乱世中难以挣脱的“泥潭”——无论是敌军的围困,还是内部的猜忌,都让罗成这位“玉面寒枪”最终无力回天,这种“英雄被困于时代”的悲剧性,让《罗成叫关》超越了简单的“武戏”范畴,成为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经典剧目。

京剧罗成叫关全剧

剧中关键情节与表演对应表

情节阶段 罗成情感 表演手段 关键台词/唱段
陷入淤泥河 焦急、无奈 趟马、挣扎、蹉步 “淤泥河,淤泥河,罗成今日被困在此!”
第一次叫关 期待、信任 喊叫、望城楼、挺胸 “呔!关上的军士听了,快快开关!”
第二次叫关 愤怒、不解 甩袖、瞪眼、加快节奏 “为何不开城门?莫非忘了结拜情?”
第三次叫关 绝望、悲愤 颤抖、跪地、散板唱腔 “罗成今日命丧亡,悔不听旁人语端详”
中箭身亡 不甘、悲怆 僵尸倒、甩头、定格 (无声,以动作表现)

相关问答FAQs

《罗成叫关》中罗成为何三次叫关无人应答?
答:罗成三次叫关无人应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地形限制:淤泥河地势低洼,关上守军可能因距离较远,未能清晰听到罗成的呼救;其二,内部矛盾:罗成与秦琼、程咬金等人在瓦岗寨时期曾因误会产生隔阂(如罗成曾拒绝及时救援秦琼),守关军士担心贸然开关会中敌军埋伏,故犹豫不决;其三,敌军压力:关外刘武周部兵力强大,守军需时刻防备敌军进攻,无法分心救援,这些因素共同导致罗成“叫关无门”,最终酿成悲剧。

京剧《罗成叫关》的表演难点在哪里?
答:该剧的表演难点主要集中在“情感层次把握”和“程式化技巧”的结合上,罗成的情感需从“勇”到“急”再到“悲”逐步转变,演员需通过唱腔、眼神、身次准确传递,避免情绪断层;“趟马”“僵尸倒”等程式化动作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如趟马需展现骑马的“稳、准、快”,僵尸倒需做到“身僵而不硬,悲怆而不乱”;唱腔中的“西皮流水板”和“散板”转换需自然,既要体现节奏变化,又要保持唱腔的连贯性,对演员的嗓音控制能力要求极高。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