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作为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之一,在中原大地上流传百年,而李树建作为当代豫剧的领军人物,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豫剧艺术的执着坚守,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他扎根豫西调的沃土,兼收并蓄,塑造了一系列经典舞台形象,不仅让豫剧艺术焕发新生,更将其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1957年,李树建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耳濡目染豫剧的唱念做打,1970年,13岁的他考入偃师县豫剧团,开始了戏曲生涯,由于天赋出众又勤奋刻苦,他很快成为剧团骨干,1981年,他有幸拜入豫剧唐派创始人唐喜成门下,系统学习豫西调老生表演,唱腔和表演技艺得到质的飞跃,1985年,他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进修,毕业后进入河南省豫剧三团,他深入生活,贴近群众,逐渐形成了“以情带戏、戏中有魂”的表演风格,此后,他历任河南省豫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成为推动豫剧发展的中坚力量。
李树建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悲情三部曲”——《清风亭》《程婴救孤》《大祭桩》,在《清风亭》中,他饰演以磨豆腐为生的张元秀,通过“拾子”“夺子”“寻子”等情节,将一位普通父亲从喜得贵子到失子疯癫的悲怆命运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三叫大宝”的唱段,苍凉悲怆,催人泪下,成为豫剧经典,2000年,他凭借此剧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4年,他主演的《程婴救孤》将豫剧艺术推向新高峰,该剧讲述了程婴“舍子救孤”的忠义故事,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了程婴的忍辱负重与家国大义,不仅获得第二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实现二度梅),还先后登上美国纽约百老汇、林肯艺术中心等国际舞台,让世界领略了豫剧的魅力,他在《大祭桩》中饰演李遇春,唱腔高亢激昂,身段潇洒利落;《鞭打芦花》中饰演闵损,将孝道文化融入表演,感人至深,这些作品不仅屡获国家级大奖,更成为各地豫剧院团的保留剧目。
李树建的表演艺术以“豫西调”为根基,融合了豫东调的豪迈与京剧的表演程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李派”老生风格,唱腔上,他嗓音宽厚洪亮,行腔稳健大方,尤其擅长运用“脑后音”“擞音”等技巧,表现人物的悲愤与坚毅,如《清风亭》中“老天爷你杀了我儿张元秀”的唱段,通过高低起伏的旋律,将张元秀的绝望与控诉展现得入木三分,表演上,他注重“内外合一”,无论是眼神、身段还是念白,都服务于人物塑造,如在《程婴救孤》中,他通过颤抖的双手、佝偻的腰身,将程婴晚年背负“卖主求荣”骂名的沉重感刻画得动人心魄,他常说:“演戏要演人,演人要演心”,这种“以情动人”的艺术理念,让他的表演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作为豫剧艺术的守护者,李树建始终致力于豫剧的传承与创新,他担任河南省豫剧院院长期间,推动“名家传戏”工程,收徒传艺,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如杨红霞、李金枝等,为豫剧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他积极推动豫剧进校园、进社区,组织“送戏下乡”活动,年均演出超百场,让更多群众感受到豫剧的魅力,他倡导“守正创新”,在保留传统剧目精髓的基础上,创作了《焦裕禄》等现代戏,将时代精神融入戏曲艺术,让豫剧与时代同频共振,他还多次率团赴海外演出,参加国际艺术节,推动豫剧走向世界,成为中原文化的重要使者。
剧目 | 角色 | 艺术特色 | 获奖情况/影响 |
---|---|---|---|
《清风亭》 | 张元秀 | 唱腔苍凉悲怆,表演注重内心刻画,以“三叫大宝”催泪 |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豫剧经典剧目 |
《程婴救孤》 | 程婴 | 融合豫西调与豫东调,展现忠义与家国情怀 | 第二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登上百老汇等国际舞台 |
《大祭桩》 | 李遇春 | 唱腔高亢激昂,身段潇洒,兼具文武老生特色 | 豫剧传统剧目代表作,广为流传 |
《鞭打芦花》 | 闵损 | 以情动人,将孝道文化融入表演,朴实感人 | 河南省戏剧大赛金奖;弘扬传统孝道文化 |
FAQs
问:李树建的唱腔为什么被称为“苍凉悲壮、质朴深沉”?这种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答:李树建的唱腔以豫西调为基础,豫西调本身就具有苍劲悲凉的特点,他在此基础上吸收了豫东调的激昂和京剧的发声技巧,形成了独特的“李派”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他长期扎根民间、贴近群众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他善于从普通人的命运中汲取情感养分,将生活中的悲喜融入唱腔,使其既有戏曲的程式美,又有生活的真实感,他拜师唐喜成后,系统学习了唐派“脑后音”“擞音”等技巧,运用这些技巧表现人物的悲愤与坚毅,最终形成了“苍凉悲壮、质朴深沉”的唱腔特色。
问:李树建在传承豫剧艺术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答:李树建对豫剧艺术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徒传艺,通过“名家传戏”工程,将自己的表演技艺和艺术理念传授给青年演员,如杨红霞、李金枝等,培养了一批豫剧接班人;二是推动豫剧普及,组织“送戏下乡”“豫剧进校园”等活动,年均演出超百场,让基层群众和青少年学生近距离接触豫剧,扩大了豫剧的受众群体;三是创新传播方式,在保留传统剧目精髓的同时,创作《焦裕禄》等现代戏,将时代精神融入戏曲艺术,并率团赴海外演出,参加国际艺术节,推动豫剧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豫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