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滑油山剧情介绍

京剧《滑油山》是传统“劝善戏”中的经典剧目,改编自佛教目连救母故事,以因果报应为核心,通过刘青提的堕落与救赎,展现善恶有报的伦理观念,剧情围绕主人公刘青提从善行到恶念的转变,以及死后堕入地狱受苦、最终得子超度的过程,深刻揭示了孝道与忏悔的重要性。

京剧滑油山剧情介绍

故事始于北宋年间,汴梁城外的刘氏家道殷实,刘青提早年虔诚信佛,常斋僧布施,乐善好施,其夫刘洪山为生意人,常年在外,家中事务由刘青提主持,刘青提育有一子刘子,一媳张氏,家庭和睦,随着年岁渐长,刘青提逐渐被贪欲与嗔心蒙蔽,开始轻信谗言,对儿媳张氏刻薄苛责,甚至驱赶其出家为尼,儿子刘子苦劝无果,只能暗中接济母亲,后刘洪山客死他乡,家道中落,刘青提更是怨天尤人,将所有不幸归咎于儿媳与佛祖不佑,最终烧毁佛像,破斋茹荤,彻底背离佛门。

刘青提死后,魂至阎罗殿,阎王因其毁谤佛法、虐待至亲的罪孽,判其堕入“滑油山”,滑油山是佛教地狱中一处酷刑之地,山体陡峭,布满油脂,罪人需赤足攀爬,刀斧从天而降,油火灼烧,苦不堪言,刘青提在滑油山受尽折磨,哀嚎求救,其声传至阳间,刘子得知母亲堕入地狱,悲痛欲绝,变卖家产,请来高僧诵经超度,高僧设坛“打焰口”,念诵《梁皇宝忏》,刘青提的魂魄得以暂时脱离苦海,向儿子忏悔往昔之罪,并告诫世人“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刘青提在儿子的孝行与佛力加持下,往生善道。

以下是《滑油山》关键情节梳理:

京剧滑油山剧情介绍

时间节点 核心事件 人物关系变化 主题体现
早年时期 刘青提虔诚信佛,乐善好施 家庭和睦,婆媳融洽 善因善果的起点
中年转变 轻信谗言,虐待儿媳,家道中落 婆媳反目,母子疏离 欲望蒙蔽初心
晚年堕落 烧毁佛像,破斋茹荤 完全背离佛门,怨气深重 恶念积累,罪业加深
死后审判 阎罗殿判罪,堕入滑油山 阴阳两隔,受尽酷刑 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阳间超度 刘子变卖家产,高僧诵经 母子忏悔,佛力救赎 孝道感人,忏悔消业

剧目通过刘青提的悲剧,警示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强调孝道是立身之本,忏悔是解脱之途,在艺术表现上,《滑油山》融合了京剧唱、念、做、打,尤其是刘青提在滑油山的受苦场景,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和凄厉的唱腔,将地狱的恐怖与人性的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极具感染力,而“打焰口”一场的高僧诵经,则融入佛教仪轨,庄严肃穆,传递出慈悲救赎的宗教情怀。

FAQs
Q:《滑油山》中的“滑油山”在佛教地狱体系中具体指什么?
A:滑油山是佛教“十六地狱”之外的“十八小地狱”之一,主要惩罚毁谤佛法、不孝父母、破斋茹荤的罪人,传说此地山体光滑如油,罪人赤足攀爬时,会被天降的刀斧砍剁,油火灼烧,痛苦万分,象征恶业带来的无尽煎熬。

Q:京剧《滑油山》为何被称为“劝善戏”?其教育意义体现在哪里?
A:作为“劝善戏”,《滑油山》通过刘青提从善到恶再到受苦忏悔的故事,直观展现“善恶有报”的因果观念,旨在警示世人弃恶从善,其教育意义在于强调孝道的重要性(刘子的孝行救母),以及忏悔对灵魂的救赎作用,倡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传统伦理价值观。

京剧滑油山剧情介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