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定军山》是中国传统戏曲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老黄忠计夺定军山”,讲述了老将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凭借过人的胆识与谋略,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为蜀汉夺取汉中要立下不朽功勋的故事,该剧自诞生以来,便以跌宕的剧情、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精湛的表演艺术,成为京剧老生行当的代表性剧目,更因在1905年被拍摄成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而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故事背景与剧情脉络
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攻取汉中,夏侯渊镇守定军山,与刘备、诸葛亮率领的蜀军形成对峙,诸葛亮深知定军山是汉中门户,若能夺取,便可直逼曹军腹地,老将黄忠虽年过六旬,却依旧雄姿英发,主动请缨出战,诸葛亮为激将,故意提及当年关羽“五关斩将”、张飞“长坂坡退敌”的功绩,黄忠不服老,立下军令状:“若不能斩夏侯渊,甘当军法!”
黄忠与副将法正定下“骄兵之计”:先率军攻打曹军粮草重镇天荡山,故意佯装不敌,诱使夏侯渊分兵救援,夏侯渊果然中计,亲率主力前往天荡山,却被黄忠、法正里应外合,杀得大败,夏侯渊退守定军山,依仗地势险要,坚守不出,黄忠见山势陡峭,难以强攻,便与法正商议:趁曹军松懈时,率军攀登山崖,从背后突袭。
决战当日,黄忠身披重甲,手持大刀,率领精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曹军阵营,夏侯渊未料到蜀军从天而降,仓促应战,被黄忠一刀劈于马下,曹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蜀军顺势夺取定军山,此战过后,黄忠“老当益壮”的美名传遍天下,更被刘备封为“五虎上将”之一。
黄忠形象的艺术塑造
黄忠这一角色是《定军山》的灵魂,京剧通过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手段,将这位老将的勇猛、自信与豪迈刻画得淋漓尽致。
唱腔设计上,黄忠的唱段以“西皮”声腔为主,高亢激越,充满力量,如“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的【西皮快板】,节奏明快,层层递进,既展现了黄忠出征前的紧张部署,又凸显了他胸有成竹的将领风范,而“这一阵杀得我人困马乏”的【西皮散板】,则通过舒缓的旋律,表现出大战后的疲惫,却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胜利的自豪,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念白方面,黄忠的台词既有老将的沉稳,又不乏豪迈之气,如主动请缨时,他朗声说道:“未将不才,愿往取定军山,若不能斩夏侯渊,甘当军令!”字字铿锵,掷地有声,将黄忠不服老、敢担当的性格展现得入木三分。
身段表演更是《定军山》的亮点,黄忠的“趟马”动作,通过虚拟的马鞭、跨步、勒马等动作,配合眼神的转动,将老将骑马冲锋的英姿表现得栩栩如生;“开打”场面中,黄忠的大刀舞得呼呼生风,与“夏侯渊”的对阵干净利落,尤其是“劈叉”“鹞子翻身”等高难度动作,既展现了演员扎实的功底,又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黄忠的武艺高强。
服装与脸谱同样为人物形象增色,黄忠身着绿色靠旗,象征其“老当益壮”的勃勃生机;脸谱以红色为主,勾眉亮眼,既显威武,又不失忠勇本色;头戴帅盔,手持大刀,整体造型威风凛凛,一位沙场老将的形象跃然台上。
京剧《定军山》的艺术特色与历史地位
作为传统京剧的代表作,《定军山》在艺术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特色主要体现在“虚实结合”与“程式化表演”上,剧中对战争场面的处理并未追求写实,而是通过“起霸”“走边”“开打”等程式化动作,配合锣鼓、唢呐等乐器,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氛围,黄忠攀登山崖的情节,仅通过演员的翻滚、跳跃和虚拟的攀爬动作,便让观众感受到险峻地势与战斗的惊心动魄,这正是京剧“以虚代实”“写意传神”的艺术魅力。
该剧的历史地位尤为突出,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在任庆泰的主持下,邀请谭鑫培主演《定军山》,选取了“请缨”“舞刀”“交锋”等片段拍摄成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尽管影片已散佚,但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也让《定军山》从舞台走向银幕,成为连接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的重要纽带,此后,历代京剧名家如马连良、谭富英、李和曾等均擅演此剧,他们或唱腔苍劲,或身段矫健,各具特色,使《定军山》的艺术生命得以延续。
相关问答FAQs
Q1:京剧《定军山》中,黄忠的“老当益壮”是如何通过表演细节体现的?
A1:黄忠的“老当益壮”主要通过三方面表演细节体现:一是“身段对比”,如出场时的“抖髯”“理髯”动作,既有老将的沉稳,又通过眼神的炯炯有神展现不服老的精神;二是“唱腔处理”,如“头通鼓”唱段中,用高亢的“嘎调”凸显老将的豪迈气势,与年轻武将的唱腔形成区别;三是“道具运用”,如黄忠的大刀比一般武将的刀更厚重,舞动时需用“腰马合一”的功架,既展示力量,又暗含“老而弥坚”的意味,演员在“开打”中故意保留少许“迟缓感”,如“劈刀前略作停顿”,再突然发力,既符合人物年龄,又凸显“老将出马,一鸣惊人”的戏剧效果。
Q2:《定军山》为何能成为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其选择该片段拍摄有何考量?
A2:1905年的中国电影尚处于萌芽阶段,技术条件有限,无法拍摄有声影片,而京剧作为当时最具大众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其程式化、动作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无声电影的表现。《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片段,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戏剧冲突,无需对白即可让观众理解剧情,谭鑫培作为当时的“京剧大王”,其表演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号召力,选择他主演能吸引观众,为电影的传播奠定基础,从内容上看,《定军山》弘扬的忠勇精神契合时代需求,其“老当益壮”的主题也易于被大众接受,因此成为拍摄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