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豫剧抬花轿名家教唱时如何掌握演唱技巧与情感?

豫剧《抬花轿》作为传统经典剧目,以其生动的情节、俏丽的唱腔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受观众喜爱,尤其“坐轿”一折更是展现豫剧旦角表演艺术的精华,众多豫剧名家通过多年舞台实践与教学传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唱体系,其核心在于将唱腔技巧、身段表演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帮助学习者把握周凤莲这一角色的精髓。

豫剧抬花轿名家教唱

《抬花轿》的故事源于民间传说,讲述了尚书之女周凤莲在坐轿出嫁途中的趣事,既有少女出嫁的羞涩喜悦,又有对未知生活的期待,充满喜剧色彩,在流派传承中,桑派、唐派、陈素真等不同艺术流派均有演绎,其中桑振君先生创立的桑派以其“俏、巧、甜、脆”的唱腔特点,将周凤莲的活泼灵秀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该剧目最具代表性的演绎风格,名家教唱时,首先强调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只有深入把握周凤莲“大家闺秀兼具小女儿情态”的双重身份,才能在唱腔与表演中自然流露情感。

唱腔技巧是教唱的重中之重。《抬花轿》的唱腔以“豫东调”为基础,融合“祥符调”的婉转,形成明快活泼的音乐风格,名家在教授“坐轿”选段时,会重点解析“嗨嗨腔”的运用——这是豫剧旦角最具特色的拖腔技巧,通过“嗨”字的夸张延长和真假声转换,表现人物内心的欢愉,府门以外三声炮”一句,“三声炮”的“炮”字需用“嗨嗨腔”处理,尾音上扬并带下滑,既模拟鞭炮声响,又传递出出嫁的喜庆,名家会强调“字正腔圆”的咬字要求,梳洗打扮去婆家”一句,“梳”“洗”“打”“扮”四个字需清晰有力,而“去婆家”则要唱得轻快柔和,体现少女的羞涩感,气息控制也是关键,如“坐轿坐得我浑身痒”的“痒”字,需用气息支撑长音,声音由弱渐强,模拟轿子颠簸时身体晃动的感受。

身段表演与唱腔的配合是教唱的另一核心,周凤莲在坐轿时的动态,如颠轿、观望、掩面等动作,需与唱腔节奏精准呼应,名家会分解“抬轿步”的训练:双脚交替行进时,膝盖微屈,身体随步伐轻微晃动,幅度由小到大,表现轿子从平稳到颠簸的变化,例如唱到“大轿颠得忽忽悠悠”,步伐需加快,幅度加大,同时配合眼神的左右游移,展现人物既紧张又新奇的心理,水袖的运用也有讲究,“羞答答”一句需用掩袖动作,水袖轻掩面部,指尖微露,配合唱腔的轻柔音色,传递出新娘的矜持;而“喜滋滋”则要甩开水袖,手腕翻转,动作幅度加大,与明快的唱腔形成统一。

情感层次的递进是名家教唱时反复强调的要点,周凤莲的情感线从“出闺时的紧张”到“坐轿中的喜悦”,再到“对未来的期待”,需通过唱腔的力度、速度和音色变化来体现,出闺”选段,唱腔多采用慢板,声音轻柔,气息平稳,表现人物初离闺阁的不安;进入“坐轿”后,节奏转为快二八板,声音明亮,跳跃性强,配合“嗨嗨腔”的俏皮处理,展现少女的活泼;当唱到“轿夫哥哥你慢些走”,则需放慢节奏,声音稍带嗔怪,又暗含对轿夫的体贴,情感细腻而真实,名家常要求学习者“先动情后唱情”,通过想象情境、体验心理,让情感自然融入唱腔,避免技巧的生硬堆砌。

豫剧抬花轿名家教唱

在教学实践中,名家们还会根据学习者的基础因材施教,初学者需从基础发声练起,如“喊嗓”“练气泡音”,增强气息与横膈膜的控制力;有一定基础后,再分段学习唱段,先模仿名家录音的韵味,再逐步加入个人理解;进阶阶段则强调“唱做结合”,通过反复的身段练习与唱腔对位,达到“一举手一投足皆有戏,一腔一调总关情”的境界,牛淑珍、苗文华等桑派传人在教唱时,会特别注重“小腔”的装饰处理,如前倚音、滑音的运用,使唱腔更具灵动感;而唐喜成流派的教唱则更侧重“刚柔并济”,在俏丽中不失大气,展现周凤莲的大家闺秀风范。

为更直观展示不同流派在《抬花轿》中的唱腔特点,可参考下表:

流派代表 唱腔特点 《抬花轿》代表唱段 技巧侧重点
桑振君(桑派) 俏巧甜脆,小装饰音多 “坐轿坐得我浑身痒” “嗨嗨腔”的灵活运用,吐字轻快带跳跃感
唐喜成(唐派) 高亢激昂,刚柔并济 “府门以外三声炮” 真假声转换,尾音下滑的力度控制
陈素真(陈派) 婉约细腻,情感深沉 “出闺”选段 慢板的气息支撑,情感的内敛表达

练习过程中,学习者需注意避免常见问题:如“嗨嗨腔”气息不足导致声音发虚,需加强腹式呼吸训练;身段与唱腔脱节,需先分段对位,再连贯练习;情感表达虚假,需多观察生活,揣摩人物心理,名家常说:“学戏先学做人,只有用心体验角色,才能让‘周凤莲’活起来。”

相关问答FAQs

Q1:初学者学唱《抬花轿》“坐轿”选段,如何掌握“嗨嗨腔”的技巧?
A:“嗨嗨腔”的核心在于气息支撑与真假声的自然转换,初学者可分三步练习:首先练“叹气式”呼吸,用鼻子深吸一口气,感觉气息沉入丹田,然后像叹气一样缓慢呼出,感受腰腹的支撑力;其次练“嗨”字的延长音,用“啊”音代替,从低音到高音平稳过渡,保持声音的稳定,再逐渐加入“嗨”字,注意尾音的下滑和上扬;最后结合唱腔,如“三声炮”的“炮”字,先慢速模仿旋律,找准音高后逐渐加速,同时加入表情和手势,让“嗨嗨腔”既体现喜庆,又不显生硬,练习初期可对着镜子观察口型,避免下巴紧张,影响声音的灵活性。

豫剧抬花轿名家教唱

Q2:豫剧《抬花轿》中,新娘子“出闺”和“坐轿”的情感有何不同?教唱时如何引导学习者表达?
A:“出闺”是周凤莲离开家门的场景,情感以“羞涩、紧张、不舍”为主,表现为低眉垂目、步履缓慢,唱腔需用慢板,声音轻柔,如“梳洗打扮去婆家”一句,尾音可稍带颤抖,模拟心跳加速的感觉;“坐轿”则是途中见闻,情感转为“喜悦、好奇、期待”,表现为抬头张望、手指轻点,唱腔转为快二八板,声音明亮跳跃,如“大轿抬过御街前”一句,可加入俏皮的滑音,表现对街景的新奇,教唱时,可通过情境想象引导:让学习者先假设自己是即将出嫁的新娘,想象母亲叮嘱时的不舍(出闺),再想象轿窗外的热闹景象(坐轿),通过心理代入自然流露情感,而非刻意模仿动作或音调,对比两个选段的节奏、力度差异,帮助学习者建立情感与音乐的联结。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