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真作为当代豫剧界的代表性人物,国家一级演员,师从常香玉、陈素真等豫剧大师,不仅以精湛的舞台技艺闻名,更以倾囊相授的教唱实践推动着豫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她的教唱体系既坚守豫剧“以情带声、字正腔圆”的传统美学,又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为豫剧舞台培养了众多青年人才。
教唱理念:情、字、声、腔的有机统一
吴素真始终强调“演戏先做人,唱戏先懂情”,她认为,豫剧唱腔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而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在教唱中,她要求学生先深入理解人物背景、性格与情感逻辑,再通过唱腔传递情绪,例如在教授《花木兰》中“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一段时,她会先引导学生分析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矛盾心理——既有对传统礼教的质疑,又有对家国的忠诚,唱腔需兼具铿锵有力与细腻柔韧,不能一味追求高亢。
“字”是戏曲的根基,吴素真对咬字的要求近乎严苛,她沿用豫剧传统的“十三辙”分类法,要求学生掌握“字头咬得狠、字腹吐得圆、字收得准”的技巧,确保每个字清晰可辨,针对豫剧中“河南话”与“中州韵”的结合,她会逐字示范,为”字在河南方言中发音接近“wei”,但唱腔中需根据韵脚调整,既保留方言韵味,又不失戏曲的韵律美。
“声”的训练上,她注重气息的运用,强调“丹田发力,气贯丹田”,通过“吸提呼沉”的基本功训练,让学生掌握气息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例如在教唱《穆桂英挂帅》“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时,要求学生用气息托住高音,避免“喊唱”,做到“高而不挤,低而不散”。
“腔”是唱腔的灵魂,吴素真主张“依字行腔,腔随情变”,她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板式(如【二八板】【慢板】【流水板】)的基础上,根据人物情感灵活调整旋律的起伏,秦香莲》中“见皇姑”一段,秦香莲的悲愤需通过“哭腔”表现,但这种哭腔不是简单的哭嚎,而是“以声带情,以情润腔”,在拖腔中加入细微的颤音和气口,传递出“欲哭无泪”的绝望感。
教学方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
吴素真的教唱方法既保留了戏曲“口传心授”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教学手段,形成了“三维教学法”:
因材施教,定制化培养
针对不同学生的嗓音条件、理解能力与性格特点,吴素真会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她将学生分为“天赋型”“努力型”“潜力型”三类:天赋型学生侧重技巧打磨,如嗓音甜美的学生重点训练《红娘》中的“嬉笑怒骂”式唱腔;努力型学生强化基础,如气息不足的学生增加“吊嗓”时间;潜力型学生则通过剧目实践激发潜能,如安排小角色让学生体验舞台节奏。
口传心授与现代技术结合
传统戏曲教学依赖“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吴素真在此基础上引入视频回放、声波分析等技术,她会用手机录制学生的唱段,逐帧对比自己的示范,指出气息波动、音准偏差等问题;同时借助声波软件,让学生直观看到声音的频率、振幅,理解“脑后音”“擞音”等技巧的物理原理,这种“传统+科技”的方式,让抽象的技巧变得可量化、可感知。
从“学戏”到“演戏”的跨越
她认为“教唱不仅是教唱腔,更是教演戏”,在教学中,她会结合剧目场景,引导学生体验“戏中情”,例如教唱《朝阳沟》中“那个前沟里糜子后沟里谷”时,让学生模仿银环下乡时的活泼与好奇,通过肢体语言与唱腔的结合,让唱腔“活”起来,她还会组织学生深入乡村采风,感受河南方言与民俗文化,从生活中汲取养分,避免唱腔“程式化”“空洞化”。
教学成果与传承影响
多年来,吴素真通过“师带徒”“戏曲进校园”“青年演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培养了杨红霞、李金枝等数十名优秀演员,其中多人获得“梅花奖”“文华奖”等国家级奖项,她的学生不仅继承了常派、陈派等豫剧流派的精髓,更在创新中融入现代审美,让豫剧在年轻观众中焕发新生。
吴素真常说:“豫剧的根在泥土里,魂在百姓中。”她的教唱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对豫剧文化的坚守与传播,通过她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豫剧、学唱豫剧,这门古老艺术正以更鲜活的面貌走向未来。
相关问答FAQs
Q1:吴素真教唱中如何处理传统唱腔规范与年轻演员个性化表达之间的平衡?
A:吴素真认为“规范是基础,个性是升华”,她要求学生先严格掌握豫剧的传统板式、咬字、气口等规范,确保“不越格”;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点与对人物的理解进行个性化表达,例如同一唱段,嗓音宽厚的学生可突出雄浑,嗓音清亮的学生可侧重细腻,但情感内核必须忠于人物,她常说“守格是底线,破格是本事,但破格的前提是懂格”,这种“先守后破”的理念,既保证了豫剧艺术的纯粹性,又为创新提供了空间。
Q2:初学者跟随吴素真学唱,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
A:初学者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听戏”,多听经典豫剧剧目,熟悉流派风格与板式特点,建立对豫剧的感性认知;二是“练功”,重点练习气息(如腹式呼吸)和咬字(如“十三辙”发音),可通过“喊嗓”“绕口令”打基础;三是“悟情”,提前了解剧目背景与人物故事,学会用情感驱动唱腔,吴素真特别强调“心态准备”,她要求学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批评”,戏曲学习非一日之功,需沉下心来反复打磨,切忌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