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河南豫剧院青年白雪峰

河南豫剧院青年演员白雪峰,作为豫剧新生代的佼佼者,以扎实的功底、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对传统戏曲的执着坚守,在豫剧舞台上绽放着独特的光彩,他主攻老生,师承豫剧名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成为推动豫剧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河南豫剧院青年白雪峰

白雪峰的从艺之路始于少年时代,自幼受豫剧艺术熏陶,12岁考入河南省艺术学校,系统学习豫剧表演,在校期间,他刻苦钻研老生行当的唱念做打,尤其注重唱腔的韵味和情感的传达,毕业后他考入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先后得到多位豫剧名家的亲授,深入研习常派、陈派等豫剧流派的表演精髓,他常说:“老生行当讲究‘唱念做打’四位一体,既要唱出人物的风骨,也要演出台步的沉稳,更要念出情感的厚度。”这种对艺术的敬畏之心,让他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

在代表剧目方面,白雪峰塑造的角色既有传统经典的传承,也有现代戏的创新突破,他在《清风亭》中饰演的张元秀,将一位贫苦老人失子后的悲愤与悔恨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盼子”一折的唱腔,苍劲悲怆,字字泣血,被誉为“声中有情,情中有戏”,在新编历史剧《程婴救孤》中,他饰演的程婴,以沉稳的表演和醇厚的唱腔,展现了忠义之士的坚韧与担当,该剧不仅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也让他的表演艺术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他在《三哭殿》《辕门斩子》等传统戏中的表现,同样展现了深厚的传统功底,其唱腔既有豫剧的激昂高亢,又不失细腻婉转,形成了“刚柔并济、形神兼备”的艺术风格。

除了舞台表演,白雪峰还积极参与豫剧的普及与推广工作,他多次走进校园、社区开展戏曲讲座,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让更多青少年了解豫剧、爱上豫剧,他还尝试将豫剧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如参与戏曲主题综艺节目、拍摄戏曲短视频,用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吸引年轻观众,他认为:“豫剧不是老古董,只要不断创新,就能让这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河南豫剧院青年白雪峰

白雪峰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先后荣获“中国戏曲红梅大赛金奖”“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表演奖”等多项大奖,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青年戏曲人的责任与担当,为豫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关问答FAQs

Q1:白雪峰在塑造传统老生角色时,如何平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A1:白雪峰认为,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生命力,在塑造传统角色时,他会先深入研究剧本和人物背景,严格遵循豫剧传统表演程式,如在《清风亭》中继承传统老生的“塌腔”唱法,表现人物的悲苦;他会结合现代审美对表演细节进行打磨,比如通过眼神、肢体语言的细微变化,增强人物的情感层次,让传统角色更具时代感染力,他强调“守正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确保创新建立在传统精髓之上。

河南豫剧院青年白雪峰

Q2:作为青年豫剧演员,白雪峰如何看待豫剧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挑战?
A2:白雪峰认为,豫剧传承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观众老龄化与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的认知不足,对此,他提出“两条腿走路”:深耕传统经典,打磨高质量舞台作品,用艺术魅力吸引观众;主动拥抱新媒体,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将豫剧唱段、幕后故事等内容转化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内容,他还主张加强戏曲教育,从娃娃抓起,培养年轻观众的戏曲审美,让豫剧艺术代代相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